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我的心靈之路

我決定最后一次書寫關于情感的文字。然后,我將收起這份沉甸甸的思緒,將目光投向生活更廣闊的原野。網絡世界的喧囂有時讓我猶豫,害怕深度的自我剖析會引來誤解或傷害。然而,我更深知,被恐懼束縛而放棄想做的事,才是對自我的背叛。我不想做恐懼的奴隸。此刻,我只想遵從內心的聲音,將那些沉淀的、閃光的、甚至帶著鈍痛的記憶,毫無保留地傾注筆端。

情感的種子,在不可思議的幼年便已萌芽。小學一年級,同班一個男孩的身影就悄然占據了我心中特別的角落。那時的“喜歡”,純凈得不染塵埃。沒有占有,沒有喧囂,只有默默的關注。我會比其他同學多分享給他一點零食或趣事;會格外積極地加入他參與的“抓人”游戲;會每天精心打扮,只為上學路上能“不經意”地與他擦肩而過,卻又強裝出一副高冷模樣匆匆走過。這份隱秘的歡喜,無聲無息地流淌了四年。直到四年級,他轉學了。那場漫長的、僅屬于我一個人的獨角戲,才終于落幕。也正是在他離開之后,我的注意力才真正回歸自身。曾經吊車尾的成績開始不可思議地攀升,最終躍居班級第一。仿佛隨著心事的塵埃落定,思想的疆域也隨之豁然開朗。

后來,《我的世界》(Minecraft)風靡一時,成了我與朋友們,尤其是班上一個男孩的共同樂園。我們雖是多年小學同窗,但真正的熟絡始于成為前后桌。記得有一次數學課講百分數,一向擅長的我竟鬼使神差地卡了殼,便自然而然地向身后的他請教。那時的我,竟也罕見地流露出自己都陌生的溫柔。當他后來換了座位,后面坐著一個性格略強的女生時,他臉上那份隱約的不舍,悄然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友誼的種子就此播下,才有了后來一起在方塊世界里探險的時光。

一次聯機時,發生了奇妙的事。我手機卡頓,打字極慢。一句信息還沒發出,他的消息就搶先一步彈出——更不可思議的是,他說的內容,竟和我尚未發送的念頭一模一樣!而且不止一次,是多次;并非連續對話,而是分散的回應。那一刻,除了感嘆巧合,心底似乎有什么東西被輕輕觸動了。

至于那份“喜歡”如何悄然滋生?或許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催化。剛走出第一段漫長的暗戀,心靈似乎渴望一個新的寄托。當我去安慰一位對同班同學萌生好感的閨蜜,試圖說明“有好感很正常”時,我列舉了自己過往那些朦朧的心動瞬間——其中也包括了他,但絕非唯一。未曾想,這位朋友轉眼就將我提及他的部分當作“喜歡”的證據,徑直告訴了他。尷尬,成了最初的底色。然而,不知為何,這份尷尬竟在心底悄然發酵,最終釀成了真正的喜歡。

這第二場暗戀,才真正讓我體會到“少女懷春”的百般滋味。人群中,我的目光總能瞬間將他鎖定;偶遇時,心跳會驟然失序;每一次短暫的交談,字句都能在心底珍藏數年;為了增加路上相遇的可能,我甚至放棄了住校……然而,這份熾熱的情感,我從未向他袒露。一個看似荒誕的理由阻止了我:我固執地認為我們“過于相似”。更戲劇性的是,升入初中后,四次分班,我們竟從未同班,永遠是隔壁班的距離。高中更是天各一方。漫長的六年里,真實的交集寥寥無幾。我漸漸明白,我持續愛戀的,或許早已不是那個具體的他,而是我內心精心構筑的一個理想形象——他恰好成為了那個完美的載體。

長達六年的單向傾注,讓我幾乎確信自己不會再如此投入地去喜歡一個人。與此同時,目睹父母關系的惡化,我對婚姻的憧憬徹底幻滅。那時,“孤獨終老”似乎成了必然的歸宿,“永不戀愛”成了自我保護的信條。自由,成為我生命中最不容妥協的至高價值。

就在我以為心門將永遠鎖閉之時,一個意外的人,輕輕叩響了它。彼時,我正深深沉迷于《與神對話》。巨大的孤獨感啃噬著我,渴望找到一個同樣讀過此書、能理解其中奧義的人交流——這本書曾是我精神世界的救贖。然而現實中,身邊無人涉獵此類“靈性”書籍,甚至對此嗤之以鼻。這驅使我嘗試了一些社交軟件,也曾因遇到三觀不合者而失望注銷。我甚至加入過QQ的《與神對話》讀者群,卻發現閱讀同一本書,理解卻可能天差地別。

接觸此書近一年,我已對找到共鳴的書友不抱期待。一次百無聊賴中,我重新下載了那個軟件,注冊了新號。恰逢軟件推出新功能:通過線索詞匹配用戶。我抱著好玩的心態輸入了“宇宙”、“外星人”,也鄭重地敲下了“與神對話”。結果令我愕然——竟真有人發布了相關動態!在我苦苦尋覓時杳無音信,卻在放棄之時,這個人出現了。帶著一絲好奇與不抱期待的心情,我隨手點亮了他空間中關于《與神對話》的內容。那時的我疲憊而疏離,并無意開啟對話。

后續的發展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我們不僅聊了起來,話題還正是那本改變我的書!思想的共鳴如星火碰撞,點亮了沉寂的心房。那段時光,是我高中以后感知幸福最為豐沛的時期。生活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那種“被看見”的感覺,仿佛為灰暗的世界重新涂上了色彩。然而,我也開始領悟,懂得理論是一回事,實踐是另一回事。許多已知的道理會在行動中暫時“隱退”,然后在生活的錘煉中,以更深刻、更個人化的方式被重新“憶起”——它不再是別人的箴言,而是融入骨血的體悟。

當幸福似乎漸入佳境,疑慮卻開始滋生。我無法確信自己是被對方“感召”而來,也抗拒讓關系背負“促進成長”的功利目的。我渴望純粹——喜歡便靠近,不愛則分離。若僅為成長而維系,意義何在?當我依然心懷喜歡,對方顯露的些許動搖,卻讓我覺得這份關系的存續不再那么重要。第一次分開,我異常平靜,只覺得對彼此都好。

之后,我會偶爾瀏覽他的社交動態。當看到他提及“想找一個會跳舞的女生”,而我曾自嘲“肢體不協調”時,內心并非劇痛,只是泛起一絲惆悵:原來那些我曾珍視的共同時光,于他并非同等分量。

一段時間后,他主動加回了我。看到好友申請的那一刻,驚喜瞬間涌上心頭。但當時正與朋友在外相聚,不愿因分心聊天而怠慢身邊人,便沒有立刻回復——也夾雜著一絲害怕重燃長談的顧慮。他接連發來消息,訴說他的“坐臥不安”。我回復說晚上再聊。此刻,一個理解的鴻溝已然存在:我無法體會他所謂的“坐臥不安”(我以為自己或他人不會如此),而他則誤解我的延遲回應是冷漠拒絕。待晚間溝通解開誤會,他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定,正是我過往所期盼的模樣。我們復合了。

他變得比以往更投入,似乎24小時在線待命。然而,我與他仿佛身處不同頻道。我無法將他密集的付出直接等同于“愛”。在這段關系里,我表現得近乎冷漠(如今回想,那或許是一種保護自我邊界感的無意識反應)。我變得敏感易怒,頻繁提出分手,最終一次決絕的分開,也依然未感痛楚。

兩個月后,生活的乏味感席卷而來,一個念頭縈繞:“恐怕再無人會如他般愛我”。猶豫再三,我主動加回了他。驚喜的是,他仍在等待,但氣氛已不同往昔。我開始計較“不被愛”的蛛絲馬跡,對他過往的情史耿耿于懷。無法忍受“不被愛”的恐慌,我再次頻繁提出分手。他最初并未同意,而我也不夠堅定,未能徹底分開。直到最后一次,當我再次提出,他不再挽留,平靜地同意了。

這一次,感受截然不同。我首次體驗到情感聯結被強行切斷帶來的、錐心刺骨的痛苦——那是久違的、深刻的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徹夜難眠,淚水不受控地奔涌。正是在這巨大的痛苦深淵中,我竟奇跡般地跨出了過去無法逾越的一步:從被動等待被愛、證明被愛,轉向了主動去愛。我開始嘗試去愛一個人的全部,而非因恐懼不被愛而被動反應。

當然,成長并非坦途。我仍會因感到“不被愛”的行為而難過、生氣。一次激烈的沖突后,他刪除了我。那一刻,“世界坍塌”的窒息感真實襲來。我猛然警醒:不能再這樣下去!當痛苦再次來襲,我不再向外指責,而是向內探尋。反省如明燈,照亮了許多關系的本質。我開始真正領悟:何為“愛自己”?是尊重感受、守護邊界。何為“愛他人”?是理解、接納與自由地給予。

雖然焦慮與痛苦偶爾仍會裹挾著我,試圖證明它們的存在感。但經歷一次次淬煉,我清晰地感覺到:那些被本能恐懼和生理激素驅動的、不由自主的“付出”正在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源于內心自由選擇的、真誠的給予。這趟跌宕起伏的情感之旅,其終極意義或許正在于此:它逼迫我,將那份被恐懼支配的、患得患失的愛,艱難地、一點一滴地,轉化為一種能夠自由選擇、真誠付出的愛——一種更接近愛之本質的狀態。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奈曼旗| 霍林郭勒市| 滦平县| 怀宁县| 扬中市| 鄂尔多斯市| 张北县| 诸城市| 红安县| 绥阳县| 秀山| 张北县| 休宁县| 楚雄市| 沧州市| 读书| 浮山县| 扎赉特旗| 上犹县| 杭州市| 林周县| 砚山县| 如皋市| 治县。| 通州市| 禹城市| 邛崃市| 鄄城县| 望奎县| 固阳县| 汶上县| 伊吾县| 容城县| 乐都县| 当阳市| 北票市| 龙口市| 任丘市| 泰安市|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