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補中益氣丸輔助治療癌癥,延長病人壽命

補中益氣丸是黃勇治療癌癥的必用藥,主要一是用來提高病人免疫力,為病人補氣提高動力,二是調理脾胃。

張云有次好奇地問黃勇:“黃小友,補中益氣丸,要吃多久啊,我看說明書上也沒有說它可以治療癌癥啊?”

“補中益氣丸,要一直吃,它雖然不直接治療癌癥,但是它可以補您的氣血、可以調理您的脾胃,從而提高您的消化能力,為您提供動力之源,可以提高免疫力,從而延長您的壽命,您可以堅持吃啊!”黃勇告訴張云,補中益氣丸是李東垣的代表名方,是千古明方。李東垣(1180~1251),男,漢族,又名李杲,字明之,中國金元時期著名醫學家,真定(今HEB省正定)人。主要著作有《脾胃論》、《內外傷辯惑論》、《用藥法象》、《醫學發明》、《蘭室秘藏》、《活發機要》等。李東垣從師于張元素,是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屬易水派,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李東垣十分強調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為在五行當中,脾胃屬于中央土,因此李東垣的學說也被稱作“補土派”。

李東垣認為脾胃為元氣之本,是人身生命活動的動力來源,突出強調了脾胃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他說:“夫元氣、谷氣、榮氣、清氣、衛氣、生發諸陽上升之氣,此數者,皆飲食入胃上行,胃氣之異名,其實—也。”意思是說,元氣雖然來源于先天,但又依賴于后天水谷之氣的不斷補充,才能保持元氣的不斷充盛,生命不竭。從而進一步深入認識到脾胃之氣與元氣的關系,認為胃氣是元氣之異名,其實一也。人身之氣的來源不外兩端,或來源于先天父母,或來源于后天水谷。而人生之后,氣的先天來源已經終止,其唯一來源則在于后天脾胃。可見,脾胃之氣充盛,化生有源,則元氣隨之得到補充亦充盛;若脾胃氣衰,則元氣得不到充養而隨之衰退。基于以上觀點,李杲診斷內傷虛損病證,多從脾胃入手,強調以調治脾土為中心。

李東垣認為脾胃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精氣的輸布依賴于脾氣之升,濕濁的排出依賴于胃氣之降。這樣,李氏對脾胃升降作用的認識,從單純對消化的作用擴展為對精氣代謝的作用。人身精氣的轉輸升降,依賴于脾胃的升降來完成。脾胃的升降作用對人體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如果脾胃的升降失常,將會出現多種病證,“或下泄而久不能生,是有秋冬而沒春夏,乃生長之用陷于殞殺之氣,而百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這里,李氏將內傷病歸納為兩種病變,一種是升發不及而沉降太過;另一種是久升而不降,而其根本原因均在于脾胃的升降失常。這樣,脾胃升降失常則成為內傷病的主要病機之一。對待升降問題,李杲又十分重視生長與升發的一面。因為人的健康,生機的活躍,生命的健壯,主要是正氣充足的原因。保護正氣,必須重視脾胃之氣的升發作用。李氏認為,只要元氣充足,則百病不生,而元氣虛損,多因脾胃之氣不升而致。

李東垣脾胃論的核心是:“脾胃內傷,百病由生。”這與《內經》中講到的“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的論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十分強調胃氣的作用。同時,他還將內科疾病系統地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這對臨床上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于內傷疾病,他認為以脾胃內傷最為常見,其原因有三:一為飲食不節;二為勞逸過度;三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屬土居中,與其他四臟關系密切,不論哪臟受邪或勞損內傷,都會傷及脾胃。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過脾胃來調和濡養、協調解決。但他絕對不主張使用溫熱峻補的藥物,而是提倡按四時的規律,對實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還十分強調運用辨證論治的原則,強調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可犯虛虛實實的錯誤,這樣就使得他的理論更加完善,并與張子和攻中求補,攻中兼補的方法不謀而合了。

李東垣重視脾胃,探討脾胃內傷病的病因病機,強調了脾胃氣虛,元氣不足,陰火內盛,升降失常是產生多種內傷病癥的病機。因此,在治療時,李氏將補脾胃,升清陽,瀉陰火,調整升降失常作為其治療大法。

對于苦寒瀉火,或解表散火諸法,李杲有時也不放棄,甚至單獨應用。但其應用是十分慎重的,認為不可久用,因為寒涼大過,可以耗損陽氣。而苦寒太過,更易于傷胃,可導致脾胃更虛。而且非陰火熾盛時,不可選用。其選用瀉火之法的目的,是用瀉火之品將熾盛的陰火清降,以防止過熾的火熱損傷元氣,具有保護照顧元氣的作用。選用瀉火之品使濁陰下降,又有利于脾胃之氣的升發。當然,選用時—般應適當加入益氣和中之品,使人身正氣有所補充。李杲在治療時圍繞益氣升陽瀉火三個方面遣藥制方,但具體選用時又根據不同臨床表現有所側重,其目的卻是為了保護和恢復元氣,使之充盛,體現了其脾胃為元氣之本,元氣為健康之本的指導思想。

補中益氣湯是李東垣創立的名方之一,也是其遣藥制方的代表。全方由人參、黃芪、白術、陳皮、升麻、柴胡、當歸、炙甘草組成。在用藥上有三個特點,其一,人參、黃芪、白術等補脾胃之氣,以助肺氣固皮毛;其二,用升麻、柴胡,引清氣上升,助長脾氣升發之力;其三,用炙甘草既可補中又可瀉火熱,以防止陰火熾盛耗傷正氣。其中益氣升陽為主,瀉火為輔,適用于以氣虛清陽不升為主者。若陰火熾盛之象較為明顯,李杲又補充說:“少加黃柏以救腎水,能瀉陰中之伏火。如煩猶不止,少加生地黃補腎水,水旺而心火自降。”

“補中益氣丸,可以治療哪些病啊?”張云問道。

黃勇說“補中益氣湯(丸)功能主治是補中益氣。用于體倦乏力,內臟下垂。我喜歡用補中益氣丸治療脫肛、陰挺、子宮下垂、胃下垂等內臟下垂,還可以治療正氣不足、脾胃氣弱,以及氣虛外感所致的慢性胃炎、肌肉無力、靜脈曲張、營養不良、貧血、慢性肝炎、慢性腹瀉、慢性痢、習慣性流產、崩漏、白帶、不明原因發熱、慢性支氣管炎,也可以治療長期頭暈頭痛耳鳴等很多病,效果很好。癌癥晚期的病人勢必虛弱渾身無力,需要補氣,胃口會越來越差,因此需要補脾胃。因此,我治療癌癥補中益氣丸是必吃之藥。藥方中有黃芪和當歸,這兩個藥合在一起是也是補氣血治療貧血的神藥。這種千年名方定能降妖除魔,延長您的壽命!”

“聽了您的講解后,我覺得很有道理。的確我吃了補中益氣丸后胃口好多了,渾身有力氣了,也有精神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东至县| 固安县| 桃江县| 北碚区| 旬阳县| 青州市| 贵溪市| 察雅县| 丰镇市| 利津县| 华阴市| 玛曲县| 仁寿县| 南皮县| 孟州市| 宁城县| 枣庄市| 洛南县| 桦甸市| 偏关县| 无锡市| 定南县| 南江县| 扬中市| 隆昌县| 马边| 云林县| 黄平县| 屯昌县| 滁州市| 平果县| 来安县| 韩城市| 恩平市| 灯塔市| 崇信县| 密云县| 衡山县| 铜鼓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