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陽翟城下故人來(二)
- 漢末攻略
- 落子爭先
- 2257字
- 2024-03-15 00:15:44
豫州穎川郡,素來是文脈興盛之地。
穎陰荀氏、許昌陳氏、長社鐘氏等,聞名天下。
其他稍小些的氏族名門更是不可勝數(shù)。
幾乎可說是縣縣有名門,處處有豪族。
陽翟是穎川治所,自然也是人物風(fēng)流,豪杰眾多。
譬如王略今日要見到的,正是陽翟郭氏的杰出人物,如今在陽翟城中擔(dān)任郡掾史的郭圖。
此官職,非有口才雄辯者不能當(dāng)之。
天明時分,郭圖即被人用籮筐放下城來。
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人,正是當(dāng)初王略在雒陽城外所救的那個郭家子,郭槐。
當(dāng)兩人被引入大帳,郭槐見到站在波才身側(cè)的王略時,滿臉錯愕。
當(dāng)日離別之時,他曾問過王略能否再見。
當(dāng)時王略的回答意味深沉,直到今日,他才明白王略言語中的深意。
見到故人,王略倒是頗為高興。
如今這個世道,匆匆一面,便可能已是永別。
得見故人,如何能不讓他欣喜。
大帳里還有其他黃巾首領(lǐng),見到郭圖二人到來,不少人開始大聲怒罵,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
波才也不阻止,他也想看看這兩位使者的膽魄。
只見郭圖冷笑一聲,將郭槐攔在身后,“我等心懷誠意而來,這便是太平道的待客之道不成?如此吵鬧如市集一般,全無半點規(guī)矩,能成什么大事!看來今日之事,不議也罷!”
有黃巾將領(lǐng)暴怒,抽刀而出,欲上前斬殺此人。
郭圖卻是神色不變,扯著郭槐便要離去。
王略冷眼旁觀,見郭圖不似強(qiáng)裝鎮(zhèn)定,暗自點了點頭,此人的確是個人物。
“郭君且慢。”主座上,波才終于開口,“方才只為一試君之膽量而已。”
他揮手趕走眾人,只留下了身旁的王略。
郭圖二人在下首落座。
波才笑道:“不知要我等如何做,陽翟才肯不戰(zhàn)而降?”
郭圖不卑不亢,開口道:“其一,黃巾軍入城后要約束兵卒,不得劫掠縣中名門。其二,非是獻(xiàn)城,乃是你等自行破城。”
王略微微點頭,郭圖所提這兩個條件,第一個自不必說。至于這第二個,倒是和他在新汲縣時,給那些豪族謀劃的退路相同。
“好。”
波才應(yīng)道:“某也有幾個條件。其一,我軍所需輜重糧草,縣中大戶要出些,不然某難以服眾。其二,你們總要交出些人來,來承擔(dān)我軍中將士的怒火。”
“好。”
郭圖也極為果決,一口應(yīng)下,“輜重糧草不難。至于要人,縣中要抓出些貪官污吏,也不是難事。”
至于到時抓出來的,是貪官污吏,還是他郭圖的政敵,自然是他說了算。
波才暢快大笑,“好!郭君快人快語,今夜定要與你痛飲!”
只要雙方利益分配達(dá)成,談判一事,其實簡單的很。
王略閑來無事,四處張望,看向郭槐時,見年輕人面上露出些愧疚之色。
大概他是對陽翟百姓心懷愧疚吧。
一無所知,便被人賣了一個好價錢。
王略笑了笑,年輕人到底還是年輕些。
既得利益者,哪里會有為手中籌碼愧疚的?
所謂政治,無外乎是上層相互置換下層利益,各取所需罷了。
說不得之后還要欺瞞百姓,說是他們保下了陽翟,要百姓感恩戴德。
他仰頭望向帳外,有烏鴉自眼前掠過。
真的很無趣啊。
……
黃巾營地里,王略正與郭槐同行散步。
王略仰頭望了一眼日頭,天光大好,正是曬太陽的大好時節(jié)。
“當(dāng)日一別,王君可還好。”郭槐頓住腳步,行走良久,終于開口。
王略側(cè)頭看向身側(cè)滿臉遲疑的年輕人,笑道:“你與你那個兄長真是半點也不相似。陽翟郭家,倒真是有趣的緊。”
“我那從兄自來聰慧,英敏果決,槐遠(yuǎn)不如也。”
提起郭圖,郭槐雖是滿口稱贊,可嗓音卻也低沉了幾分。
王略倒也能猜到他的心思,郭圖于他而言,大抵就是那個時常被父母提起的,鄰人家的孩子。
王略笑道:“在我看來,你卻是要比郭圖強(qiáng)上許多。”
郭槐愕然望向王略,這么多年了,少有人說他能比的上自家兄長。
即便是他自己,也是這般認(rèn)為。
王略繼續(xù)道:“在我看來,所謂成才,未必便是要有大作為。譬如一家三子,長子于家中侍奉父母,二三子于外闖蕩。后來二三子闖出大名,功成名就,那長子便不成才嗎?”
郭槐苦笑一聲,“自不可如此說,只是在世人眼中,甚至父母眼中,那長子多半是不成才的。最少,也是比不得后來功成名就的二三子的。”
“不錯,世情如此。”王略一笑,“只是明知如此,那長子便不在膝前盡孝了嗎?”
“自是不能。”郭槐有所明悟。
“所以世俗之言,并不足畏懼啊。此中關(guān)鍵,是你真心所求為何!”
王略指了指身后的陽翟城,“郭圖心在郭氏,所要行之路近在眼前,故而行事英睿果斷無遲疑。”
他又轉(zhuǎn)身指向遠(yuǎn)處,“可你呢?當(dāng)日雒陽一行,你可明白自己的心跡?想要憐憫弱者?想要為不平之人求一個公道?郭君,你要走的,本就是一條滿是荊棘的前路啊!”
郭槐吶吶不能言。
王略暗中點了點頭,本性純良的讀書人,果然是要比那些久經(jīng)世事的油子們要容易忽悠一些。
正在他要再說上幾句,將郭槐徹底收入囊中之際,忽的有人在一旁鼓掌。
“王君真是口若懸河!莫說是舍弟,就算是在下,也禁不住要拜倒在王君的大義之下!”
緩步而來的正是郭圖。
被人當(dāng)面撞破,王略卻是半點也不慌張,只是從容笑道:“肺腑之言,才能感人極深。”
郭圖深深望了他一眼,點頭道:“本以為波才已是黃巾之中少有的俊杰,不想更有如君者。”
“郭君謬贊了。”王略一笑,“某不如波君遠(yuǎn)甚。”
郭圖先是打量了王略一眼,又轉(zhuǎn)頭打量了郭槐一眼,開口道:“鎮(zhèn)之,你無需隨我回去了。王君方才所言也不差,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鎮(zhèn)之,正是郭槐的字。
也不等郭槐回答,郭圖徑直離去。
郭槐一臉茫然。
王略笑道:“郭公則,確是果決之人。”
世家大族,多方下注,本就是常事。
郭槐,也不過是隨手布下的一步閑棋。
只是能迅速的做出決斷,郭圖確實果決。
王略看向郭槐,想著日后倒是可以讓他和陳瑜、趙英二人多多走動。
至于錢信和劉鋒二人,還是能躲就躲的好。
正在王略想著,要如何給郭槐闡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并予以舉例的時候,忽有士卒來召他前去波才帳中。
原來是漢庭平叛的大軍已入穎川,統(tǒng)軍之人,正是右中郎將,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