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貪婪住持,心機悟空
- 讓你寫現實,你寫暗黑西游?
- 你叫我毛毛蟲
- 2009字
- 2024-03-09 23:19:38
“白龍馬加入取經隊伍的過程中,悟空和白龍之間的戰斗畏手畏腳,這并沒有多么的精彩。”
“但是神佛下場的混編隊、監控大隊釋放的信號就不一樣了。”
“他們乃是天神的正規軍,是受到上面命令來參與西行之路的。”
“所以我們知道唐僧隊伍時刻都有人在盯著,都是帶有不同任務來的。”
“也知道悟空在心中最開始就不覺得來到這里的神佛菩薩會是什么好人。”
“作惡才是最本來的行為。”
“而這一點后來的唐僧也會逐漸的領悟。”
“收服小白龍以后,取經團隊繼續西行,走了數月。”
“這一次看見了前面一座高大巍峨的寺院。”
“層層殿閣,疊疊廊房。”
“三花門外,巍巍萬道彩云遮。”
“五堂福前,艷艷千條紅霧繞。”
“唐僧連續幾次都是遇到的妖怪,好久沒看見這么正規的佛學寺院了。”
“心里非常高興,快步朝著寺院走去,怎么說都要去上一炷香。”
“師徒兩個往里走去,只見山門刻畫幾個大字,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山門上刻畫的是觀音禪院。”
“觀音禪院!”
“悟空一下就明白了,這不就是觀音菩薩在人間收刮人間香火的地方嗎?”
“看來這一次是來對地方了。”
“出來迎接的僧眾看到面相端正的唐僧和毛毛躁躁的悟空形成強烈的對比,便悄悄地問唐僧。”
“【那牽馬的是個什么東西?】”
“唐僧偷偷小聲說。”
“【俏言,俏言!若是以他的愚性,聽見你的話,他就真的惱了。】”
“這和尚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咬著指頭十分不解的問。”
“【這東西長的丑頭丑腦的,怎么能收下當徒弟呢?】”
“唐僧側身細語:“【你看不出來吧,別看丑了點,還是有點作用的。】”
“看唐僧和外人的對話,悟空在他心中就只是有點作用罷了,也僅僅只是觀音菩薩送他幫他西行取經路上的一個工具猴而已。”
“也沒有在心中把猴子把猴子放在和他一樣的地位,更不會將他完完全全的視作身邊人,弟子之類的。”
“隨后唐僧和觀音禪院的主持交談了一會兒,說些場面話,尋東問西。”
“住持聽見唐僧是從東土大唐而來,非常高興。”
“連忙命令弟子們又是獻茶,又是供齋。”
“這住持一看就是和觀音一脈相承,生的是相當的偽善。”
“衣著是頭上戴一頂毗盧方帽,貓晶石的寶頂光輝。”
“身上穿一領錦絨褊衫,翡翠毛的金邊晃亮。”
“但就是華麗的衣著,然而也難以遮住住持身上猥瑣特點。”
“滿面皺痕,好似驪山老母。”
“一雙昏眼,卻如東海龍君。”
“口不關風因此落,腰駝背屈為筋攣。”
“從住持的面貌看上去,這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長的就不像一個好東西。”
“而寺院里的裝飾更是豪橫,全無出家人的任何一點克制,落目之處皆是金銀財寶。”
“如果說觀音菩薩本尊好歹還表演一下,克制一點,知道包裝自己。”
“但他的手下就是完全的暴發戶,裝都不裝了,直接在這里過上了占山為王的逍遙日子。”
“念佛求經,就是這樣的。”
“所以對于這樣的寺廟,實際比較起來和妖怪的洞府又有什么區別?”
“甚至比妖怪洞府過得都要自在,至少不用擔心像妖怪一樣沒背景,一不小心就被踩死了。”
“唐僧師徒在與其交談之下,方才知道這主持已經活了270多歲。”
“這住持對于遠道而來的和尚也不問經,也不談佛論道,直接開口就問唐僧。”
“【老爺自是從東土天朝前來,可有什么寶貝,供我們一觀啊?】”
“很直接就說出目的,沒有藏著掖著。”
“這觀音道場的住持知道唐僧是從外面來的和尚。”
“自然同以往普通和尚沒有區別,身上定然帶著不菲的財寶,不然也不敢走這么遠,也不能走這么遠。”
“若是這樣的話,他就可以給寺廟寶庫添新。”
“唐僧的反詐騙意識倒是非常的強,一聽這句話就不對了。”
“再細看住持的形象,污言穢語,不似一個和尚。”
“唐僧學精了,他可以壞,但不是傻,只能推脫道。”
“【可憐!我那東土,沒有什么寶貝。】”
“【就是有,路途遙遠,也不能帶來。】”
“悟空聽著唐僧說的話,自然知道他想干什么,所以悟空忽然開口。”
“【師傅,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見那領袈裟,不就是一件寶貝嗎?】”
“【這么厲害的寶貝,世上罕見,絕無僅有,拿給他看看又怎么樣呢?】”
“唐僧臉色一下就變了,他急了,悄悄告訴悟空。”
“【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貪婪奸偽之人看到,倘若是一經人目,必動其心!】”
“也不知道是悟空故意拱火還是真不知道這個道理,悟空并不聽師傅的話,只是說。”
“【放心!放心!都在老孫身上,沒有問題的。】”
“說完悟空就去解開包袱拿寶貝袈裟。”
“怪了,唐僧都能看出來住持是一個貪婪奸佞之輩,他都知曉這個人不會是一個好人,也知道做財不外露的道理。”
“那唐僧都能知道的事,悟空活了這么久又怎么看不出來?”
“之前都被唐僧騙了,又怎么會如此輕易的就相信一個陌生人見到寶物僅僅只是看一下這么簡單?”
“倒不如說悟空其實心里也明白會發生什么。”
“但他就是要這么干,目的就是要激起唐僧和觀音一派之間的矛盾,想個辦法報復他們一把。”
“直接動手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他也不敢。”
“但是對方要看袈裟,要寶貝,到時候一旦被搶了,這完全就是一個良好的機會。”
“只要唐僧和觀音之間起矛盾,不管最后結果是怎樣的,他都會贏家坐收漁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