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參考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布的《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創新貫穿于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國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技術創新是提升我國微觀企業價值和促進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堅實力量,是應對國際大變局和建設科技強國的動力源泉,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

我國擁有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制造業是我國的支柱性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關乎我國國民經濟的生存與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把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擺在更重要的位置。我國制造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制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全球占比從22.5%提升到30%,使我國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的地位;我國制造業供給質量大幅提升,以智能手機電視、節能冰箱、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中高端產品,顯著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在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能源工程、資源勘探等領域實現新突破參考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網站發布的《“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發布會開啟第一場聚焦“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實體經濟根基”》。。雖然我國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仍需進一步加強。在科技革命中,要想通過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制造業,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提高企業創新水平至關重要。

企業創新行為不僅與自身戰略規劃及經營情況相關,也是為適應賴以生存的競爭環境做出的選擇。產品市場競爭程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國企業的創新不足(張杰等,2014)。為加強市場競爭的公平有序,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企業創新活動具有風險高、周期長、收益不確定等特征,如何能增強企業在產品市場競爭中的創新投入呢?創新對企業資源的需求較多,企業如何分配資源,受不同制度安排的影響,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在技術創新過程中有利于在各個層面形成統一意見,并使資源配置得到增強,即有利于企業建立創新投入的長效機制(黨印等,2012)。企業在具有創新意愿的基礎上,也要具備創新的能力,即創新活動需要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若企業融資不暢,創新活動就會受到限制,創新研發工作將無法順利開展,因此企業會通過各種融資渠道滿足創新的資金需求。政府對實體企業的創新融資也給予了充分的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23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強調,要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同時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健全實體經濟中長期資金供給制度安排,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

企業經營活動受到政策制度的影響,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僅是國際貿易的“標配”,也是我國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剛需”,還是企業為了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而不斷創新的動力和保障。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其實質是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之爭,我國只有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增強企業創新,才能有效應對國際貿易中的各種摩擦。我國知識產權實行行政和司法“雙軌制”保護,近年來提升效果顯著。2010—2020年,全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從100逐步提升至304.7,年均增速11.8%。盡管如此,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仍然有待提高,且各地區發展不均衡,東部地區整體優于其他地區參考2012—2020年的《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該系列報告是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委托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對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開展的評價研究。自2012年以來,報告較為全面地收錄了知識產權工作的官方數據,綜合、客觀地反映了我國知識產權總體發展水平和工作成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知識產權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并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方向。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全球競爭越來越激烈,政府正在大力推進企業的技術創新。那么,產品市場競爭越激烈,企業是否會加大創新投入的力度呢?制造業企業的公司治理情況以及企業不同的融資方式是否會對產品市場競爭和企業創新投入之間的關系產生影響呢?我國各省份的知識產權保護如何,是否能夠在產品市場競爭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呢?這一系列重要的現實問題,正是本書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點。

1.1.2 研究意義

1.1.2.1 理論意義

第一,有助于拓展和深化產品市場競爭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理論研究。本書基于市場過程理論、創新理論和委托代理理論等相關理論,構建產品市場競爭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理論框架。以往文獻更多從產業層面研究產品市場競爭對企業創新的影響,而本書在關注企業異質性的前提下,著重研究企業微觀層面的影響。本書發現,在我國制造業企業的行業現狀下,產品市場競爭和企業創新投入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對于類似于我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增強產品市場競爭的強度會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這是對產品市場競爭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理論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第二,為了深入理解在中國國情下,產品市場競爭促進企業創新投入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本書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企業的創新意愿(企業的治理水平)和創新能力(企業的融資能力)都會對其產生影響。本書立足于我國的實際情況,基于手工收集的獨特數據,衡量了我國除港、澳、臺地區外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8—2017年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具體情況,發現知識產權保護會顯著促進產品市場競爭對企業創新投入的正向作用。這些不僅是對現有研究文獻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還為國家大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的經驗證據。

第三,有助于充實和深化關于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本書深入研究產品市場競爭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作用機理和影響因素,并進一步考察產品市場競爭影響企業技術創新及其競爭戰略的實現,有助于充實和深化微觀企業價值增值和宏觀經濟增長背后驅動因素的理論研究,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較好的理論指導。

1.1.2.2 實踐意義

第一,有助于企業提高技術創新水平,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更快地發展。本書通過分析我國制造業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現狀,并基于產品市場競爭的視角,結合逆全球化趨勢和我國目前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情況,提出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方法,有助于企業改善技術創新水平,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落地與實施。

第二,有助于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本書基于新穎的視角研究產品市場競爭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及影響因素,有助于投資者和企業更清楚地認識產品市場競爭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進而提高決策的理性程度,將有限的資源投資到有價值的技術創新項目上。

第三,為政府相關部門制定和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提供理論依據和證據支持,助力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書通過研究我國除港、澳、臺地區外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程度以及其對產品市場競爭影響企業創新投入的調節作用,得到的研究結論為我國各個地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宜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制度提供理論基礎和經驗證據,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實踐指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西藏| 灌云县| 罗源县| 湖口县| 新宁县| 桑日县| 连南| 赤城县| 肇源县| 玉山县| 湖南省| 波密县| 班玛县| 英吉沙县| 新营市| 策勒县| 邯郸县| 洮南市| 会理县| 望谟县| 武胜县| 闽侯县| 东山县| 昆山市| 靖州| 潮州市| 平谷区| 镇巴县| 荥阳市| 霸州市| 安陆市| 南投市| 上杭县| 柘荣县| 波密县| 双鸭山市| 秦安县| 齐齐哈尔市| 陕西省|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