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典型案例研習
典型案例一 民事主體身份的確認糾紛
(一)案件簡介
被告2涉嫌催款獲取不當得利,被宋××起訴至××法院,宋××要求被告1、被告2還錢,但被告2根本不認識宋××,也沒有從事過以上催款及索要欠款的行為。被告2懷疑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并認為宋××起訴于法無據,向律師尋求幫助,以維護其合法權益。
(二)案情分析
(1)原告僅憑名字就貿然起訴了被告2,但事實上,被起訴的被告2與真實的被告2僅僅是名字相同,身份證號、居住地都不同,尤其是接收原告還款的銀行賬戶也不相同。因此,原告認錯了被告,起訴了同名的被告。真正的被告與本案被起訴的被告2不在同一個區域,法院所在地是真正被告所在地,而不是被告2所在的區域,依據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及合同履行地的原則,受訴法院沒有管轄權。
(2)被告2在接到法院傳票時發現搞錯了,隨即找到律師,講明事實。律師及時向法院提出被告主體錯誤,律師向法院提出向銀行調取被告的開戶身份證、戶籍及賬戶等信息以便于法院查明被告2身份。法院調取信息后,確定原告起訴的被告2是對被告認識發生了錯誤所致,法院建議原告撤回訴訟,待真實的被告確定后再另行起訴。
(3)為防止類似的因身份信息被冒用或盜用而導致的各項損失等事件的再次發生,被告2在報紙上特意刊登了聲明,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自己的各項權益。
(三)法律文書研習指導
答辯狀
一、請駁回原告對本案被告2的起訴
1.原告所起訴的被告2不是本案的被告2。
2.原告僅憑一張銀行卡信息查到的持卡人的信息是不準確的,甚至是錯誤的,中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僅憑一張銀行卡號不能證明被害者身份。
3.原告在起訴時沒有盡到謹慎義務,更或許是有意而為之的惡意訴訟,嚴重損害了被告2的個人名譽和銀行信譽。
二、本案的幾個疑點
1.本案的訴狀并沒有描述清楚被告2與原告之間的關系,兩人之前認識嗎?被告2親自去向他索要過款項嗎?理由與依據是什么?
2.既然原告是向××典當行借款,為何不直接把款項歸還典當行,而是向二位被告打款?是典當行告知原告向二被告打款的嗎?典當行與二位被告之間是什么關系?典當行在本案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為何原告不直接起訴典當行,而是起訴不相關的無辜的被告?
3.既然原告是借款,本案也是因為索要借款所產生,為何原告不提供本案的合同作為證據,也即原告給他人賬戶轉款,是基于借貸合同關系,怎么最后卻以“不當得利”來起訴無辜的二被告?
4.原告本案“不當得利”的案由是否選擇恰當?
5.本案的借貸行為發生在××市,履行地也在××市,為何被告要選擇在很遠的××縣法院起訴?
6.原告因為貸款行為最后究竟還了多少錢?這些多還的錢可否主張不當得利?甚至可否揭發對方構成詐騙罪?
7.典當行是從事質押、抵押和典當業務,并不具有直接借款的資格,原告為何會向典當行借錢且不起訴典當行,難道二者之間沒有串通行騙的可能?
總之,本案有很多疑點讓人捉摸不透。
綜上,請法庭駁回原告對被告2的訴訟請求,并責令原告向被告2賠禮道歉,賠償因此產生的一切經濟損失。
調查取證申請書
申請人:×××,男,漢族,19××年1×月×日,××××員工,住址:××省××縣×××鎮××村×××號,聯系電話:1××××××20××
請求事項:
1.懇請人民法院依法調取崔××(身份證號碼:××××××××××××××××××)名下的××銀行卡號、開戶時間及地點等基本信息。
2.懇請法院調取××17××2××00××05××××的××銀行卡號開戶人的基本信息。
事實與理由:
原告宋××訴被告1、被告2不當得利糾紛一案正在貴院審理中,為證實原告提供接收其還款賬號不是被告崔××的銀行卡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十五條、十六條、十七條之規定,為維護申請人的合法權益,便于法庭查清事實,辨別真相,特申請法院調取該賬號的基本信息及申請人名下的所有建設銀行賬號的基本信息,以確定申請人沒有獲得不當利益。
此致
×××縣(區)人民法院
申請人:×××
20××年××月××日
證據目錄
一、證據一:崔××的身份證明
1.身份證
2.戶口本信息
證明:被告2的身份證號碼:××××××××××××××××××,生日為19××年××月×日,住址為××省××縣×××鎮××村×××號。
二、證據二:法院到建行調取被告(被告2)的開戶信息
身份證號碼為××××××××××××××××××的被告2名下××銀行的開戶信息:卡號為××17002××00××05××××;存折賬號為22××0××××8×3××××2××;被告2名下曾經和現在再無其他建設銀行卡號和存折。證明被告(被告2)沒有收到原告的打款,并未獲得經濟利益。
三、證據三:法院到建設銀行調取的原告提供被告賬戶的開戶信息
證實:原告提供的被告2收款的建設銀行卡號為××1××02××00××05××××的開戶人基本信息查詢情況,證明該卡號的開戶人也叫被告2,其身份證號碼為××××××××××××××××17,與被告(被告2)雖然同名同姓,但二個被告2的身份證號不同,戶籍所在地不同,說明原告所起訴的被告2另有其人,不是本案的被告2。
四、證據四:被告2在20××年××月××日第××版中縫××日報刊發的聲明
證明:就此類被冒用和誣告事件,被告2已經通過大眾日報公開向社會做出鄭重聲明:此類借貸與其他經濟行為和事件不是被告2本人所為,概與被告2本人沒有任何關系,應由冒用者直接承擔法律責任。
(四)《民法典》法律條文指引
第二條【調整范圍】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十條【法律適用】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