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經濟發展實踐探索
- 程林順
- 1611字
- 2024-05-23 13:50:32
四、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時期的政策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確認“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鼓勵、引導,使之健康發展”。
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國家根本大法對民營經濟20年來生存發展及其貢獻的充分肯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边@是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經濟在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第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004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對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修改為“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
2005年2月25日,國務院頒發《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份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主題的中央政府文件,是一份全面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對于推動非公有制經濟跨入歷史發展的新階段,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該文件通稱為“非公經濟36條”,文件提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確立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實現公平競爭;進一步完善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府監督管理和服務,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引導非公有制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健全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包括: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金融支持;完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社會服務;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政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監管;加強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指導和政策協調。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
2010年5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這是繼2005年出臺“老36條”之后,中央政府又一次就推動民間投資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出臺的指導性文件,為民間投資打開了全方位的進入通道。在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有利于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利于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穩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拉動國內消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