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有股東對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研究
- 楊姍姍
- 1215字
- 2024-05-23 15:11:31
1.4.2 技術路線
本書研究的技術路線如下: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理論推導與假設提出→研究設計、模型與數據來源→統計結果與分析→內生性、穩健性檢驗→進一步分析→章節小結→研究結論、研究啟示、研究局限與展望。具體的邏輯路線整理如下:
核心概念的界定。基于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文獻依據,分別總結、界定、厘清了本書的核心概念并總結了本書核心概念主要的衡量方式。本書參考現有文獻的做法進行歸納和演繹,主要包括:共有股東、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業績預告信息披露質量和MD&A文本信息披露質量,以期為后續的研究開展厘清研究對象。
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詳細地梳理、總結、歸納了本書的理論基礎,將現有國內外研究共有股東理論及實證檢驗的文獻按照“效率化”理論、“非效率化”理論兩種具有沖突和分歧的分類方式進行歸納。在文獻回顧方面,詳細地梳理并總結國內外學者在相關領域的文獻,主要包括機構、共有股東、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業績預告信息披露質量、MD&A文本信息披露質量等內容。通過上述工作,為其后的理論分析、假設提出、模型建立、數據來源與統計分析等夯實基礎。
理論推導與假設提出。在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已有的理論、文獻和規范分析法,對本書所要研究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論證和分析,主要包括:公司戰略與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關系論證、公司戰略與財務重述之間的關系論證、公司戰略與信息披露違規之間的關系論證、公司戰略與年報可讀性之間的關系論證,進一步提出本書的研究假設,以期構建本書的理論分析框架。
實證結果與分析。通過使用模型設立、變量構建、描述性分析、單變量差異分析、相關性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分析等方法,對本書的研究內容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實證檢驗。共有股東驅動管理層信息披露行為的影響因素、調節機制和異質性行為特征及其經濟后果是融合在一起的,相關各方的利益決定其是否存在影響信息披露的動機,而這些動機又共同決定了特定的信息披露行為。因此,本書按照以下思路開展企業共有股東對不同類型信息披露質量的衡量與檢驗(本書第3、4、5章):首先是共有股東改變信息披露質量的激勵動因的研究,即“共有股東影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了嗎”;其次是改變信息披露質量的異質特征、作用機理及調節效應研究,分情景做出可檢驗的預測,從而間接證明相應假說,即“為何及怎樣引發或改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最后是共有股東引發信息披露質量改變后的市場表現或經濟后果問題,即“信息披露改變后有什么結果”,檢驗這一舉動是否有信息含量。比如,嘗試研究共有股東影響信息質量行為是否能夠增強流動性、是否能夠降低權益融資成本、是否能夠得到評級機構認可等。
研究結論、啟示、局限與展望。總結并分析基于中國制度背景的共有股東影響信息披露質量的行為分析框架,并結合中國證券市場的特征和內外部環境,為上市公司、監管層、反壟斷機構、外部機構投資者及利益相關者提供建議。本書各章節之間的技術路線框架結構見圖1-3。

圖1-3 本書技術路線框架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