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出乎意料的疑案 五
- 最后一次救贖
- 高川上
- 2459字
- 2012-12-19 01:50:34
恰在此時,吳彬彬給他打來了電話。
“方隊,該排查的人員都再次詢問過了,沒有找到目擊者,三個被害人的家人、朋友也沒提供什么有價值的線索?!?
“匿名報案人那方面有沒有新的進展?”方向雖已料到多半會這樣,但還是感到失望。
“匿名信使用的紙張和墨水很普通,范圍太大了,實在查不到什么有用的線索。匿名電話使用的是公用電話,守公話的老頭糊涂得很,上次縣公安局的人找他時,他就說記不得什么了,這次去,他竟然連上次被詢問過都忘了,還能指望他提供啥線索嘛!現(xiàn)在只有接警記錄可查,打電話的是個女人,我又去詢問了當時接到報案電話的值班員,她說報案者說話的腔調(diào)有點怪怪的,但是怎么個怪法,卻又說不出來?!?
“你就只了解到這些?”方向的口氣有點嚴厲,聽起來感覺很生氣,其實是著急了。
“噢——還有,縣里來電話催過了,說他們的人手也很緊張,讓咱們早點把借來的人馬還回去。”
方向狠狠地掛斷電話,現(xiàn)在只能期望奇跡能夠出現(xiàn)。辛勤勘查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突然出現(xiàn)了一陣小小的騷動,接著劉大為在向他這邊招手。一定是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
方向的心臟也輕微地顫動了一下,在興奮的同時,也在腦海浮現(xiàn)出了陶慧提出再次勘查現(xiàn)場時自信而又美麗的神情。他祈禱著,新的發(fā)現(xiàn),可以對偵破工作有個突破性的意義。
劉大為拿著用塑料搜證袋裝著的少量黑色物體,用手電光照射著仔細辨認。
方向走過去問:“這是什么?”
“嗯,初步觀察,應該是燃燒物的殘留。就在樹樁底部,在靠懸崖外的一邊發(fā)現(xiàn)的?!?
燃燒物,出現(xiàn)在靠向山崖外側(cè)的樹樁底部?似乎這是一條值得懷疑的線索。
劉大為觀察了好一陣,搖搖頭說:“我認為這東西和咱們這次來搜尋第四嫌犯的現(xiàn)場痕跡,沒有關聯(lián)性。你想,如果這東西是從嫌犯身上遺落下來的,怎么會在靠向山崖外的樹樁底部,難道嫌犯漂浮在空中從樹旁經(jīng)過嗎?”
方向走過去實際看了看地形,這是一處筆直的懸崖,而且上一次勘驗就已經(jīng)排除可以從山崖上采用升降裝置來去的可能性,這里不是“神奇”嫌犯未在現(xiàn)場留下明顯痕跡的突破口。如果這個不明焚燒物是被人無意遺落的,肯定不會存在于它被發(fā)現(xiàn)的位置上,除非是被人刻意弄上去的。
秦楚楚猛地一拍他胸口,大聲說道:“這就對了。你看,這件案子里的疑點有哪個不是被人刻意做出來的?如果剛才發(fā)現(xiàn)的這燃燒殘留物也是嫌犯在故弄玄虛呢?像這樣聰明的嫌犯,做的事不可能沒意義吧?”
方向面色一緊,倒不是因為不贊同她的這個設想,而是聽她已經(jīng)不自覺地開始用“聰明”來形容嫌犯。不得不承認,這個嫌犯絕非一般人物。
天色黑了下來,而且搜索距離已經(jīng)延展到離案發(fā)中心點近一公里遠近,依然沒有別的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劉大為帶著勘驗人員先行撤走了。方向和秦楚楚留了下來。不能就這樣認輸。如果在劉金山的死亡現(xiàn)場都無法起獲嫌犯遺留的犯罪痕跡,另兩處案發(fā)現(xiàn)場能搜索到線索的幾率就更低了。
秦楚楚也替他發(fā)愁。她已聽秦沛說起過,這件大案引起了省里的關注,市公安局好不容易才把偵查的管轄權(quán)爭取下來。如果案件久無進展,上面肯定要派人來接手調(diào)查了,到那時,不僅市公安局面上無光,方向會受到打擊,秦沛這個政法大學犯罪痕跡學客座教授的名頭,也會黯淡不少。
“楚楚,你認為,一個人有什么方法,可以這種地形條件下,走過之后不留下走動痕跡?”百思不解地方向希望這名還未畢業(yè)的刑偵系女大學生,能給出一點異想天開的啟示。
“我說了,你可不準笑。”
“不笑。感謝還來不及?!?
“我覺得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利用繩子套在樹干上,蕩秋千似的蕩過來,蕩過去;二是利用增大腳下的踩踏面積,減輕自身重力對地面的壓力,從而導致行動痕跡十分輕微,加上犯案時地面可能已經(jīng)有了一層薄薄的積雪,時間一久,新增加的積雪就把行走痕跡填上了,這樣自然就不容易尋獲了?!?
方向倒吸一口涼氣,琢磨道:“增大腳下踩踏面積?要多大才能既不影響行動,又達到消除行動痕跡的目的?這得回去向你爸和你陶姐請教。”
秦楚楚責怪地叫道:“人家給你想了兩個可能性,你咋不分析分析蕩秋千的可能呢?”
方向似乎從這女孩兒的設想里看到了偵查工作突破的希望,心情也好多了,笑著說:“咱楚楚這么聰明的女孩兒,還用我來分析排除嗎?這顆懸崖邊孤零零矗立的樹上,既能承受至少一百來斤的重力壓迫,又有足夠高度、可以蕩出一公里以外的樹枝,再等一百年也許就能長出來了!”
……………………………………
陶慧和秦沛聽完秦楚楚用炫耀的口氣說出她的推論之后,不約而同地搖頭,那意思不言自明,兩個鑒定專家都不同意這個推論。
方向都在心底替秦楚楚打抱不平了,這個設想確實有研究價值呀,為什么陶慧和秦沛連好生思考一下都不愿,就直接否定了呢!
陶慧只瞥了他一眼,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扒乩蠋煟灿X得楚楚的設想和現(xiàn)場勘驗結(jié)果之間存在矛盾吧?”
秦沛微笑著說:“方向,沒想明白為何我和小陶直接否定了楚楚的設想吧?簡單來講,腳印痕跡一方面是基于身體重量導致對地面的壓力產(chǎn)生,另一方面,卻是正常走動時抬起和踏下腳步時對地面不可避免的摩擦。如果僅從理論上探討,一個人可以在足夠緩慢的動作前提下,避免腳步與地面摩擦痕跡的產(chǎn)生,那這個人的每一步都必須象機器一樣精確和穩(wěn)定,但實際上人體有自己的特殊律動,是不可能達到機器一樣的標準的。而采取增大踩踏面積的做法,如果是用綿軟物體墊在腳下,雖然可以一定程度分散重力對地面的壓力,但其著力點必然還是以腳掌為中心,憑現(xiàn)在的現(xiàn)場勘驗技術(shù),不難發(fā)現(xiàn)。
如果要平均分配重力,那腳下只能墊上平整的硬材料,要達到幾乎被勘驗不出來的效果,除了地面必須也和這塊材料一樣平整以外,嫌犯還得能把這塊足夠大的硬材料固定在腳上,可惜就算他能讓自己的雙腳穿上,也最多只能借助手扶其他著力點的方式,才可勉強站立,想要不留痕跡地行走是不可能的?!?
陶慧補充道:“無論嫌犯腳下套用什么物體,只要他是自己在現(xiàn)場走動過的,就不可能留不下一點蛛絲馬跡。而兇案現(xiàn)場有沒發(fā)現(xiàn)嫌犯曾經(jīng)有過清除腳印行為的痕跡,所以嫌犯在現(xiàn)場走動過的可能基本可以排除了?!?
這次輪到方向和秦楚楚異口同聲地提出質(zhì)疑:“那尸檢報告下的結(jié)論怎么解釋?三個被害者可都是在現(xiàn)場被人從背后勒死的呀!難道作案的嫌犯是幽靈鬼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