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灘鎮曾經是山西東達山東濟南的車馬大道橫亙東西,龍灘鎮成了這條古代交通要道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其商貿集市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這里的逢一、六日集市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商客紛至沓來,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時期更是繁盛一時,故有“一京二衛三龍灘”只說,商客帶來了不同地域的風俗人情,和需求的各種商品,形成了一個繁華地帶,積淀成了一個既有傳奇色彩的龍灘鎮。
龍王廟、關帝廟、集鎮、老街、舊房舍,如同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成不變保持著童年的容顏,任由潮起潮落事態變遷,讓一個在901年前10世紀1000年前的時間里該承載著多少驚天動地,和平平常常的家長里短的故事啊!
現在的龍灘鎮臨街的小屋大多都是老房子,鎮政府把這些老房子又修繕后,又把別的重新改造,仿古建筑,做起了龍灘古道線路旅游,支撐起了旅游紀念品和傳統的商鋪、農家小院,近距離觀賞龍灘鎮上的古老房子,和標志性的古老建筑,不僅能感覺到龍灘人的超前思維,更能驚嘆著龍灘人如此高的審美水準,這些古建筑不是有錢人的住所,而且是平常百姓人家的居所,。
龍灘鎮的每座遺留下來的房子和現代人按圖素驥模仿建的古老宅院,都有各自的獨特風格。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龍灘鎮上的古街、古村落、古建筑、被那些網紅和直播打卡們傳到網上,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來到這里尋找千年龍灘鎮,那些外來人住在古老的房屋里,聽著龍灘人講述自己的故事,還吸引著無數專家學者,及寫論文的大學生們吃住的地方。
呂布段在王滴留農家大院里與甄妹合作直播火了一把后,就離開了龍灘鎮,一年之后,呂布段再次來到龍灘鎮,這次他沒來農家大院,而是住進了鎮西街的風車家居。呂布段這兩天閑著沒事兒就去逛街,當他走到一家寫有:天下一絕烙餅張家的招牌,他看到有個人買了一斤大餅,等買餅人走了后,賣餅的人趕緊稱了一小塊放在桌上。他為了弄清楚這是咋回事兒,他就走進對面的:好客龍灘茶社,要了一壺茶,在這里品起了茶,一邊品茶一邊抬頭看上幾眼賣餅的。
時間不大,有個人提溜一袋烙餅,就問:“老板,你的烙餅給的我斤兩不夠,要是缺的少點也就算了,缺二兩多啊!”老板聽后也不說別的,就順勢拿起桌上的小塊烙餅說:“慌忙裝袋子,掉了也沒裝上。說完就給裝進去了。”又怕找來人不信,就把那袋烙餅重新放到電子秤上,說:“看看是不是,沒少給,正好一斤還高高的。”
他把找后賬的人打發走了后,照樣做他的買賣,呂布段這才弄明白老板的一些做法。頓時,呂布段給這老板總結出這幾條經驗:他總在桌上擱著兩塊餅,誰找回來就給補上,誰要是不找,就吃虧了。
時間不長,龍灘鎮過廟會,呂布段帶著他的直播團隊,來到天下一絕烙餅張家店鋪前,說:“老板,這不是過廟的嘛,我帶著我的直播團隊,來這里直播。我們今天要拍個段子,我攝影師要拍下我買你家大餅全過程。老板,你也得配合我一下。”老板聽后就點點頭。
呂布段就對著攝影師,說:“準備好了嗎?開始。”說完,就來到天下一絕烙餅張家店鋪前:“老板,給我來一斤烙餅。”
老板知道他是在演戲,也不顧及被拍的風險,一切按著現實版的操作,給他稱了一斤。他把錢給了老板,就說:“攝影師拍好了嗎?要是拍好了,咱下一家接著拍。”攝影師伸手比劃:“OK”。他們走到一家年年有魚:水產品店鋪前,走進去,看到魚池里的活鯉魚,看了會兒,給攝影師一個手勢后,攝影師開機了,瞧見一條已經不動的魚:“老板,這條不動的魚便宜點賣給我吧?”老板說:“好吧。”說完,老板用魚盔網撈出來要過稱,呂布段說:“別過稱了,因為你這是死魚,論條賣吧?”老板說:“那也行,五塊拿走。”呂布段說:“三塊。”老板把魚裝進食品袋里交給了呂布段。
呂布段接過魚,走到電子秤哪里,把魚和餅放在一起,說:“攝影師拍著。”說完后就把烙餅和魚一塊放到電子秤上一稱,一斤八兩。他就喊了起來:“老板,我要的是死魚?”
老板說:“有活魚你不要,非要死的。”
“要是死魚,還把我的烙餅吃了,要是一條活魚不把我吃了才怪呢!”
“這是說什么話啊,誰家魚吃人,除非鯨魚,咱店里也沒有啊?”
呂布段說:“我剛買的烙餅,我又買了條死魚,我現在一稱才一斤八兩,不是死魚吃了,難道還是我吃了?好了,咱不拍了收工回家。”說完,他倆就走了。
在短視頻網上《龍灘鎮上的死魚吃烙餅》視頻火了。人們紛紛來到龍灘鎮尋找死魚吃烙餅的,找來找去,找到了天下一絕烙餅張家。又找到了年年有魚的店鋪,都喜歡買一斤烙餅,再買一條一斤的魚,都放到一起過稱,活魚也不吃餅,死魚更不吃,甚至還多幾兩。
龍灘鎮火了,人們紛紛來龍灘鎮,尤其是哪些直播的網紅,還有短視頻團隊,都來龍灘鎮拍些有意思的視頻,很快這里都成了網紅打卡地了。
這一天,有個自稱龍灘播主的人找到呂布段,說:“你拍俺們龍灘鎮上的死魚吃烙餅,不但沒把人家搞垮,反而讓人家的天下一絕烙餅張家火了起來。”
呂布段說:“我拍天下一絕烙餅張家,不是搞垮他,而是讓他家的烙餅,保持一絕的傳統,而不是缺斤短兩,這樣不但沒傳承下去,反而還會倒閉,讓傳承千年的烙餅,到這里消失。要是改掉這些會毛病,我會幫他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龍灘播主問:“死魚吃烙餅,又怎么解釋?”呂布段說:“沒有解釋,只不過是巧合罷啦,順便讓他火一把。”
龍灘播主說:“巧合?我也想給你合作,也想巧合一把。”
呂布段問:“怎么合作?你把思路說一下,咱看看有沒有巧合的機會。”
龍灘播主說:“我有個短視頻大綱,我給你說說內容,你幫我捋捋。就說,有一個人很少出遠門,這一天,他想去外邊走走,他來到一個網紅經常聚會的大集市,人老多了。他聽大伯說過,要是出門的話,餓了想找飯館,飯館門上寫招牌,還掛著半截白門簾,掌柜的和服務員都帶白帽,穿著白大褂。,他想到這里,想起了媳婦讓他趕集的時候買把傘回來,他問:“買把傘誰先打傘?”
媳婦說:“要是買個新的我打,有買了二手的,你打。”想到這里也就不餓了,找到買傘的攤兒,就買了把新傘,徒步回家。
走到半路上,下起了大雨,有打傘的人,看見他拿著傘不打開挨淋,就問:“你可打開傘呀!他沒搭理人家,淋雨跑回家去,把他給淋病了,媳婦還埋怨說:“這怨誰?拿著傘還挨淋,這叫自找。”
“你不是說了,買上新的你打,讓我打二手的。”
“唉,你這人就是別扭,認死理!”
龍灘播主說完后,瞧著呂布段,問:“能捋清楚嗎?拍個什么版本的段子?”呂布段說:“捋清楚了,你看看天氣預報,那天下大雨,你就來找我,我就是賣傘的主兒,你買了傘就抱著傘就跑回家去,咱就用一句歇后語做主題:下雨不打傘。”
龍灘播主聽后思索片刻:“明白了,這句歇后語的謎底;下雨不打傘---淋著了(諧音;臨著了)”對,與你這網紅合作該臨著我了。
“走,咱們一起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