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暖陽的表情太明顯,披著幼童皮的暖暖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
不過她沒在這個時候說什么,只是在看向孫富書的時候,讀懂了他眼底的意思。
‘日子還長,我們后面慢慢說。’
抱有同樣心思的暖暖在讀懂孫富書的意思后,當即回了他一個同樣的眼神。
打底主意以后慢慢說的孫富書接收到來自媳婦的眼神后,便心滿意足的直接看向夏暖陽道:“阿兄,待會我們干活,讓暖暖歇著。”
聽到孫富書這話,夏暖陽理所當然的點頭道:“自然,你沒來之前,我也不讓暖暖干活。”
說著話,夏暖陽還不忘瞥了孫富書一眼道:“你以后也不許讓暖暖干活,聽到沒?”
“知道了阿兄。”
相比于夏暖陽的兇狠,始終掛著淺笑的孫富書看起來就要‘柔弱’的多。
而看著乖巧聽話的孫富書,饒是夏暖陽知道這人是來和他搶妹妹的,也沒能兇狠太久。
等著春去秋來之時,不僅在夏家吃好喝好還有媳婦可以時不時說悄悄話的孫富書長高長胖不少,就是夏暖陽也在家里突然又多出一個搶妹妹的人后,變得穩重不少。
尤其是每天蘇氏都會抽空進行的讀書識字,在有了孫富書的對比后,夏暖陽也是進步明顯。
秋天的村莊十分忙碌,而經過一個夏天的適應,暖暖現在已經徹底融入并且喜歡上了這里的生活。
她在清明后覺得無聊,便申請養了幾只雞,現在每天都可以通過這幾只雞收獲六七個雞蛋。
而夏家的雞蛋是從來不往外賣的,家里三個孩子幾乎每人每天都可以吃到雞蛋,這在同村很多人家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有多出來的,蘇氏會把它們腌制起來,偶爾去一趟縣城,托人帶給家里的男人。
鄉村生活是愜意的,可同樣的,暖暖心里也有疑惑。
她一開始還好奇過怎么沒有極品親戚和鄰居來鬧事,后來才發現,不是沒有極品來鬧事,而是那些想鬧事的人都被她很少回來的爹一次給震懾了。
那還是暖暖沒有出生,她爹還沒去參軍,他們家剛搬來這里沒多久的時候。
據說當時隔壁村有個男人見她娘長得好,就當眾調戲了幾句。
這要是換個別的小媳婦,不羞的沒臉見人,也要被自家男人責怪幾句。
可她爹卻直接帶著幾個衙役去了這個男人的家。
也不知道她爹最后對這個男人說了什么,反正這男人不僅打了自己十幾個耳光,更是親自提著東西來給蘇氏賠禮道歉。
經此一事后,大家就都知道,剛搬來的夏家不好惹,他家男人認識縣衙的衙役。
等著后面她爹去當兵,還是回來時會騎著馬的兵時,大家對她娘也就更客氣了。
現在村子里的鄰居們都知道她爹在外面當兵,經常讓人送米糧回來,所以她家不缺吃喝。
當然,如果你家真有事來找她娘幫忙,那她娘肯定會幫,但如果你想找事?
那么,這個人不僅要承擔來自她爹的怒火,還會被全村人給罵死。
大家都不愿意得罪夏家,有夏家在他們村子,就是縣里的衙役們來收賦稅,也會對他們客氣許多。
……
這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秋季交稅的日子。
暖暖家雖然也有地,可他家沒人種,一直都是租給村里三戶人口多的人家種的。
今天,這三家當家人和他們媳婦,卻紛紛提著瓜果蔬菜登了夏家的門。
看到這三家人一齊登門,蘇氏忙喚著夏暖陽去廚房提水壺來。
“暖暖,去把屋里的蜜餞盒子拿出來。”
見蘇氏剛讓兒子去提水,轉頭又喚女兒去拿蜜餞盒子,為首的胡大娘趕緊拉住暖暖的身子。
“不用忙,不用忙。”
聽到胡大娘的話,蘇氏對著眾人笑了笑才繼續道:“上門便是客,雖說大家都是鄉鄰,可這待客之道我們家卻定是要有的。”
胡大娘聽到蘇氏這話,知道不好再抓著暖暖,只能松開了手。
她一松開手,暖暖就鉆進了她和她娘的屋子。
同時,她也在心里疑惑起來,胡大娘他們今天一起來,是做什么?
沒讓暖暖等多久,就在她把蜜餞盒子拿出去后,這幾個人里年紀最大的胡大伯就開了口。
“弟妹啊,我們今天來找你,是有件事想求你。”
幾乎就在胡大伯話音落下的瞬間,蘇氏就看著他搖頭道:“胡大哥您也太見外了。我們一家受你們夫妻幫助太多,尤其是我生暖暖那會兒,如果不是有嫂子幫忙,說不定現在都沒有我們娘倆。”
“所以您有事直說便是,哪里需要用一個‘求’字。”
蘇氏這話剛落,剛將暖暖抱進懷里的胡大娘就嗔怪的道:“老頭子,我說的吧,蘇大妹子最是講理,咱們只要把事情和她說清楚,她覺得能接受,肯定是不會為難我們的。”
對著自家老頭子說完這話,胡大娘便扭頭看向蘇氏繼續道:“大妹子,你大哥不會說話,你也別介意。”
蘇氏怎會介意這事,當初若不是胡家嫂子幫忙,她就算不會難產而亡,怕是女兒也保不住。
所以這會兒她一聽胡大娘的話,便自然接話道:“怎會。”
回了這么一句,蘇氏又轉向胡大伯繼續道:“嫂子剛才說的對,有事您直接說,具體如何辦,我衡量后會做決定。”
這三家能被選中租憑夏家田地,自然也都是心性善良之輩。
他們聽到蘇氏還要衡量的話,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紛紛點頭。
因為經過這幾年的相處,他們都能看出來,蘇氏雖然做事愛衡量,可她答應的事情卻從未反悔過。
一想到這里,坐在胡大伯身邊的牛二拴立刻抬手推了推他。
察覺到身旁牛二拴的催促,胡大伯沒再遲疑,直接看著蘇氏開了口。
“是這么回事,我們這幾天不是忙著秋收交賦稅嗎?縣里的衙役說,今年的糧價比去年高出兩成,他們問我們要不要把多余的糧食賣給同來的糧商。”
“我們三家已經把自家地里多余的糧食賣了,現在就是你們家里的十畝地里的糧食了。”
窩在胡大娘懷里的暖暖聽到這里已經聽明白了。
她家的地租給了胡大伯他們三家,每年除了說好的三成糧食租子,還有兩成可以用來喂豬喂雞喂馬的稻糠等物。
現在胡大伯應該是想把租憑他們家土地上,屬于他們三家的糧食都賣掉換錢,可這樣一來,答應給夏家的兩成稻糠等物就沒辦法給了。
畢竟人家糧商來收糧食,是收的可以長久保存的帶殼稻粒,不是容易壞的米。
可一想到一直在外打仗的爹,暖暖就覺得這高價買糧的事,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