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計學(第3版)
- 向蓉美 王青華 馬丹主編
- 18字
- 2024-04-25 19:53:22
CHAPTER 2
第2章 統計數據的收集、整理與顯示
引例
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人口、勞動就業、教育、社會福利和民族等方面的政策與規劃等需要翔實可靠的人口數據。中國的人口調查有近4000年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人口史料。但是,在封建制度下,隱瞞、匿報人口的現象十分嚴重,調查統計的口徑也很不一致。具有近代意義的人口普查,在1949年以前只有兩次:一是1909年進行的人口清查,多數省僅調查戶數而無人口數,從而推算出當時中國人口為3.7億多人,包括邊民戶數總計約為4億人;二是1928年試行的全國人口調查,只規定調查常住人口,沒有規定標準時間,經過3年時間,也只對13個省進行了調查,其他未調查的省只進行了人數估算,調查加估算的結果顯示全國人口約為4.75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進行過六次人口普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和國務院的決定,自1990年開始改為定期進行,即每10年進行一次,在年號末位逢“0”的年份舉行,在兩次人口普查之間開展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調查,也就是1%人口抽樣調查,又稱為“小普查”。
2020年開展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這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導下開展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能夠全面查清我國人口數量、結構、分布、城鄉住房等方面的情況,為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普查對象是普查標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證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普查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歷次人口普查數據整理的我國總人口及主要構成變化如表2-1所示。
表2-1 我國七次人口普查的總人口及構成

注:表中總人口是指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港澳臺地區。
統計數據是統計分析的基礎。當研究目的確定后,就要考慮研究所需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問題:從哪里獲得數據?向誰收集數據?采用什么方式方法獲得高質量的數據?怎樣具體實施調查?如何對大量個體數據進行分類匯總以形成反映總體特征的指標數據?怎樣展示數據整理結果?本章將介紹數據收集與整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