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死胡同到死胡同
- 文娛:跟天后離婚的我越來越火
- 浮塵過敏
- 2281字
- 2024-03-09 23:18:46
西湖出版社。
當(dāng)天下午,丁熹就興高采烈的帶著《明朝那些事兒》的合同回到了南浙省,屈兆華沒有跟著他一塊回來,而是先行前往京城準(zhǔn)備離職手續(xù),估計要過幾天才會來西湖出版社述職。
回到出版社的丁熹便也開始讓手下加班加點準(zhǔn)備《明朝那些事兒》這部小說的印刷和發(fā)行任務(wù)。
因為此前出的問題,現(xiàn)如今的西湖出版社其實只有一個空架子。
很多人員在知道出版社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都選擇了離職謀取出路.
這個年代正是出版行業(yè)火熱的時候,不少出版社林立,而且普遍都活的比較滋潤,倒也不怕找不到工作,沒多少人愿意陪著丁熹在這里死扛。
當(dāng)丁熹回到出版社的時候,出版社里卻也早就有人等著他,臉上神色并不好看。
“老丁。”
丁熹扭過頭去:“老龐。”
這人叫龐長青,是丁熹的好友,之前正是兩人掏錢把現(xiàn)如今的西湖出版社給維持了下來。
但今天龐長青卻看起來不太高興,手里拿著《明朝那些事兒》的出版稿子,怒氣沖沖,險些就要將其砸在丁熹的臉上。
“現(xiàn)在這種時候了,你把希望寄托在一本歷史書上?這種史料書有多難賣,競爭有多激烈你難道不知道嗎?”龐長青怒道。
在現(xiàn)如今的出版行業(yè)里面,歷史類別的書籍其實倒是比較好賣的,《史記》啊,《資治通鑒》啊、《上下五千年》這種概略型的歷史相關(guān)類,銷量都還不錯。
拿聯(lián)文出版社舉例,他們一年歷史類別的書籍差不多能賣出去上百萬冊,這類書籍的銷量市場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但競爭太激烈了。
因為歷史類別書籍沒有版權(quán)限制,各家出版社基本上是想做都能做,調(diào)幾個編輯過去,花上一個月半個月時間,就能把書做出來。
大家都能做,拼的就是各家出版社的底蘊(yùn)和名氣了。
你去買《史記》之類的書籍,有商務(wù)印書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還有一家叫泰山出版社的一起,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前兩者的。
在龐長青看來,丁熹這簡直是病急亂投醫(yī)。
西湖出版社跑去跟聯(lián)文出版社這樣的大出版社競爭這樣的題材,那不是昏了頭嗎?
體量上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所以哪怕在丁熹不斷跟龐長青解釋,他也一樣覺得丁熹真的是在瞎搞。
“老丁啊,我們一步一步慢慢來不行嗎?我最近找了幾個作者給我們授權(quán)小說,只要能賣個十萬冊,先維持一下出版社的正常運(yùn)轉(zhuǎn),總比資金鏈斷裂,出版社倒閉來的好吧!”龐長青語重心長,規(guī)勸丁熹。
丁熹道:“老龐,你看了這本書嗎?”
“沒有。”
“你看看吧。”
龐長青著急:“我看不看的有什么區(qū)別,一部歷史書籍,還能指望他寫出花來?”
“我跟你說,你這個決定我很不支持!”
“你不要太極端,我知道現(xiàn)在出版社成績不好你心里有壓力,但你也不能從一個死胡同鉆到另一個死胡同里面去啊!”
丁熹就這樣看著他。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就當(dāng)是沖著我們這么多年朋友,你看看!”
龐長青最后還是拗不過自己的這位老朋友,跑去一邊看起了《明朝那些事兒》的稿子。
丁熹笑了笑,也沒去管他,就在一邊忙著自己的事情。
印刷小說、發(fā)行,這都不是簡單的事,現(xiàn)在出版社里面人手不夠,很多事情當(dāng)然也都得是丁熹自己來處理。
丁熹先把印刷廠給聯(lián)系好了,開印就是十萬冊,后續(xù)銷量好的話再繼續(xù)加印。
他有條不紊,一條接一條的開始處理起了事情。
約摸著一個小時過去了。
丁熹忽然意識到不對,龐長青呢?
扭頭一看,發(fā)現(xiàn)龐長青這個時候正聚精會神的在看《明朝那些事兒》,一副投入的模樣,根本沒有空來關(guān)心丁熹。
還是丁熹走了過去:“老龐,怎么樣啊?”
龐長青被丁熹給叫出神:“我看了多久?”
丁熹看了下手表說道一個小時差不多得有了。
這么長時間嗎?
龐長青不敢相信。
丁熹把表給龐長青看了一眼。
龐長青這才又喃喃道:“這小說……這小說……”
他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他沒有見過這種類別的小說,也沒有見過這種類型的寫法,但就是這樣一部看上去平平無奇的歷史小說,居然讓他不可自拔的看了足足一個小時?
而且從心底來講,龐長青甚至還覺得有些意猶未盡……
如果沒有丁熹給他叫醒的話,得看多久?
站在龐長青的身邊,丁熹臉上的表情越發(fā)自得,這一下總該沒理由來質(zhì)疑自己的眼光了吧?
“這書……你從哪弄來的啊?”龐長青問道。
丁熹回答,說是自己前兩天專門跑去上湖市,從聯(lián)文出版社手上搶過來的。
還好!還好搶過來了。
龐長青一下子振奮起來。
丁熹卻促狹的笑,你剛才可不是這么說的,你剛才說我太極端了,孤注一擲,從一個死胡同鉆到另一個死胡同。
于是龐長青臉上的表情就開始變得越發(fā)羞赧。
甚至有些不好意思,說道我要是知道你真的能夠搞到這么好的作品,我才不會說你。
兩人互相對視一眼,又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都覺得憑借這部書,西湖出版社肯定能夠緩口氣了。
兩人都是出版行業(yè)的老人,能讓他們這么認(rèn)真看進(jìn)去的書可不多。
這邊丁熹長舒了一口氣道:“這本書,我目前拿到了兩冊的稿子,兩冊每部25萬字,每部首印十萬冊,然后憑借長尾效應(yīng),爭取一年賣到一百萬冊,我們出版社那就算是真的活過來了。”
“他還不止這兩本,跟我說過,至少是一百五十萬字打底,我們能出個七八冊,一年要是能賣個五百萬冊,我們就是中上游的出版社了。”
丁熹開始暢想。
覺得西湖出版社未來可期。
“確實,確實!”龐長青點頭。
但又好像是想起什么一樣,朝著丁熹道:“你剛才說的跟聯(lián)文出版社搶過來是怎么回事?”
丁熹在明湖廣播電臺那邊發(fā)生的事情告訴了他:“如果不是聯(lián)文出版社的這個編輯不懂事,這本書說不定就被聯(lián)文出版社那邊拿過去了。”
龐長青卻在思考:得罪了聯(lián)文出版社,會不會有些麻煩?
聯(lián)文出版社在京城,了不起京津冀甚至北方咱們不去就行了唄,但是在上湖都市圈附近,咱們想出版還不是隨隨便便?
而且現(xiàn)如今都這副模樣了,哪里還需要管這么多。
丁熹卻不在乎。
龐長青點頭:“嗯,合理,反正都這樣了,也沒啥可擔(dān)心的。”
星夜,兩人相視而笑。
他們想不到這部小說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成為出版行業(yè)的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