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我仍然保持著一個習慣:喜歡用紙和筆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例如,我的一些人生感悟,關于Smile社群的知識積累,關于游戲力營銷的實操方法,關于私域流量的研究結論、讀書記錄等,都能在我的本子上找到詳細的筆記。
按當下時髦一些的稱呼,我可以把自己的筆記稱為“營銷筆記”。不知不覺,我已經用完了好幾個厚厚的筆記本。這就是積累的力量,“積跬步以至千里”是絕對有道理的。
在翻閱筆記時,我突然發現自己竟然記錄了這么多東西。這么多有用的積累,都是我這么多年在一線市場上得來的,彌足珍貴!我想把這些實踐積累分享給更多人,于是我想到了出書。我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說干就干。僅用了兩天時間,我便與出版社商定好了出版細節,開始啟動這本書的整理工作。
我也是一個很細心的人,這大概就是我多年一直研究游戲力營銷這一概念的性格源泉。在我看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交流遠比單純的物質交流更有意義,不管是“50后”“60后”,還是“70后”“80后”“90后”“00后”,人對情感的追求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只是情感表達方式和接收方式發生了變化而已。
爆個料,我至今還收藏著許多年前與同學、好友之間的書信,厚厚的一沓。我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偶爾會拿出來翻閱,找尋那個年代的記憶和我的青春年華。生活適當放慢一點,沒有什么不好。
不知不覺,我已在社群領域深耕多年。在一線市場跑了這么多年,我曾經帶著團隊運用社群知識和方法幫助過很多實體企業,也曾做一場活動實現上億元的銷售額。
但是關于出書,我還是有很多不確定的地方。譬如,我想一股腦兒地把這么多年的經驗和方法全部告訴讀者,也想將全部的實操方法放進書中。但是考慮到書的整體框架和結構,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本書到底要聚焦于哪一項內容,是理論多一些還是案例多一些?
我的接納性很強,在我不能獨自下定決心時,我會去找不同的人一起碰撞思路,從各個角度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最終我還是決定以理論為主,因為任何好的商業模式和方法都是別人的實踐總結。讀者只有先厘清這套理論的底層邏輯,才有可能在后期運用工具的時候駕輕就熟。如果底層邏輯都沒有弄清楚就盲目地去實踐,那最后只是依樣畫葫蘆,既形成不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會取得好的結果。
我希望通過《游戲力營銷:掘金私域流量》這本書,讓更多人明白:產品也好,服務也好,商業本質上是針對“人”的一件事,只要有“人”,就有情感的連接,所以我們要做有溫度的商業。
什么才是有溫度的商業呢?
有溫度首先就是要抱在一起,也就是“聚”。這個概念很好理解:我們要與客戶拉近關系并建立信任,給對方創造價值。在存量資源過剩的今天,若是仍然一味地忽略用戶的體驗,那必將走向滅亡。
建立信任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通過“游戲”,帶給客戶最簡單、純粹的快樂。
我們可以與客戶先做朋友、后做生意——迂回一下,我們也許會發現,產品變得有溫度了,也更好賣了。要知道,單純的產品只能帶來短暫的利益,持續的生意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道理都很好理解,但是具體應該怎么做呢?我想通過這本書讓讀者找到一些答案和方法。
“探索什么才是最適合實體企業的商業模式,怎樣讓天下的商業變得更有溫度”,是我和團隊共同的目標,也是我們立志要去踐行的使命!
我對本書寄予了濃厚的情感。我想傾盡所有,給讀者一些啟迪,也希望和讀者朋友們一起探索社群領域。書中若有不完善之處,也請讀者朋友們多多指正,我將感激不盡!
時燕
2021年10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