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和她分手多年以后,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曾經以為不會有愛情的他又遇到了他想要愛的人,曾經做他背后的女子的她竟然有了自己風生水起的事業。愛,不是付出就會有愛,當你把真心付給他,把青春付給他,把生命付給他,那不一定是愛。當年他們在一起,何嘗不是真心真意想要好好愛一場,但不是對的人,就會有分手的那一天;而想要遇見對的人,也許要遇見很多很多錯誤的人,把真心付給他,把青春付給他,把生命付給他,但還是錯誤的,終免不了分手一場。
他們相識在圈內人聚會的一家咖啡廳里,那時正是臺灣片第一波不景氣的時候,很多人沒事就窩在那邊。那時他身邊有張艾嘉,而她身邊也有心上人,他們不曾為對方動心。那時,他還是個醫生,正在音樂這條路上狂奔;而她是個臺灣的小演員,參演了《小城故事》這部電影。那時大約是1979年,他們正是20多歲的芳華。那時,他寫了這首《愛的箴言》。
我將真心付給了你
將悲傷留給我自己
我將青春付給了你
將歲月留給我自己
我將生命付給了你
將孤獨留給我自己
我將春天付給了你
將冬天留給我自己
愛是沒有人能了解的東西
愛是永恒的旋律
愛是歡笑淚珠飄落的過程
愛曾經是我也是你
我將春天付給了你
將冬天留給我自己
我將你的背影留給我自己
卻將自己給了你
8年后,他已經是赫赫有名的音樂才子羅大佑,而她已是臺灣有名的演員李烈,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
再見面的時候,發現對方還在那里,而且熠熠生輝,于是他們戀愛了。那時他們已經30多歲了,到了而立之年。
這戀愛一談就談了12年。結婚那年她42歲,他46歲。
關于結婚的理由,他們說不是因為愛,是為了讓李烈拿到美國綠卡,方便往來;另一個說法是當時羅大佑的父親去世了,讓羅大佑陡然有了一種珍惜眼前人的沖動,于是他們就結婚了。羅大佑說:
“我承認在父親過世之后,我的個性改變了很多,對人比較寬容,沒有那么嚴格。”
“如果說我父親過世這件事有什么意義的話,那應該就是讓我體會到,生命之中,終于也會發生我無法改變的事情。”
“父親兩年前去世,我家里又發生很多事情,我想我自己很需要一個比原來女朋友更親近的關系,一結了婚就可以往前看。”
但是他們之間有太多的不合適,就像一對冤家,在一起冤冤相報了12年,就連同床共枕這一點他們都需要磨合很久。李烈后來在《康熙來了》節目上說:“他睡覺前會把《歌劇魅影》開到最大聲,我不敢惹他,因為他會生氣地說:‘如果我一個人的話,就沒人管我了。’”后來,李烈也慢慢適應了跟羅大佑一起聽著很大聲的《歌劇魅影》睡覺。
兩人鬧過很多次分手,終究還是舍不得對方,李烈說:
“有時候,兩人在一起久了,會忘記彼此的重要,經過時間和距離的沉淀,反而會更珍惜對方。”
“這是緣分,只有經過分離,我們才能看清楚,對方在自己生命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
后來,他們在經過一個小教堂的時候,決定以婚姻終結兩人的糾纏。羅大佑說:“以前有人罵我混蛋,說李烈都付出這么多,還不結婚,現在證明我沒有那么混蛋。”
記者采訪羅大佑:“為什么在一起12年,但結婚才一年?”羅大佑回答說:“正好今年12年,沒辦法。原來我們兩個人對結婚都沒有太大的欲望,把結婚當成一種偶然。我們這種關系是必然的,結婚是偶然的。”
記者又問羅大佑:“怎么看待過去的戀愛期與現在的結婚期的那種生活轉變?”
羅大佑說:“男女在一起剛剛開始往往會有激情,那是特別熱戀的時候,過去以后就會建立一種恩情吧。兩個人因為在一起那么久,那么了解,可以容忍一切,互相彌補對方的缺點。共同走過那么長一段時間,去欣賞、去珍惜這段時間。我一直覺得羅密歐與朱麗葉,如果不是四天的話,早就完蛋了。羅密歐的殉情也就才戀愛四天吧,如果四年的話,早就打得鼻青臉腫了。我和李烈相處12年,一些當初并不看好我們的夫妻都離婚了,而我們卻結婚了,這真的很奇怪。我覺得這是一種緣分加努力。有緣分還要努力,不要把感情視為理所當然,但又要順其自然,也需要努力,更需要默契。”
李烈在《康熙來了》上說:“我從沒覺得那是個婚宴,雖然都是我設計的,但我是把它當作好玩的派對來辦的!”這讓當時參加婚宴的好友蔡康永很受傷:原來那時的感動全是“戲”。
兩個人性格沖突,加上已經意興闌珊,他們的婚姻,也只持續了一年零九個月。
對于離婚的原因,李烈說:
“一言難盡,太多事情難以溝通吧!有時我覺得委屈,他也有很多不滿,沒有誰對誰錯。婚前,我們沒有一般男女的交往方式,婚后,我們也不像一般夫妻的關系。所以,目前來看,離婚對我們兩個都好。感情變質了,我們希望把它轉為好的能量,不要讓關系惡化。”
“觀念有分歧的時候,只有兩種選擇——不是你說服我,就是我說服你。如果兩人都不能說服對方,就會覺得過不下去,要分手。”
離婚后的李烈和朋友合開了一家制作公司,取名“寬蘋”,一切從“負債”重新起步。后來李烈成為一個知名的制作人。2011年,她還憑《艋舺》獲第四十七屆金馬獎年度臺灣杰出電影工作者。對此,羅大佑大方地表示百分之百祝福,說李烈離開他是對的,會因禍得福。
離婚后的羅大佑在感情面前卻步了很久,他甚至很肯定地跟記者說自己這輩子不會再婚了。他說:“配偶真的會影響創作。”他以為他這輩子是注定要孤獨終老了。
而此時的他,也不再寫情歌了,說現在他的情歌也騙不到人了。但在他不寫情歌的時候,卻遇到了愛情,一份他愿意緊緊守護的愛情。當人們知道他的新戀情的時候,卻對他45歲的愛人知之甚少。他把她藏得好好的,裝在自己內心深處,只讓自己一個人愛她。
羅大佑說:“生命最有趣的就是充滿不同的階段,有了小孩生活更不同,我壓抑徹底改變的沖動。”他一星期有3天在家,減少應酬盡量陪女兒,也用自己發明的音樂節奏讓女兒知道“這不是媽媽,是爸爸”,“雖然她目前還沒有意識,但更要照顧保護她,因為她本來在母體內,出來后,如果不理她,她會覺得被遺棄,很可憐。”
羅大佑為女兒寫下了新歌《戀曲2100·家》,里面是他對女兒說的話:
給我個溫暖的 滿懷著溫暖的 彼此關照的家庭
讓兄弟姐妹懷抱父母慈祥的愛 依然成長在心靈
給我些溫暖的 體諒而堅強的 彼此保護的心情
但愿成長在日后寒暑狂風暴雨里 有顆不變的心
羅大佑說他到54歲都還沒有要小孩的想法,為什么花甲之年會想要這個孩子?羅大佑說:“我覺得我自己過得不快樂,我覺得這個世界,我看到的世界,又是什么天災人禍,你看非典、9·11,臺灣又有‘9·21’大地震,又看什么東南海海嘯一下死了至少三四十萬人……我想改變自己,改變我自己的生命,救贖自己,我想改變對這個世界的感覺。”
孩子確實改變了羅大佑對生命的觀感。他說:“女兒身上有我的基因,照理會天真無邪,也可以給我無限希望。”當人生抵達某個階段,是會需要一份天真承歡膝下,讓自己體會父愛這種最偉大的承擔。一個全新的生命,完全依賴著自己,羅大佑覺得生命的意義完全不一樣了。
羅大佑說:“世上最偉大的愛情——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的愛有多久?4天。生命所有的價值都完成了,他們覺得死而無憾。所以愛情能夠用時間來衡量嗎?我沒有對誰說過我永遠愛你,我覺得那是一種擔當,而不只是說話大聲,更何況你總不能一輩子都那么大聲。”是的,把愛當成一種擔當,就能恒久遠。李烈太強大了,強大到他不用為她擔當,他只用去享受她的好。他們的愛情正如羅大佑唱的:“你不屬于我,我也不擁有你。”彼此這么毫不糾纏的感情要離去也會離得干凈透徹,毫無牽連。
愛情面前,羅大佑曾經有些自私,但此刻他的小愛散發出大愛,無私地籠罩著孩子柔軟的小生命。羅大佑曾經說過:“有人問我,最愿意別人稱呼我男人、音樂人、藝術家、音樂教父,還是歌手?我當然選擇男人。”而此刻,他身為男人的生命才真正完整。
而此時一直沒有新感情卻在事業上風生水起的李烈說:“哪怕我還是一無所有,但我都已經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完整,因為知道每天在努力些什么,知道正在一點點地扎實地去了解自己……我簡直,簡直就要愛死現在的自己了!”
記者曾問過羅大佑:“對你來說什么樣的日子才是‘閃亮的日子’?”羅大佑說:
“對有些人來說,當他站在舞臺上燈光一閃,當所有的觀眾開始失控、尖叫、掌聲雷動的時候,就是他‘閃亮的日子’。不過對我來講,‘閃亮的日子’主要在回憶里面,它不在未來也不在現在,它是在成就了那么長歲月的回憶里面凝聚下來的:我并沒有浪費掉我的歲月,我并沒有失掉我自己,我并沒有去隱瞞自己真實和虛偽的一面,‘閃亮的日子’是一種慢慢浮現的東西,而不是一種刺眼的東西。”
在他的回憶里,跟李烈雖然戀愛一場以分手收場,但是其實分開了,那些日子慢慢浮現出來,反而會閃爍起來。2005年羅大佑就給李烈寫了一首歌《啊!停不住的愛人》:
青春年少承諾時的勇氣
比不上回心轉意擔當住的珍惜
勝利讓給英雄們去輪替
真情要靠我們凡人自己努力
讓這蒼涼的雙手
捧著你眼睛中散出的余溫
細細數數變色的黑發
告訴我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奇跡
啊——停不住的愛人
即使我余生將倍受難給誤解
顛覆在那無奈何的長夜
總有個無助后誰不具名的安慰
從歌聲里聽得出他對她的感情是拿來對不起的,所以他的歌既念及她往日的好,也傾訴自己的歉意,更有他們在一起的那些閃亮的時光。他們兩個在一起曾做過的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起開車上山,不是去看夜景,而是去搬石頭。把羅大佑看上的石頭搬回家,一邊怕被人看到一邊搬,非常刺激……
羅大佑在有孩子之前曾說過:“感情對我來講,見面時間少是好,會特別珍惜見面時,我覺得好多婚姻出現問題,是因大家成日見面,起身見面、食飯見面、收工又見,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年就七千幾日,會厭倦,給雙方多些空間。”
那個時候,他所理解的愛情就是見面要少,這樣才會彼此珍惜,他以為這就是他應該信奉的愛情的信條。但是有了孩子的羅大佑,卻寧愿減少應酬多多陪在女兒身邊,與孩子的媽一起享受這天倫之樂,就是去外地開演唱會,他都要把照片帶在身上。他變了,他不再是當初在李烈面前的那個羅大佑了。
在他和她分手多年以后,他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曾經以為不會有愛情的他又遇到了他想要愛的人,曾經做他背后的女子的她竟然有了自己風生水起的事業。愛,不是付出就會有愛,當你把真心付給他,把青春付給他,把生命付給他,那不一定是愛。當年他們在一起,何嘗不是真心真意想要好好愛一場,但不是對的人,就會有分手的那一天;而想要遇見對的人,也許要遇見很多很多錯誤的人,把真心付給他,把青春付給他,把生命付給他,但還是錯誤的,終免不了分手一場。
而有些人,要遇見對的那個人,也許要在付出了真心、付出了青春之后,才在心如止水時重新遇見,遇見了,便岸夾桃花錦浪生。
他們離開了彼此,才發現原來自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有一種感情是:執子之手,死生契闊。
但也有一種感情是:離開你,原來我才有幸福。
我將真心付給了你,將悲傷留給我自己;我將青春付給了你,將歲月留給我自己;我將生命付給了你,將孤獨留給我自己;我將春天付給了你,將冬天留給我自己……
這就像海子那著名的祝福: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因為今天做不到了,幸福其實很簡單,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可是這一切都與詩人海子無關。詩人面朝大海,怎能再有春暖花開?那些都是他留給身后的人的祝福,就像夸父追日,力竭而死后,也要扔下一把木杖,化作桃花林,讓人間春暖能看見花開。而詩人追日而死,將所有的祝福都留在了人間,愿每一個新生的事物都能有一個好的前程,愿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因為這些愿望詩人自己都不能實現了,帶著這些美好的祝愿,2個月后詩人從容離開了人世……
寫下這些祝福時,海子收到了他此生難忘的初戀情人的來信,說她即將要去國外留學。海子在白茫茫的雪中,想起了四年以前他們在一起的那段時光:“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還是四年以前的我/我站在這里,落滿了灰塵,四年多像一天,沒有變動……”
四年以后原來還是這般空空如也,大地上一片白茫茫的,人生也不過就是這么一場空白。今夜的大雪為我而下,海子如那孤舟蓑笠翁,獨釣著寒江雪。此刻他的理想已是千山鳥飛絕,他的愛已萬徑人蹤滅。
海子給女友寫了封回信,回信的時候,他的心空里無聲無息地落滿了雨,海子就坐在這水上寫完了這封信,后來他寫了一首詩:
雨水中出現了平原上的麥子
這些雨水中的景色有些陌生
天已黑了,下著雨
我坐在水上給你寫信
這首詩就像是海子寫給初戀女友的那封信,里面充滿了祝福。全世界的雨都落到我身上,我只要你擁有一個好晴天。
當年,因為與初戀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海子寫道: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泥土高濺
撲打面頰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
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
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
愛情像雨水一般,這從天而降的甘霖,流淌在渴望愛情許久的涸田之上。生活是驕陽,炙烤著心田以致干涸,所以人類像植物需要雨水一樣,需要愛情時時灌溉,才能保持勃勃生機。
雖然海子最終以慘烈的方式離開了人間,我們每一次在讀這首詩的時候卻依然能讀出海子心中那股幸福的溫暖,和世間萬物相愛一直就是海子詩歌理想的一部分,而這種相愛的主張讓我們從海子那里得到了幸福的感懷。他把孤獨帶走了,把幸福留給了我們,他的詩讓我們感到了幸福和美滿,也讓我們感到了壯烈和悲傷。
海子的結局,其實就是這首《我將生命付給了你》的最后結局,這是以生命作犧牲的最殘酷的祝福,也是最美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