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了初中,我再也不是那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了。
有一次我和同桌阿榮在課堂上玩撲克,被班主任王老師叫到辦公室里,罰我們跪著打撲克,一直打到放學才讓我們回家,整個年級的老師都看了笑話。
考試的時候,我總是無聊的。我沒有交白卷的習慣,所以有時我會在試卷上畫畫,有時則是默古詩、抄歌詞,反正不管怎么樣,我總想把試卷填滿的。有一次物理月考,我坐著無聊,在試卷的分數欄畫了一排運動品牌的logo,什么李寧安踏阿迪達斯之類的,把每個分數格都填滿了。畫完了我還不滿意,靈機一動,找了一卷透明膠布,把老師改卷時打勾的地方、試卷上方打總分的地方,通通貼上了透明膠布。要知道,圓珠筆在透明膠布上是寫不出字的!
后來試卷發下來,我果然在透明膠布上發現了紅筆的痕跡,肯定是老師改卷的時候弄的!可把我樂死了!我還在總分那兒找出一個若隱若現的圓圈,想必是老師氣急了準備給我打個零分,卻怎么也打不出來吧!不過最終老師還是找到了一處沒有透明膠布的圣地,給我打了一個大大的一千分!
初三的時候我拜了一個師傅,是我的同班同學,他靠打臺球“掙”了不少錢。那時臺球廳有不少“打錢的”局,贏家通吃。我師傅手上那根價值幾百元的球桿,便是他自己打球掙的,平時就寄放在臺球室。我最愛用他那根球桿,我們對練時,便只用這一根球桿。
我們經常逃學去打球。當時臺球室是按局收錢,打一局就在門上寫一筆,打滿五局剛好寫一個正字。后來我技術越來越好,我倆擺好球,快則一分鐘,慢則三五分鐘,便要擺下一局了。我和師傅常常是去一次便把整張門都寫滿正字。
后來和老板混熟了,沒人消費的時候,便準許我自己打著玩。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左手和右手打著玩,一個大人見我一個學生,便靠近過來說:“打錢的,來不來?”我還在遲疑著,畢竟我幾乎只和師傅打球,更沒有打過錢。
他繼續追問道:“兩塊錢一把,試試?”
我想輸了也就兩塊錢,便抱著嘗嘗鮮的態度同意了。
打了兩局以后,他丟下四塊錢默默離開了。
初中畢業聚餐,有同學笑著給我講:“我們有一回去老朱(我們的英語老師)家吃飯,他給我們說,甫今是個人才啊,可惜不用在正道上……”
那時的正道,大概便是好好讀書吧!我的確是走歪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