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背景
- 滿級黛玉:從摸到丫鬟狐尾開始
- 雪淼滄海
- 2048字
- 2024-05-21 23:04:17
韓王府。
在笑容和煦的管家帶領下,沈傲雪忐忑的穿過奢華的亭臺樓閣,一路直奔府邸深處的后花園,內心推測著此次韓王面見自己的緣由。
身為備受女帝陛下重視的王叔,也是當初對女帝陛下登基,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的王爺。
韓王在青鸞王朝威望極高,也是有著極強的能力和手腕,不過一直深居簡出,就是朝中大臣想要見他一面,都非常不容易。
可是現在,卻愿意見自己這樣一個無名小卒。
自己好像沒有值得韓王重視的地方……
沈傲雪內心思緒起伏,一雙明亮的眸子不時打量著王府內部的環境。
韓王府邸的規模和奢靡程度,饒是她早有準備,也是看的瞠目結舌。
名貴的價比黃金的金絲楠木,在這里也不過是鋪設地板的木材而已,走到各處,都可以看到奇花異草,假山流水。
鼻子微微一動,甚至能嗅到一股清新怡人的花草香。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在靠近一座陽光豐茂的亭子時,沈傲雪忽然聽到了一道低沉的聲音,凝神一看,亭子當中,一名衣著華貴的白發男子,正背對著自己,提筆在宣紙上寫寫畫畫。
即便沈傲雪之前并未見過韓王,不過在見到這位男子的背影后,立刻覺察到了濃烈的威壓席卷而下,讓她的呼吸都變得有些壓抑。
在他的周身,好似有一條虛幻的氣運長龍纏繞,一舉一動,好似都能引得風云變幻。
這種威壓乃是長年身居高位,才養出的濃烈氣運。
沈傲雪之前在其他人身上,很少見到,特別是這位韓王身上的氣運,竟然濃烈到了這種程度,更是讓她吃驚不已。
內心不由得感慨一句,不愧是青鸞王朝僅次于陛下的韓王殿下。
只是,這位韓王殿下好似對馬說非常感興趣。
這是他來找自己的理由嗎?
沈傲雪心中涌現出這個念頭之際,韓王奮筆疾書,也是寫到了馬說的最后,意猶未盡的收筆而立。
“好一個馬說,僅憑這一篇文章,沈姑娘便堪稱儒道大家!”
韓王哈哈一笑,渾身肥肉略微顫動,看上去極為豪爽的模樣,主動放下手中的狼毫筆,滿眼欣賞的望著沈傲雪。
沈傲雪看了一眼韓王,他頭發花白,年齡絕對不小,不過眼睛炯炯有神,精神矍鑠,但又沒有那么咄咄逼人,像是鄰家的老爺爺,頗有種書卷氣。
“不過是觀看書院初代院長的墨寶,有感而發,擔不得韓王殿下盛贊。”
沈傲雪彎腰行禮,瞥了一眼案桌之上的宣紙。
這位大腹便便的韓王,的確很是喜歡馬說,不僅全文抄錄下來,而且還揮毫潑墨,畫下了一匹匹奔騰的千里駿馬。
每一匹駿馬都英姿雄健,肌肉健碩,揚起的馬蹄充滿了活力之感,好似要從畫中一躍而出。
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韓王殿下的畫工,絕對堪稱大家。
所以,在自謙了一番話,沈傲雪又主動開口,道:
“韓王殿下所畫的這些駿馬,更能襯托馬說之精髓,沈某遠遠不及。”
韓王哈哈一笑,似乎沈傲雪的一舉一動,讓他非常滿意。
“來來來,沈姑娘快請上座,如此年齡,卻有如此深刻的文道造詣,真是不簡單,本王自認為擦朝廷,為陛下招攬天下雄才,卻沒想到遺落了你這顆明珠。”
韓王很隨和的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韓王殿下為青鸞王朝鞠躬盡瘁,多少干吏賢臣,均是殿下提拔提挑選,與這些大能相比,沈某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沈傲雪順從的站在韓王身邊,不過言語之間,還是有一絲疏遠的意味。
“當仁不讓,你就不必過于自謙了,先喝杯茶吧,當年李安然之事,本王也是頗為了解。”
韓王隨意的擺了擺手,然后端坐在石凳上,臉上露出了幾分追憶之色。
沈傲雪見此,也是坐在了韓王對面。
于是,站立在亭子兩旁的丫鬟上前,開始用精致的小爐煮茶,淡淡的茶香,緩緩在亭子內升騰。
“韓王殿下日理萬機,為陛下分擔國事,這些小事,沈某見一見那位周元便可。”
沈傲雪沒想到,韓王真的打算給自己講述那段過往。
李安然身為的韓王殿下的孫女婿,對當年發生的事情,應該是頗為了解,不過越是如此,沈傲雪越有種殺雞用牛刀的荒謬感。
“本王其實也有些問題想要問問周元,可惜,周元早已經離開人世了。”
韓王微微搖頭,嘆息一聲,臉上的笑意,逐漸散去了不少。
沈傲雪心頭微驚,周元也已經離世了?
他當初是調查和審理此案的重要官員。
“哎,此事壓在本王心中多年,難得見到你這樣的后起之秀,年紀大了,想與你說道說道,不至讓有些東西,日后埋在土里。”
沈傲雪臉上露出些許錯愕之色時,韓王似乎想到了什么,將身前的熱茶一飲而盡,然后長長吐出一口熱氣。
聽到這里,沈傲雪眼皮微微一跳,看韓王這個樣子,這件事情十之八九與女帝陛下牽扯極深,不然以韓王在青鸞王朝的權勢,不會是這個表現。
而越是如此,沈傲雪內心越是沒有底氣,她從未見過女帝,女帝的性格到底如何,一切都存在于傳聞當中。
帝王之心,陰晴不定,難以揣測,伴君如伴虎,即便是女帝也是如此。
不過,事已至此,好像也沒有退縮的余地了。
沈傲雪只能裝作什么都不明白,靜靜的望著韓王,想要看看,他到底會說些什么。
使得他看上去對女帝陛下都頗為忌憚的樣子。
“你進入過書院,可能知道一些事情,當初李安然在書院當中,與陶祝私定終身,本王并不知道這一點,他高中狀元之后,被陛下賜婚,本王欣然應允,李安然對這件事情很是排斥,可是圣旨重如泰山。”
“他的反抗只是徒勞而已,陶祝跳湖殉情而死之后,本王事后才知道,當時準備讓陛下收回成命,可是圣旨豈能朝令夕改,最終還是與本王孫女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