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展示設計的基本概念

展示的概念、由來及發展

展示設計是一門綜合藝術設計學科。展示空間是伴隨著人類社會政治、經濟的階段性發展逐漸形成的。

1.展示的概念

“展示”一詞包含的內容頗多。展示的英文display一詞來源于拉丁文displicare與displico的組合,就字面的含義而言,其有展出、陳列、示范、體現等意思?!罢故尽钡恼Z義一般可理解為“展開表示”?!罢埂庇袕堥_、放開、轉動、翻動、伸展和延長的意思;“示”的字義為把事物擺出來或指出來讓人知曉,有演示、示范、明示、暗示等含義。

從對展示概念的分析來看,我們可以得到展示的一個簡單結構,即“物(展品)—人(受眾)—環境(空間)”。展示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傳達,所以說展示設計是人們按照一定的功能、目的而進行的展示空間、道具、展品、陳列、照明和視覺傳達等方面的創造性工作的統稱,即通過對展示空間的塑造,有計劃、有目的、合乎邏輯地將展示內容展現給觀眾,并力求對觀眾的心理、思想與行為產生影響的綜合性創造活動。

展示設計是一門跨學科、綜合性的學科,它以人在展示環境中如何通過各種互動體驗獲取信息、得到反饋以及互動發生的空間為研究對象。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展示設計不能只停留在展示物質及其所處的環境的設計上,而應更注重互動設計、體驗設計、可持續設計、虛擬設計等設計的新方向和新理念,以及關于展示信息有效傳播的人本研究和空間環境研究。

2.展示的由來與發展

展示是為了表現,表現是為了吸引,吸引是為了傳達信息,這是人與動物的本能。在動物界,動物們的展示活動是應對競爭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爭取交配權;而原始人的展示活動是為了在方便交流和記事的同時,表達他們對圖騰的崇拜(見圖1-1、圖1-2)。

圖1-1 孔雀開屏炫耀自己華麗的羽毛,借此吸引異性

這些展示活動與今天人類社會中的激烈商業競爭是沒有本質區別的。同時,展示活動的發展是同人類文明的發展緊密相連的。

圖1-2 原始人通過在巖洞墻壁上刻畫來表現生活場景(拉斯科洞窟壁畫)

(1)祭祀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祭祀始終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圖騰崇拜到修建祭壇,到處都可以看見祭祀的身影。在古代,人類生存能力較弱,經常受到來自自然災害和各種野獸等的威脅,人們希望得到庇護,在這種情況下祭祀就產生了。祭祀的開展需要一定的場地,需要豐富的祭品,同時,娛樂活動也是祭祀的重要內容,如歌舞等就是祭祀的一項固定內容。人們通過展示祭品和祭祀過程來祈福,這一切都是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因此,從祭祀的整個過程來看,它實際上是一項完整的展示活動。古代祭壇、神廟等都是祭祀的場所(見圖1-3、圖1-4)。

圖1-3 天壇在明、清兩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求五谷豐登的場所

圖1-4 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全盛時期建筑與雕塑的代表

(2)從市集到世博會

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大約在奴隸社會,由于有了剩余產品和社會分工,人類產生了生活和生產資料的交換需求。物品的展示、觀看及查驗和辨別成為交換中必不可少的過程,而物品交換的場地形成最初的商業環境——市集。在市集上,人們將物品直接攤在地上,并有意識地分類陳列,供人挑選,這便是商品展示的最初形態(見圖1-5)。

“市集”又稱為“集市”,其英文fair源于拉丁文,有祭禮、節日的意思,和早期的宗教節日有著密切的關系。市集的功能主要是為商品的現場交易提供場所。市集又被認為是博覽會的雛形,大約在19世紀20年代,有些市集便被稱為博覽會,有些博覽會又反過來被稱為市集。從這個意義來說,脫胎于市集的博覽會是很早就有的(見圖1-6、圖1-7)。

圖1-5 《清明上河圖》(局部)

從15世紀起,歐洲諸國舉辦過多次有影響力的大型博覽會。最著名的是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即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會),它是博覽會發展史上的偉大創舉,在展示設計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當時展品中最突出的是兩架蒸汽機及由其帶動的各類機器,這讓人們認知并體驗到蒸汽機這一發明。由此,世博會也開始成為展示人類文明與智慧成果的場所。由約瑟夫·帕克斯頓設計的展館建筑采用了規格化、預制化的平板玻璃、曲面玻璃和鋼骨架,通體透明,內部光線充足,被稱為“水晶宮”,覆蓋面積達92000平方米,象征著工業革命的成果。水晶宮也成為早期世博會的象征性建筑(見圖1-8)。

圖1-6 歐洲北部的香檳市集是當時歐洲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貿易場所

圖1-7 市集于固定的地方定期舉行貿易活動

圖1-8 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

世博會由于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巨大影響,吸引了更多的國家競相組織承辦(見圖1-9)。

圖1-9 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以及中國展區

法國在幾十年間相繼主辦了5次大規模的國際性博覽會,著名的埃菲爾鐵塔是1889年巴黎世博會留下的歷史性見證,也是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的標志性建筑,現在已經成為法國著名的旅游景點(見圖1-10、圖1-11)。

圖1-10 埃菲爾鐵塔

圖1-11 法國巴黎世博會

1910年中國南京舉辦了“南洋勸業會”,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級的商業博覽會(見圖1-12)。該博覽會成功吸引了全國22個省和14個國家及地區參加,時人稱之為“中國五千年未有之盛舉”。博覽會上有一些特產名品館,如金陵緞業館、景德鎮瓷器館、宜興紫砂館、北京景泰藍館、揚州玉雕館、福建漆器館、蘇繡館、湘繡館、山東玻璃器皿館、云貴中草藥館等,展品有420類,共計100多萬件。此外,展館建筑也各有特色,有的以園林取勝,有的以宮殿稱雄,有的小巧玲瓏,有的雄偉壯觀。房舍式樣有中式也有西式,亭臺樓閣,競相媲美。

圖1-12 1910年中國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以及當時的場景

1993年我國正式申請加入國際展覽局,并于同年被選為該局信息委員會會員。隨后,1999年中國云南舉辦了“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這一專業博覽會,會后,展園和展館被立為“世界園藝博覽園”(見圖1-13)。

圖1-13 世界園藝博覽園

2010年第41屆世博會在上海成功舉辦,這是我國首次舉辦綜合性、國際性博覽會,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會吸引了7300多萬人前來參觀,陳列的展品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文化自信,以及繁榮發展的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增強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展館中最特別的是中國館——“東方之冠”,其設計形式彰顯了中國特色,現改為中華藝術宮(見圖1-14)。這是我國首次以東道主的身份舉辦世博會,其意義和影響都頗為深遠?;谥袊幕滋N的上海世博會不僅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成果和綜合國力,也促進了世界對我國的了解,全面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

2017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建筑面積約4萬平方米。這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面展示世博會專題內容的博物館。自對外開放以來,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就以時尚靈動的現代化造型吸引了公眾的目光,通過巧妙的設計為“歷史河谷”與“歡慶之云”賦予科技感,永恒與剎那、歷史與未來皆在此相呼相應。這座“歡樂記憶的容器”在展示著上海世博會盛況的同時,也介紹了1851年以來的世博會歷史及2010年以后各屆世博會的情況,并為與世博會相關的文化交流提供平臺,以此記錄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并展現不同時代的流光溢彩(見圖1-15)。

圖1-14 上海世博會中國展館“東方之冠”及內部100米長的動態《清明上河圖》

圖1-15 2017年建成的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世博會是世界性的非貿易性大規模產品展示和技術交流活動,其宗旨是促進世界經濟、文化、科技的交流與發展,使每個參展者能夠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展示自己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世博會雖然并不直接進行交易洽談等商貿活動,但它為參展者提供了交流和溝通的渠道,給主辦方帶來了政治與文化方面的有利影響、可觀的經濟利益及其他潛在的收益。

(3)收藏與陳列

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奧林匹斯神殿內有一個收藏各類戰利品的“寶庫”,它被視為博物館的雛形。后來,歐洲各國先后出現自然、地質和人文類的綜合性博物館。例如,法國的盧浮宮(見圖1-16)在最早的時候是皇族權貴珍寶的收藏室,在路易十四時期藏品就達到了2000件,它成為世界級的著名博物館是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之后,著名藏品包括《蒙娜麗莎》《米洛的維納斯》《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始建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見圖1-17)以800多萬件藏品堪稱世界之最。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見圖1-18)的藏品達到40萬件,既有達·芬奇的兩幅《圣母像》,也有拉斐爾的《圣母圣子圖》和《圣家族》等極為珍貴的藏品。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見圖1-19)的藏品達300萬件,鎮館之寶為整座2000多年前的埃及神廟。

圖1-16 法國盧浮宮

圖1-17 大英博物館

圖1-18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圖1-19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我國在清朝末年才有了正式的博物館。1925年對外開放的故宮博物院,占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共收藏文物180萬余件,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見圖1-20)。其藏品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歷史縮影,對它們實施保護的深刻意義在于使這些極為珍貴、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得到傳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各地改建、新建了一批文化性展示場所,如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美術館等。

圖1-20 故宮博物院及其標志和部分展品

20世紀80年代以后,展示設計在藝術形式上出現了個性化的趨勢,并形成了一種新的設計思潮。作為展示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各類博物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于是不少專業場館力求創造出更豐富、更具個性的展示空間。在20世紀80年代初落成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香港的商業貿易展覽館(見圖1-21)。伴隨著我國會展業的快速發展,文化性展示場所的建設也加快了步伐,各種科技館、藝術館、主題公園等在各地興建并開放。

收藏與陳列的博物館為社會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對有幾千年歷史的我國來說,各類博物館承載和濃縮著我國的歷史,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它不僅能夠提高國民素質,也能提升我國的文化影響力,還能對旅游等第三產業產生推動作用,帶來社會和經濟的綜合效益,有利于貫徹落實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的政策。

圖1-21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越西县| 中宁县| 龙门县| 中阳县| 青冈县| 潍坊市| 阳朔县| 唐河县| 商丘市| 灵寿县| 沿河| 平陆县| 宁晋县| 盐津县| 潮安县| 舒城县| 岫岩| 百色市| 保康县| 扎兰屯市| 朝阳区| 和政县| 景洪市| 福建省| 临泽县| 万载县| 万荣县| 沙洋县| 湄潭县| 天长市| 乃东县| 克拉玛依市| 察隅县| 澜沧| 双辽市| 滨海县| 祁东县| 九龙城区| 皋兰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