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仲明走了,荒村里又一次只剩下了于天齊麾下的把總隊的士兵們。
把總隊的騎兵已經變成了步兵,因為馬匹都被毛文龍帶走了,不過士兵卻都給于天齊留了下來,看樣子是送給于天齊了。
于天齊對此沒什么意見,這個把總隊就是于天齊安身立命的本錢,整編麾下的士兵就變成了重中之重。
不過明末的軍制比較混亂,于天齊不打算按照明庭的編制來,而自己還遠沒有能力將麾下的士兵整訓成一支全火器軍隊,現代軍隊的三三制之類的也不是很適用。
想了想,于天齊準備直接按照人數先行劃分,現有的四個百戶直接被于天齊任命為百夫長,每人麾下十個十人隊,十人隊里讓士兵們自行挑選出一個十夫長,一個百人隊一百零一人。
剩下的十六個人里挑選出體格壯實武藝高強的編入于天齊的親衛,包括于天齊特意交代的幸運星趙錢和掃把星孫李二人。
交代好讓士兵們自行整編后,于天齊就托辭自己要休息一會兒讓眾人不要打擾,隨后就通過木門回到了古董店。
兩個位面的時間流逝都是一樣的,現代社會現在也是下午,于天齊一回到現代連甲胄都沒顧得上脫就連忙跑到了古董店二樓的臥室。
一進到臥室里,王莽正在辦公桌前忙活著,看到于天齊回來也絲毫不意外,而是露出了和平時一樣的笑容開口道。
“少爺,您回來了?又去參加什么甲胄愛好者聚會了嗎?”
于天齊面無表情,漫不經心的開口道。
“是啊,參加了一個明朝末年甲胄愛好者交流會,還差點兒被一個叫毛文龍的分會會長拔刀砍了,太暴躁了。”
王莽瞳孔微縮,隨后強笑著繼續說道。
“這么危險的聚會,要不然少爺您還是少去吧?萬一有個閃失我可怎么和老爺交代??!”
于天齊故作輕松的回了一句。
“還好,有個叫耿仲明的副會長人好像還不錯,幫了我一把,現在我也加入毛文龍所在的明軍甲胄愛好者分會了?!?
王莽聽罷愣了一下,半晌干笑了一下剛要說話,卻被于天齊打斷了。
“王叔,你還要瞞我多久?”
于天齊冷冷的聲音回蕩在房間中,整個臥室都安靜了下來。
平心而論,雖說王莽一直以家中的仆人自居,但是實際上無論是于天齊還是于天齊的父親都拿他當家人一樣看待,而于天齊作為晚輩,還是第一次用這樣的語氣和王莽說話。
王莽知道事情已經瞞不住了,苦笑了一聲把自己的來歷全部交代了。
于天齊靜靜的聽著,和耿仲明之前說的沒什么區別。
王莽的故事講完,于天齊也問了一個問題。
“那王叔你知道我父親的去向嗎?”
王莽糾結了一會兒,隨后緩緩開口道。
“老爺他被韃子擄走了……”
于天齊沒有說話,其實這個結果他已經想到過了,相比被邊軍砍了湊業績,被韃子擄走起碼還有著活下去的希望。
有了目標于天齊很快就從失落中走了出來,既然自家王叔本來就是老爹從明末帶過來的,那么就沒必要瞞著之類的了,當下于天齊直接向王叔說道。
“王叔,我已經暫時在明末那邊兒暫時立住腳了,毛文龍給了我一個身份,現在是邊軍的一個把總,手下還有四百多老兵,你覺得下一步我應該做什么?”
王莽十分驚訝,自家少爺居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在明末打下這么一攤家業,不過聯想到少爺讓自己賣房子買了那么多白銀,一時心里也有了計較。
想了一會兒,對位面兩邊都十分了解的王莽開口了。
“少爺,現在關鍵問題應該是收攏你麾下士兵的軍心,畢竟他們都是毛文龍派給你的……”
王莽還沒說完就被于天齊打斷了,于天齊十分仔細的給王莽說明了自己去到明末后的一系列舉動,包括殺人的事情無一不讓王莽動容。
緩緩消化完于天齊的經歷,王莽又一次開口了。
“軍心可用,少爺,不過我還有一個建議?!?
于天齊來了興趣,自家王叔的閱歷肯定要比自己多得多,一定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能幫到自己。
而王莽則是一字一句的吐出兩個字。
“造神!”
于天齊沒明白王莽的意思,而王莽則是開口解釋道。
“少爺您應該知道,明代的百姓都是沒什么文化的,士兵們也是一樣,而地下室的空間門則是除了老爺和您以外別人都沒法打開,您何不通過這點把自己樹立成一個降世神仙的形象呢?”
于天齊大吃一驚,自己還從沒想過這扇門還可以這么玩兒,而王莽的話還在繼續。
“少爺您的那些士兵現在只是為了利益跟隨您的,短時間內不會有什么問題,不過時間一長就說不定了,尤其是在您還有把柄在毛文龍手里的情況下,更別說您頻道的將現代的物品運往明末,早晚都會被有心人察覺,到時候再想挽回就麻煩了?!?
“而如果您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下凡的神仙就完全不一樣了,您拿出的一切大家都會習以為常,甚至還會讓您麾下的士兵一步步成為少爺您的死忠!”
王莽的建議給于天齊的思路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大門,而二人也就這這個想法開始討論起來。
但是有一個嚴峻的問題還是擺在了于天齊的面前。
他快沒錢了!
白銀和槍支的采購幾乎耗盡了于天齊家的所有財產,連房子也都抵押了出去,雖然還剩下了百來萬的樣子,養活幾百個士兵應該沒什么問題,不過長此以往肯定是堅持不住的。
于天齊一開始的打算就是通過古董或者古代和現代金銀比價的重大差距在兩界之間倒買倒賣賺取財富,而這條路立刻就被王莽否決了。
主要是遼邊這個地方的確沒有古董或者貴金屬交易的土壤,而木門就固定在遼邊的這個村子里,明末時代的遼邊兵荒馬亂,長途跋涉也不太現實。
而于天齊卻想到了一個問題。
“王叔,這個門為什么不能挪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