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出征遼東
- 大明:我崇禎只想作死
- 數沙人
- 2013字
- 2024-03-07 23:20:54
不止是張維賢,連帶著其他的那些勛貴也都是這般樣子,將自家子侄往京營中趕去。
不過,這些人并沒有一股腦的將所有人都往京營中趕去,他們將自己核心子侄留下,將那些旁系的趕往京營。
隨著這些勛貴的加入,京營再次熱鬧起來。
逃走的,回來的,昏頭的,各種各樣的人混雜其中,以至于整個京營雜亂不堪。
而曹化淳也借著這個功夫,燒掉了不少花名冊。
時間就這樣過去,轉眼就是第二天。
大軍出征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人員的調度,糧草的安排以及物資的運輸,這都是很繁瑣的事情。
要是之前,崇禎會為這種事情頭疼不已,可是現在,他根本沒有這個困難,直接將這些事情全部丟給了盧象升。
而盧象升也非常盡心盡責,有條不紊的安排著這些事情。
今天是崇禎定下來出征的時間,但這也只是第一部分的兵馬出征的時間。
在盧象升的安排之下,第一輪出征的兵馬是神機營、以及五軍營的部分士兵,額定兵馬一萬余。
其實,經過昨天晚上的事情之后,這些兵馬根本沒有一萬人,滿打滿算也僅有六千余人,其中還有一千人是滿桂的兵馬。
這些人會隨著崇禎率先出發,前往遼東。
京營的校場之上,崇禎穿著明黃色的鎧甲,站在最前方的高臺上,看著眾人,宣讀著出征前的宣誓。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建奴殺我百姓,毀我家園,我們應該奮力反抗,奮力反擊......”
崇禎的誓言說的慷慨有力,說的天花亂墜,但下面的那些京營士兵卻面容苦澀,像是死了爹娘一樣。
這次是去遼東,誰知道會遇到什么事情,萬一真的遇到建奴了,那就只剩下死路一條了。
沒有人愿意去,他們都是被家里人逼來的,屬于趕鴨子上架。
崇禎自然不會在乎這些,對于他而言,這些士兵的士氣自然是越低越好。
盧象升與曹化淳兩人站在崇禎的身后,一臉笑容的看著眼前的場面。
“我倒是沒想到,陛下竟然會以這樣的方式,將京營捏在手中!”盧象升由衷的說道。
曹化淳笑了笑,說道:“那是當然了,皇爺可是不世出的圣君,這種方式又算得了什么?陛下能在翻云覆雨間就把遼兵解決了,解決京營又算得了什么?!”
“不過,我現在倒是有個擔憂,我害怕這些京營士兵護不住陛下的周全,要是建奴沖陣,估計這些京營士兵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垮塌,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 北R象升皺起了眉頭。
曹化淳笑著解釋道:“你能想到的,陛下自然能想到,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切或許就是陛下故意如此的?!”
盧象升有些納悶:“故意如此?還請賜教?!”
曹化淳解釋道:“你想想,以之前陛下的做法,這次去了遼東肯定是會帶著兵馬沖陣的,要是陛下帶著京營的兵馬沖陣,以京營兵馬的實力,肯定攔不住建奴的沖鋒,到時候勢必崩潰的一瀉千里,死傷慘重。
如此一來,死傷的京營士兵肯定是要除名的,除名之后,肯定是要補充新的士兵,這一來一去,一除一補,這兵馬不全都換成皇爺的人了嗎?!”
“原來如此?。 北R象升聞言恍然大悟。
“其實昨天晚上,咱家趁著京營士兵逃走的機會,已經燒掉不少京營的花名冊。燒掉的名字,自然不會再出現,那這軍餉,不就節省出來了?!”曹化淳洋洋得意的笑了。
盧象升聽著曹化淳對自己的闡述,心中再次震驚。
雖然他能料到崇禎肯定會借這個機會整治京營,但是沒有想到竟是如此天馬行空,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簡直就是陽謀,勛貴們肯定也能看出來,但是又有什么用呢?!
“如此手段,恐怕當年的太祖高皇帝都不遑多讓啊,有如此陛下,我大明當興??!”盧象升贊嘆道。
一旁的曹化淳笑而不語。
......
時間就這么過去,崇禎也終于出兵了。
崇禎親自統領著先頭部隊,朝著遼東進發。
為了能夠及時達成送死的目的,崇禎在行軍時的速度較快。
可這么一快,那些渾水摸魚的京營士兵便叫苦不迭,于是紛紛逃走。
這一走,負責協助管理軍隊的盧象升便隨意取出一疊京營的花名冊,直接燒掉。
燒掉的那些名字,以后再也不會出現在京營之中,軍餉自然也就省了下來。
與此同時,寧遠城外。
建奴中軍大帳中,皇太極以及眾多將領齊聚一堂。
他們來到寧遠城外也有一段時間了,在過來的這段時間中,他們并未擅自進攻,而是試探性的進攻了幾次,同時派遣了一些探馬以及奸細,詳細的對寧遠城以及周圍進行了細致的檢查。
根據檢查的情況來看,他們已經肯定,寧遠城確實空虛,沒有多少兵力。
此戰這對建奴而言,堪稱國運之戰。
要是勝利,那么他們就能拿下寧遠,就能把兵馬架在山海關的口子上,把刀鋒架在大明的脖子上。
拿下寧遠城,也將會極大的刺激軍心士氣,使得軍心更加澎湃,同時也會讓皇太極的威望再上一層樓,從此徹底的掌控八旗。
也正因此戰極其重要,所以皇太極才沒有著急進攻。
“諸位,根據最近的消息,已經可以肯定寧遠城中空虛無比。若是此時集中優勢力量,以寧遠城中的守軍來看,肯定防守不住?!?
坐在上位的皇太極環視一周,看著眾人。
“大汗說的極是,崇禎狗皇帝不懂朝政,竟然與遼兵爆發矛盾,雙方之間甚至兵戎相見,現在正是我們的大好時機?!?
一旁的范文程連忙送上一個馬屁。
皇太極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后又與眾人商議起來。
不久之后,眾人終于制定出了完善的作戰計劃。
建奴的各部兵馬,紛紛朝著寧遠城逼去。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