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來到都市,一種人會眼花繚亂,一種人會閉上眼睛閉上耳朵,而少風屬于后者,煎熬的高中一年級。如果據他回憶,似乎是少年的苦澀與煩惱,只有一個班主任,陪著他,整個人生,他都應該感謝這位班主任,班主任的名字和少風一樣,不一樣的姓氏,別人叫起來很尷尬,但是少風卻不覺得。
當初考入這個學校,真的是鋌而走險的分數,而確實為校爭光的事跡。轟轟烈烈的去,但是沒有灰頭土臉回來的機會,因為都市的生活給了多少農家人誘惑,但是穿越階層,必是挫骨揚灰的犧牲一些人,少風不可逆大勢,秉著自我犧牲的自我感動,即使一切都看起來坎坷無比,但是對于別人,他只能說一句,是吧。
少風最懷念的日子就是初三畢業后,在那個溫暖的心窩都輕輕飄揚的歲月中,田野中徜徉的日子。農家的少風沒有公園可去,沒有圖書館可逛。那個年代,沒有書店的鄉村,還是計劃經濟的樣子,只有供銷社忙碌的運送化肥的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來回穿梭。當然,洋溢著熱鬧的氣息的商店,是那供銷社。而少風的爸爸在他出生的時候選擇在供銷社旁開商店,主要賣些吃食和小玩具。
雖然開商店的爸爸,給了少風很大自由。但是媽媽一聲令下的吃苦教育,他還是要去最讓他喜歡的老姨家。老姨家離家里不遠,每個周末去老姨家真是少風最快樂的日子。由于高中學習忙碌再加上住校,就很少有機會去老姨家了。少風很懷念那里的午飯,有饅頭,西紅柿,黃瓜,隨意吃,時不時老姨還會給炒個小菜。這讓少風想到忙碌的爸爸每天早上早早開著面包車就去進貨,回來后都10點多了。爸爸就舀一勺花生米,開瓶啤酒,在那愜意的吃飯的場景。這種愜意少風在老姨家找到了,而且還能看電視時吃東西,更是美的沒得說。
少風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時候,已經奠定了他會懷念饅頭和餅,就著西紅柿,黃瓜吃飯的日子,有時候能有段淀粉超多的肉腸,那就是天堂。吃了一年的食堂,再加上回家的時間少之又少,學校里同學們想認識和親近他,但是他眼睛和嘴巴都閉上了,更加明顯的是,他的心已經閉上了,除了作業和課外書,沒有什么能安慰他的心靈,沒有了時間去老姨家,沒有時間回家,在機關重重的宿舍里,用他的沉默抗議拼殺過一個個難熬的日子,但是這也是給他帶來輝煌的日子,多年后的回憶,他感謝過所有人,但是,他忘記了感謝自己,迷失,壓抑的后來,他當時真的沒想過。
就說少風讀過的書吧,不計其數,由于他不屬于強壯的人,所以給別人看來,他總是一副弱弱的樣子,所以在中考能考上那么好的縣一中,總是招來不少人的酸話。少風不喜歡與人計較,你看他名字里有個少,就知道他很少會摻和一些事情,那樣讓他很疲憊,尤其是輪到為自己辯解,他更做不到,年少的時候會想我要證明給你看,我不是你說的那樣的。而年長了,他就更直接的無視,雖然那些話已經在不經意間有了刮痕在欣賞,那些默默回味也是在迷失壓抑的時候,和正是青春年少的他沒有任何關系。多年后的自己,這是對年少的歲月不止一次的羨慕,一直在探尋的發出疑問,那個少年是否真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