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分歧
- 穿越帶著鄉親們奔小康
- 黑虎村民
- 2062字
- 2024-03-09 18:26:04
這會大家也都反應過來了,這分田單干是好,可自己這些人的利益也要保障啊。
以前他們這些人雖然不勞動,可是還有不少的工分呢,這單干了工分可就沒有用了啊。
接著便開始討論。
幾乎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隊里那些沒有分的土地上面。
這個時候,大隊的婦女主任劉尚娟直接說道:“嗨,我說你們幾個,這有什么難的?
這里不是還有還有土地沒有分嘛。
這每年可是有不少糧食的收成,到時候給咱們這些干部分一點不就行了?”
張向東聽完之后直接說道:“這不行。
隊里這些土地的產出,如果我們這些人參與分配,社員們心里肯定會有想法的。
到時候,大家會不會想,這不是給隊里集體干活兒,而是跟咱們這些人干活呢?
指不定以后怎么罵我們呢。”
“他們敢!”劉尚娟說道。
張向東沒有理睬這個女人,這女人認為當官就是發號施令,干活是件丟面子的事。
家里的光景自然爛包的很。
用她的說法,窮是窮了些,倒也自有他活人的一番暢快。
這些年無休無止的號召,點燃了她的熱情,也給予她這個婦女主任極大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找到了活在這個世上最大的意義。
按理說她是村干部,生活水平要比普通家庭高一些,但其實還不如普通種地人家。
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家里的光景卻越過越爛。
如今提出的這種主意,自然也是沒有什么人聽的。
要知道他們這大隊到生產隊,可是有不少的干部。
一般生產隊設有隊長、副隊長,配備有會計、出納、記工員。
大隊的就更多了,像什么支書、副支書、民兵連長、治保主任、婦女主任、貧管會主任、會計、文書等一大堆呢。
這些人可跟生產隊里不一樣,他們是真的不參與勞動的。
生產隊里隊長通常由社員推舉產生。
所有這些生產隊干部,都不脫離生產勞動,與社員同工同酬。
其中隊長、副隊長、會計、記工員和出納每年有適當的工分補貼。
生產隊里生產隊長是一個生產隊的主心骨,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可是流行在農村的一句口號。
所以,大家選一個好的生產隊長,對一個生產隊的發展至關重要。
張向東想著像他自己這樣一位德才兼備、大公無私、積極上進的當家人,也是生產隊全體社員的福氣。
老百姓心里都有桿秤,生產隊長的工作好壞,能力如何,社員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盡管每年定期對生產隊長進行重新選舉,但稱職的生產隊長總是一再當選,深得社員信賴,有的人甚至一直連任十年八年。
畢竟誰也不愿意將一家老小的幸福,托付給一個不懂管理混日子的人。
副隊長是隊長的得力助手,一般由既能干又有群眾威信的人擔任。
在日常的生產勞動中,他們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帶領社員們完成隊里的各項生產任務。
會計、出納和保管員是生產隊的管家,具體分工是會計管賬目,出納管現金,保管員管物資,主要是糧食、農具和化肥農藥。
到了年終決算,隊長、會計、保管員就要熬夜加班,把全年的賬目進行匯總清算。
本年度現金收入了多少,支出多少;物資入庫多少,出庫多少。
最后,會計的現金賬目要與出納的現金賬目相符,物資賬目要與保管員的賬目相符。
最后,在社員大會上宣布本小隊當年的收支情況和各農戶的年終決算情況。
之后大隊還要對他們的工作進行抽查監督。
計工員也是生產隊不可或缺的管理人員,因為生產隊里所有的工作都以工分的形式體現。
比如耕地多少畝,計多少工分,用多少人,每人多少工分。
有些工作按天數計算,這些都要記的清清楚楚。
因為秋收之后糧食、各種萊蔬,甚至燒火做飯用的秸稈柴草分配,都要和工分掛鉤,關系到家家戶戶的切身利益。
如果計工員出了差錯和失誤,都是要受到社員們的批評和質詢。
見氣氛有些沉默,張光宗只好說道:“咱們這些下苦人,都知道人家都說了一軍二干三工人,寧死也不嫁受苦人。
咱們農民本身就是被人瞧不起的,村里有很多大齡青年,因為農民身份成了娶不上媳婦的光棍漢。
本來就弱不禁風的經濟,再加上縣、社、大隊無償占用集體的生產資料,各種攤派,義務工,教師工資,一年到頭全部要社員負擔,致使微薄的經濟雪上加霜。
一個勞動力辛辛苦苦干一天,拿到的報酬寥寥無幾,干上一年到頭竟是欠款戶。
所以,本村的姑娘嫌窮,碰破頭攀龍附鳳,另行高就,外村的閨女沒人來。
即使是模樣很標致的年青人,也難以娶妻成家。
咱們要是再把我們這些人的福利,轉嫁到了這個上面,我怕是咱們這些人,會被大家戳脊梁骨。
所以,對于這個我也是反對的。”
劉尚娟聽到這個極為不高興,直接沖張光宗說道:“那個支書你說,我們應該怎么辦?難道我們這個大隊干部,就活該喝西北風?”
張向東這個時候說道:“支書,大隊干部確實不合適參與分派。
可是我們大家是不是忘記了咱村里還有八個民辦老師,這些人之前咱們是每月給七塊錢的補貼,平時上課還有工分。
可分田了,總不能讓老師也去種地吧?
所以,我覺得咱們大隊,咱們各個生產隊的社員肯定是愿意供養老師的,畢竟大家的孩子都要讀書。”
大家聽了張向東這話,也覺得有道理,這孩子讀書確實是最重要的。
畢竟他們張家人的祖訓便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
所以,大家聽到老師,聽到老師的時候,不由得從骨子里便涌起了一股子的敬重。
只不過,也有不一樣,婦女主任這個時候說道:“張向東,你個沒出息的。憑什么我們這些大隊干部不行,就他們那些臭老九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