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語出驚人(求月票和追讀)
書名: 東晉:我的父親是劉裕作者名: 圣名子本章字數: 2161字更新時間: 2024-01-31 22:37:44
劉義真思索著以什么樣的理由,能讓劉裕暫時放下對九錫的渴望,專心于北伐。
劉義真知道劉裕年紀已經五十四歲,這年紀放在后世,也算是老年人了。
更別說在這魏晉南北朝的亂世,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劉裕這個年紀算得上高壽了。
權臣坐到他劉裕這個地步,只有篡位一條路可走。
就算是他劉裕打算坐大晉的忠臣,他手底下的這些驕兵悍將,文臣謀士,也不答應。
他們這些人跟著你劉裕,可不就是等著你當了皇帝,他們能夠加官進爵,封妻蔭子。
到時候要是劉裕不打算篡位,說不定這些人也要給他劉裕來一出黃袍加身的戲碼。
不過劉義真想的再多也沒用,現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劉乞看著自家公子衣著單薄地坐在走廊上雙眼呆呆地看著滴落的秋雨,于是上前是將手上的錦袍披在劉義真的身上說道:
“公子,下雨天涼,還是進屋吧?!?
“嗯?是劉乞你呀!”
劉義真被身后的動靜驚醒,轉過頭看了過來,見來人是自己的嬖人劉乞,也就沒有責怪,轉而問道,
“劉乞,本公子交代你的事辦得怎么樣了?”
“公子,您交代的事,小的已經替您辦好了。
只是小的不明白,公子您為什么要買通謝主簿府上的下人?”
劉乞先是恭敬回應,然后將心中的疑惑直言問道。
劉義真敷衍道:
“這事你就別問了,本公子自有用意!”
自己的真實用意怎么可能告訴劉乞,就算是他劉乞再怎么得寵。
劉義真被劉乞攪了興致,也無心思索,于是就回了屋。
……
三天后,從洛陽送來的捷報到了彭城,舉城歡慶。
為此,太尉劉裕的手下謀士將領齊聚太尉府,恭賀太尉劉裕。
“恭喜明公,賀喜明公!”
眾人齊刷刷地出聲對坐在主位的劉裕恭賀道。
劉裕撫須大笑道:
“哈哈,同喜,同喜,來人,賜宴!”
劉義真就坐在劉裕的身旁,默默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幕。
他早就得知了今日王弘、謝晦等世家子就會趁著自家父親、太尉劉裕在高興之際,提出讓朝廷賞賜九錫之禮。
現在的劉義真只是希望等會兒能夠勸阻父親。
就算是因為此事得罪陳郡謝和瑯琊王兩家頂級門閥,他劉義真也要勸阻自家父親。
不用懷疑,這兩家人就是打著逼死劉穆之的主意。
劉穆之的存在就是擋在他謝晦廣闊仕途面前的大山,而且謝晦就因為太尉給事郎中的職位,與劉穆之之前交惡。
你們說他謝晦能不把劉穆之這個在太尉劉裕面前給自己礙眼的存在除掉?
至于能不能讓朝廷給劉裕賞賜九錫,他們都不在意,流水的皇帝,千年的世家。
不管是誰當皇帝,都少不了他們世家的支持。
為了除掉這座擋在他謝晦面前的大山,他這位劉義真的未來岳父,,這個最是熟知太尉劉裕心思的人,說是太尉劉裕的寵臣也不為過。
畢竟劉裕可是早早就將次子劉義真和其小女謝氏,定下了娃娃親。
可以說劉裕和謝晦那就是兒女親家。
于是謝晦找上了王家三兄弟等人,當然,王弘三兄弟不管是出于世家的同氣連枝,還是也有著除掉劉穆之的心思,也是一口答應了下來。
果然在酒過三巡后,王曇首先是做了馬前卒,站起來說道:
“明公,如今舊京洛陽收復,普天同慶,正是向朝廷求取九錫的最佳時機!”
王曇首話音一落,王弘、王華、羊玄保等人也是紛紛出列附和。
至于謝晦,就跟沒事人一樣,喝著杯中美酒,吃著盤中的魚膾(生魚片)。
劉義真一直盯著自己的這個便宜岳父,謝晦能如此悠哉,他早就知道,像這種大事自家太尉,肯定會問自己的意見。
不明所以的行軍參軍劉湛、殷景仁以及劉榮祖等武將也紛紛起身附和。
他們這些武將,就沒有謝晦、王弘等人的心眼多,就是覺得自家太尉能夠獲得九錫之禮。
離封王建國也就不遠了,他們這些跟隨太尉東征西討的老部下,也能與有榮焉、加官進爵。
劉??粗率兹呵榧^的眾將士謀士,也有些意動,一眼就看到老神在在的謝晦,于是征求道:
“宣朗,你意下如何?”
謝晦見劉裕問自己,這才起身拱手道:
“回明公的話,我倒是覺得曇首、休元(王弘的字)所言在理?!?
謝晦話音一落,劉義真直接站起來,走到前面,指著下首的眾人大聲呵斥道:
“你們難道想逼死穆之叔父?”
劉義真此話一出,頓時把底下的人驚出了一身汗!
眾人都明白劉義真嘴里說的“穆之叔父”就是留守建康的劉穆之。
起頭的王弘等人包括謝晦,都是不約而同地裝出一副不知所云的樣子。
“這稚子怎么能知道我等的籌謀,難道有人泄露了出去?”
王弘看著自己身邊的幾人雖然心中詫異,但還是狡辯道:
“不知桂陽公所言何意?
我等對明公皆是忠心一片,何來要逼死留守建康的劉仆射?”
“是啊,車士,你為何如此說?”
劉裕一時腦筋也沒轉過彎,也是疑惑地問道。
不只是劉裕,還有一旁的堂兄劉義慶、三弟劉義隆都紛紛望向。
到這個時候了,劉義真轉身對穩如泰山的父親劉裕拱手說道:
“父親,您難道忘了出征前與穆之叔父的約定了?”
“車士,你到底想說什么就說,別跟為父打啞謎!”
劉裕也有點生氣了,語氣很是不善。
劉義真趕緊說道:
“看來父親是忘了,還好孩兒當初就在您身邊,時刻不敢忘。
父親您在出征前跟穆之叔父約定,在北伐成功之日,就是穆之叔父他替父親向朝廷求取九錫之時。
若是父親違背您與穆之叔父的約定,此時另派他人回建康向朝廷求取九錫。
想必建康的穆之叔父得知此事,會作何感想?
當然是以為父親不在信任于他,原本就操勞朝政與籌措北伐大軍的后勤糧草,已是疲憊不堪。
再加上父親的不信任,想來穆之叔父一定會心身俱疲,大病一場,一命嗚呼也說不定!”
劉義真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自家父親劉裕的臉色。
劉義真故意將后果說得嚴重,就是讓劉裕權衡的時候,偏向劉穆之這個跟隨他多年的戰友和左膀右臂。
如果沒有劉穆之在后方,那么他劉裕的北伐就要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