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鄒元標抵京
書名: 大明圣祖:我的奮斗作者名: 項音似風本章字數: 2058字更新時間: 2024-07-03 19:00:00
“換將也難。”朱由校帶著苦笑搖了搖頭:“朕對朝中大將知之甚少。”
“這時候,怎敢將隨便一個人就頂上去...”
“況且,熊經略只是提了一個想法,更多的,不過是朕的猜測。”
“朕還是等一等他的回復吧。”
孫承宗想再勸一下,讓皇帝果決一些。
但轉念一想,距離明年開春還有半年。
時間不算短。
而且,就像皇帝說的,現在朝中無大將,想要找個替換熊廷弼的人,不好選。
最少,熊廷弼這幾年在遼東干的不錯!
孫承宗也聽說過他親冒矢石、收拾破敗之地的傳聞...
可以等...
能等一段時間!
時間...
很多事說起來,就是一句的事。
但要做,就得看時間!
比如新政、比如遼東,再比如朱由校心心念念的鄒元標。
這位大人經過一個多月的趕路,終于從江西到了京城!
自萬歷十八年以后,他從未再踏足過這里...
這個帝國的權力中心!
看著如三十年前一樣的城門,再看看自己花白的胡子,鄒元標不禁心生感慨:“光陰如駿馬加鞭,歲月如落花流水...”
“時間啊,真是殘酷!”
“可時間啊,亦是如此的造化弄人!”
“居正公,你可曾想到,在你死后的三十多年,那個被你打瘸腿的大傻子,要來親手實現你的抱負了...”
“三十年,三十年!”
“帝國走了三十年的彎路!”
“該回正軌了!”
鄒元標感慨萬分,鄒元標躊躇滿志!
他有太多的人想去見一見,有太多的事想去趕緊做。
但他現在最該做的,是入宮,是面圣!
“大人,”馬車外的錦衣衛拱手道:“我們就護送到這里了。”
“前面的保護由禁衛接手,大人不必擔心。”
鄒元標讓忠仆挑起門簾,盡管面有疲色,但他依舊保持禮節的謝道:“諸位一路辛苦!”
“大人言重!”眾錦衣衛拱手后告辭,鄒元標則是跟著新的護衛先到內閣。
那里有給他準備好的衣服,也有一些皇帝想讓他知道的事。
面見皇帝,總得做一做功課。
如此才能言之有物!
鄒元標的新職務已經下來,吏部尚書加文淵閣大學士。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后面的大學士職務!
這代表著鄒元標已經正式入閣,成為大明文官名義上的三巨頭之一!
但實際上,他就是三巨頭之首!
方從哲是朱由校主動請求留下來的。
韓爌更是在朱由校未即位時就知道他會是未來的頂頭上司。
可以說,鄒元標的政治環境,前所未有的好!
當然,這只是開局好。
后面的‘堅持’要是不好,把新政弄得稀碎,那鄒元標可能就晚節不保了...
尤其,現在敵我雙方幾乎算是明牌,誰都知道對方下一步會怎么走。
這就注定了新政的推行,會比萬歷時期更加艱難。
但與之相對的,新政也會獲得有識之士前所未有的支持!
在百姓群體中,也會有非常好的引導效果。
總體來說,各有利弊吧。
鄒元標翻閱著近些天來朱由校處理過的奏章,很明顯,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多月。
但朝中發生的大事不少!
從即位詔,到劉一燝被貶,再到方從哲留任、帝師確認...
每一件事,鄒元標都通過表面看到了深層次的斗爭,看到了新皇對朝廷的捏合。
平衡東林與齊楚浙黨,保證朝堂順利過渡...
毫無疑問,這樣的理念讓鄒元標很是贊同。
他在歷史上曾經建議熹宗:“現在國家這個樣子,都是二十年來各大臣紛爭釀造成的。”
“過去不選拔人才、禮讓賢能,卻天天嫉賢妒能,壓制人才,討論事情的人又不能心平氣和,反而專門致力于分立門戶派系。”
“卑臣以為今天最要緊的,只是朝廷大臣彼此和睦而已。朝廷大臣和睦了,天地之間自然就和順了。”
人和,這是鄒元標最提倡的!
他現在的衣袖里,就裝著一份舉薦名單。
都是他一路上想到的,會對新政有所幫助的有識之士。
只是,也不知道皇帝會同意幾分...
在這樣的憂慮下,鄒元標于乾清宮東暖閣內見到了這位賞識自己的陛下!
“臣鄒元標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鄒元標大禮參拜,而朱由校也沒有在這時候去打斷他。
這是確定君臣名分的時機!
雖說朱由校對這位自己選定的首輔挺有好感的,但該有的分寸得有,該有的規矩得有。
這是為了朱由校好,也是為了鄒元標好,更是為了日后二人的合作好!
在鄒元標行完禮后,朱由校笑著讓曹化淳扶起他:“來,鄒閣老坐近些。”
“這離得遠了,說話都感覺不親切!”
第一印象,不錯!
皇帝有規矩,且能禮賢下士,不是那種想一出是一出的恣意妄為之輩。
鄒元標笑著拱手道:“那臣就逾越了。”
“哈哈!”朱由校又是大笑兩聲,待鄒元標坐定后,他拉著鄒元標的手臂說:“鄒閣老啊,朕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你給盼來了。”
“你要再不來啊,朕真不知道新政該從哪里開始...”
“陛下謬贊!”花花轎子人人抬,鄒元標知道皇帝這種說法略帶夸張,但讓上位者這么看重,依舊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他同樣對朱由校恭維道:“陛下才是真正的少年英雄!”
“以不及弱冠登基,卻能在短時間內穩住朝堂。”
“布新政,選賢臣,安天下之心!”
“好了好了,咱們君臣就不相互吹捧了!”朱由校又哈哈笑了兩聲說道:“閣老既然到了,那朕就放心把朝堂交給閣老。”
“希望閣老能早日讓新政動起來!”
“早日復我大明榮光!”
“臣萬死不辭!”鄒元標對著朱由校展現了自己的擔當。
同時,他將揣了一路的舉薦名單呈遞給朱由校:“陛下,這是臣一路考慮后,選出的在野賢臣。”
“臣希望陛下可以重用他們,讓他們為我大明的建設添磚加瓦。”
“好,名單朕留下了!”朱由校接過奏章,不過他沒有立刻批,而是頗為坦誠地說道:“但用不用他們,需要朕這邊了解過后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