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拍拍孫傳庭的肩膀。
看來,孫承宗之前請戰,也不光是他自己的想法。
這些年輕將領的理念,也是重要誘因。
不過,這誘因還是朱由校主動種下的!
他讓人在軍中不斷傳播忠君愛國的思想。
還明確給新軍指定了幾個敵人...
新軍磨刀霍霍,想要飲血,這再正常不過。
也是因此,朱由校同意孫承宗帶著新軍去北方戰上一場。
老是磨刀、老是鼓勁兒,卻不實戰,那士卒之中,必然會有浮躁之氣!
這浮躁之氣,須得血火淬煉!
否則的話,按照朱由校的想法。
那還是繼續跟林丹汗談,繼續收買高層,放血中下層。
直至蛀空蒙古,再派精兵推倒!
“伯雅,莫急。”
“朕已命令,老師即日率軍北上。”
“只是你們也要理解朝廷。”
“給蒙古一巴掌,沒問題。”
“破蒙古,還有些早...”
“破了,那北方互市的收益估計就難找了。”
“要知道互市的大利益中,有你們的軍費,還有水師的艦船費用。”
“你們破了蒙古了,朕一時半會兒可找不到能頂替北方互市的財源。”
皇帝的話,帶著幾分調笑。
不過意思傳遞明確了。
將士們,也大都不太關心是打一巴掌,還是直接推倒的問題。
他們最關心——有仗打了!
聞戰則喜,大都是一支精銳部隊的特質。
他們能通過戰爭獲得財富、地位,甚至是傳家立命的家業!
遼東的作戰結果已經說明了這一切。
故而,他們喜歡打仗!
再加上后勤體系幾年的發展,傷兵、退伍兵的問題一直在解決。
這幫‘狂人’就更沒有顧忌了。
“臣遵旨!”孫傳庭笑著回道:“臣到薊州后,一定狠狠給林丹汗扇上幾巴掌!”
“哈哈哈哈。”朱由校笑著點了點他:“你啊你...”
接著,他面向其他所有人:“都坐吧。開宴!”
分餐制,吃的還是軍官餐。
故這軍帳里的伙食,頗合朱由校的胃口。
再者,朱由校在這里吃飯不像在天津新城...
在那兒裝樣子,先不說伙食的好壞,朱由校習不習慣。
就說安保問題,就能讓宮福頭皮發麻!
所以,朱由校視察過后,沒有同甘共苦,拉近距離。
而是讓內帑的太監,給役工一人準備一身衣裳。
同時,再改善幾天伙食。
這種情況,才是大實惠!
朱由校安慰了自己的心理,而服徭役的役工也拿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然,這是朱由校腰包鼓了,才能這么干。
要是在天啟前幾年,那朱由校可能就會做另一個選擇了。
畢竟,那時的錢,還是需要用到更重要的地方的。
“伯雅喜歡魚肉?”朱由校看著開宴不到一小會兒,就消滅掉一條魚的孫傳庭問道:“我記得伯雅是山西人吧?”
“是,陛下,臣是山西代州振武衛人。”孫傳庭擦了擦手上的油漬,拱手回道:“不過臣在遼東幾年,多是食魚。”
“這一來二去倒是愛上了。”
“遼東啊...”朱由校眼中閃過回憶之色:“遼東最初幾年確實苦。”
“朕雖然盡力在往那邊補充后勤,但也是以御寒衣物和軍火為先。”
“伙食這方面,確實差些。”
“只能有什么補充什么...”
“你吃的魚,應該是朕下令,讓水師在海中捕的。”
“是,臣當時也聽說了!”孫傳庭同樣陷入回憶之中:“但臣,還有當時的兄弟,并不覺得伙食差!”
“有土豆、番薯,有玉米面粉,還有海魚!”
“這伙食,讓第一次吃的大家伙兒可高興壞了!”
“臣依稀記得,當時賀總兵還喝了酒,大喊著陛下萬歲。”
“然后校場之中,一呼百應!”
“這個賀世賢!”朱由校笑著搖了搖頭:“喝酒的這個臭毛病,就是改不了。”
“不過他作戰有力,勇猛異常!”
“這些小毛病,朕就不說了。”
“你們呢,可千萬別學他!”
“尤其是作戰的時候,萬萬不能喝酒,喝酒誤事啊!”
“是,臣等明白!”堂下眾將齊聲應和。
他們知道,這是皇帝在表達自己的用人之道。
你有小毛病,沒問題。
只要你能打,皇帝照樣升你的官。
皇帝不是那么摳細節、拘于小節的人。
不過,皇帝的教誨,也要記在心里。
要是沒本事,還犯忌諱,那輕則升官無望,重則被人厭棄!
說不定連現在的官都得丟掉。
不過,也有不少人羨慕的看著孫傳庭。
自皇帝今天到來,就數跟他說的話多!
但也只敢羨慕,不敢嫉妒什么的。
孫傳庭的功勞、資歷,都在那里擺著。
遼東這個大大的加分項,誰叫有些人沒趕上呢!
盧象升,也羨慕。
雖然他進士及第,然后又到講武堂深造,還做皇帝的貼身侍衛。
但沒功勞,沒戰績!
現在在大帳中就是一個小透明...
有點‘那年十八,站如嘍啰’的味道。
不過還好,他這人心態好。
也相信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缺的就是一個機會!
而且,皇帝已經準了這個機會。
故,現在的他只是躊躇滿志,沒有其他雜七雜八的想法。
在上首位,朱由校一邊用餐,一邊和孫傳庭幾人閑聊。
同時,時不時的,他還會掃視帳內諸將。
學識、武藝,這些都是可以學習、可以改變的。
但一個人的天性,在帳內將領這個年紀,基本上就定格了。
除非是人中龍鳳...
除非是遇到重大變故...
否則,一個人適合做什么,能夠做成什么樣,都會因為自身性格,有個難以突破的天花板!
而這個天花板,就是朱由校用人的重要參考。
也就是說,在用人之前,一看能力:有沒有能力勝任。
而看性格:性格對職位是加持的,還是削弱的。
綜合這兩方面,朱由校才會調動一個人。
同時,決定誰是重點培養對象。
誰又不用培養,拿來用用就行...
在大帳里的諸位中層軍官中,盧象升是最鶴立雞群的那一個!
不愧是歷史名人!
不僅紙面成績好,性格方面,也沒有明顯短板。
要不是被個死太監坑了,他和孫傳庭配合之下,大明說不定還能多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