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八卦
- 再婚,我依舊會選好看的
- 思念糖嵌糕
- 2010字
- 2025-08-29 00:23:12
早飯剛落筷,安安就從代父懷里掙下來,小短腿“噔噔”跑到門邊,扶著門框回頭朝眾人擺手,嘴里還不停嚷嚷:“走!走!”那股子要出去逛的勁頭,任誰看了都知道拗不過。
代晚剛收拾起自己的碗,見安安急得直跺腳,便順手接過母親手里的空碗,笑著說:“媽媽,你跟我爸推著安安出去轉轉吧,正好消消食。這些碗我來刷就行,你倆也趁這會兒透透氣。”
代母本想伸手接碗,聽見這話又縮了回去,嘴上還念叨:“讓你爸刷也行,他天天閑著沒事干,你這剛歇會兒……”話沒說完,就被代晚打斷。
“我爸得陪安安呢,你看他都等不及了。”代晚沖門邊努努嘴,只見安安正拉著代父的褲腿晃,小腦袋一點一點的。
代母沒法,只好妥協:“行吧行吧,你刷就你刷,注意點別把碗摔了。我們就出去轉一圈,一會就回來了。”
說著就去墻角推那輛小推車,代父則樂呵呵地抱起安安,小心放進車里,還不忘給孩子掖了掖衣角。
其實代晚打從她上小學能夠到水槽起,洗碗的活兒就常落在姐弟倆身上。
只是自己打小手腳就毛躁,拿著碗總沒個輕重,洗著洗著“哐當”一聲,要么碗邊磕出個小豁口,要么直接摔成兩半。
家里櫥柜里,好些白瓷碗都帶著她留下的“記號”——有的碗沿缺了個小角,有的側面有道淺淺的裂痕,代母每次拿碗都得特意避開那些“殘次品”,嘴上常打趣:“就你這洗碗的頻率,再這么磕下去,都能養活賣碗的老板了!”
后來代母實在沒轍,只好拿出“殺手锏”,板著臉跟她約法三章:“以后再磕爛一個碗,就按碗的價錢挨巴掌,一塊錢一巴掌,磕個兩塊的碗,就罰兩巴掌!”
代晚那時候最怕代母嚴肅的模樣,一聽要挨巴掌,洗起碗來立刻收斂了毛躁性子,拿碗時指尖捏得緊緊的,沖水時也慢慢挪,生怕手一滑又要受罰。
也多虧了母親這“狠招”,她后來磕碗的次數才漸漸少了。
所以這會兒母親囑咐“別摔了碗”,倒不是不放心她干活,更像是逗孩子——明知她早改了毛病,卻還是忍不住念叨一句,透著藏不住的疼惜。
當然,疼惜的是碗不是人。
上午的日頭不燥,剛爬過村東頭的老槐樹梢,把村口那片水泥地曬得暖烘烘的。
同村的親戚鄰居七八個人搬著小馬扎圍在一塊兒,有的手里編著竹筐,有的剝著秋收后要種的花生,東拉西扯地嘮著村里的閑事。
忽然,有人瞥見路口,代父代母推著輛嬰兒車慢慢走過來,車輪壓過碎石子,發出“咯吱咯吱”的輕響。
代晚二奶先放下手里的竹篾,朝著他們揚了揚聲:“光明!你們倆這是帶孩子出來轉悠啦?”
一聽見這話,其他人都停了手里的活,齊刷刷望過去。
三奶瞇著眼湊了湊,看見嬰兒車里的孩子正攥著個小玩具晃,忍不住開口問:“光明啊,這哪來的小孩?瞧這小模樣,是你家閨女的不?”
旁邊的人也跟著點頭,手指輕輕指了指嬰兒車:“可不就是嘛!上次你閨女帶回來的時候,還裹在小被子里,抱都不敢使勁抱,這才多久啊,都長這么大了,還能坐得穩穩的了!”
代母笑著停下腳步,伸手幫孩子理了理衣領,代父則在一旁接話:“閨女回來住幾天,我們幫忙帶段時間,趁上午涼快,帶出來透透氣。”
這話剛落,表叔就笑著湊過來:“這孩子隨你們家閨女,眼睛亮,皮膚白,將來肯定是個俊小子!”
代父笑著擺了擺手,語氣里帶著點哄孩子的耐心:“那可就好了,二嬸、三嬸,咱就不細嘮了啊!你看這孩子,剛坐一會兒就鬧著要到處轉,等改明兒得空,咱再好好嘮!”
說著,他輕輕推了推嬰兒車,代母在一旁幫著扶著車把手,兩人慢慢朝著村東頭的路走了。
“行行行,你們推著孩子遛吧,注意著點路邊的石子!”人群里有人應聲,目光跟著嬰兒車挪了挪,直到兩人的身影拐過墻角,才慢慢收回視線。
這時,劉嬸忽然往小馬扎上坐實了些,壓低聲音開口,語氣里帶著點神秘:“我跟你們說,他家閨女昨天晚上突然回來,肯定有事!說不定小兩口吵架了也說不準——我昨天擱東頭嘮嗑,他們從縣里回來的時候路過,我瞅他閨女半張臉和眼通紅通紅的,看著就不對勁。”
這話一出口,剛安靜下來的人群又起了點波瀾。
坐在一旁剝花生的二奶皺了皺眉,手里的動作沒停,帶著點不贊同:“不能吧?你怕不是看錯了!人家小晚說不定就是想回來住兩天,哪有恁多事?可別瞎說,傳出去不好聽。”
“就是啊她劉嬸!”旁邊的趙大爺也跟著搭話,手里的煙袋鍋子在鞋底磕了磕。
“昨天天都黑透了,路燈就亮那一個,人家閨女還坐在車里,你隔著車窗咋能看得這么清白?都是一個村的,別沒影的事瞎傳,免得讓人聽見心里不舒服。”
劉嬸一聽,立馬挺直了腰桿,語氣也硬了幾分:“這話可不能這么說!我這眼神好著呢,年輕時候繡花針都能瞅得明明白白,還能看錯一張紅臉蛋?”
“這事錯不了!光明落窗戶的時候我看的真真的。”她說著,還伸手比劃了一下,像是真瞧見了似的。
眾人聽著,嘴上大多附和著二奶和趙大爺,說“哪能呢”“別瞎猜了”,可手里的活卻慢了下來,眼神里也多了點琢磨的勁兒。
劉嬸雖說愛念叨,可也沒平白無故編過瞎話,這么一想,心里多多少少都冒出了點懷疑,只是沒人再把這懷疑說出口,只任由那點心思在心里悄悄打了個轉。
都是一個村的,大多還沾親帶故的,誰也不敢亂傳。哪句話說不對了都要鬧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