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摸螺引出禍根
- 快穿我來自兩千年之后與你結緣
- 步步驚心之麗
- 2116字
- 2024-04-17 18:12:00
家里兩個壯丁有了活路干,妻子備好日需物品,草帽,水袋,柴刀,護腕和綁腿布。
周昌和周成每天早早出發,趕早去干比較涼快,晌午可以在林下休息,太陽偏點再繼續干。林場有四對鋸木師傅,靠人工才兩個沒那么快,得多請人來干活,還有負責扛木的工人。
家里還是一如既往干活,周三衛主要任務當牛隊長,晚上去下地籠,早上去收。
小米苗栽地完,又該移栽高粱苗了,這些活交給董氏和瑤芙芝干,給分配兩個幫手,周小香和周云玲跟著。
剩下的小鬼給楊婉霞跟何嬌帶,她們負責田間活,給田放水,薅草??!
單說楊婉霞和何嬌這一組,每天趕到田里薅水草,孩子們也跟著,薅的草洗干凈挑回家給鴨吃。
一連干下來十多天,已是六月中旬,長水草的田基本被薅完。
但是還有一塊種芋頭的田沒有干,那茨菇葉長比芋頭還要高,賣像還好看,是雜草就得拔掉,免得影響芋頭收成。
拔茨菇葉洗好帶回家煮給豬吃,雜草拔好,在田埂周圍割茅草丟到芋頭田里當漚肥。
等做完了這些事,太陽偏向西,正準備回家,何嬌捂著肚子:“哎呦!弟妹,你帶孩子們先行一步,我去找個偏僻處方便一下。”
楊婉霞點頭:“那好,我們去大路等?!?
周龍催著何嬌:“大嫂,快點來,別拉著掉到糞堆去?!?
楊婉霞帶著五小先行一步,到大路這邊坐等。何嬌最近腸胃不咋地,蹬了好久也拉不出來,等著這伙人有點急了。
周龍站起來,“三嫂,我先走了,你慢慢等著大嫂,說她別掉糞堆去,現在出不來了。誰樂意跟我走的,就出發了?!?
他這一帶頭,周坤,周成,小妞,云英,都要跟著走,兩個七歲男孩知道路高矮,走比較穩。兩個五歲女孩有些放心不下,沒人看著要是摔著磕碰到可不好,周龍也照看不過來,楊婉霞得跟著。
走了一段路程,到一處分叉路口,一條小道比較難走,但是離家更近,周龍帶隊走近道,楊婉霞也跟著走。
這條路很少人走,這邊山坡和對面田埂有條深溝截斷,搭著五米獨木橋跨越,身體笨拙就不敢過,婦女一般不走這條道。
小孩身體靈活,腳也輕巧,小跑過去,周龍帶領四小勝利通過,站對面看楊婉霞,問:“三嫂,你能過來嗎?沒膽量就回去跟大嫂走大路?!?
楊婉霞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怯場,怕他們笑話,壯著膽踏過獨木橋,走到中間木還晃動,下邊是深溝。
等過到對岸,楊婉霞雙腿一軟,癱軟在在地上,心跳撲通亂跳。
周龍嘲諷口語:“三嫂,你挺大的人過座橋至于怕成這樣,還能走不,需要我們抬你走嗎?”
楊婉霞拍拍胸脯,“我的那個娘,怎么不再加一條木上去,好走一點,這要是誰倒霉過到中間木咔嚓一下,摔傷了怎么辦。”
周龍不懈,“三嫂,你還擔心別人摔的事,誰那么好心加木頭,這路本來少人走,這條獨木橋還是張家大戶放的,這塊大田是他們家的,對岸山也是他們家,要過對岸砍柴才放。人家可是給自己過,又不是給村鄰裝,咱們算是借道而行。”
周龍把楊婉霞扶起來,架著她走,都不知邁哪條腿了。
這塊田還真大,繞著田埂走一大圈沒走完,到半楊婉霞停下腳步,“等一下,我先喝點水?!?
小妞和云英也嚷嚷要喝水,這塊大田水位還挺深,也沒有渾濁,楊婉霞用雙手當水瓢,挽著給她倆喝夠了,自己才喝。
扒開水稻苗子,伸手要舀水喝,卻發現了個寶貝,撿起來丟給周龍,他撿起來看,是田螺。
楊婉霞又扒拉水稻苗找找看,田里還真有田螺,周龍也扒開水稻找,也撿到一個。
發現了田螺,周坤和周奎,小妞和云英也照他倆那樣翻找。
在田埂那不好摸螺,周龍卷褲腳,進田里去摸,進去真能摸到很多。楊婉霞頭腦一熱,也跟著進去摸,有人帶頭,四個孩子也進,楊婉霞和周龍只顧過手癮,不攔著他們,這下才惹出禍事。
田里水位還深,泥也挺深,大人都難拔腿,何況是小孩,四小螺摸到多少不知道,兩個女孩子弄一身濕,連頭都沾了泥巴,還糟蹋人家莊稼一大片。
差不多了就出來,把田螺洗干凈,周龍脫衣服當個兜子包起來。
楊婉霞給四小洗干凈,這樣就回了家。
到了家大嫂何嬌還沒到,幾個把身上的衣服換好,田螺放木盆里,滴幾滴油催田螺吐泥土,明天就可以炒著吃了。
不會兒,何嬌總算到家了,見到周龍在泡田螺,就問:“周龍,你們哪里摸的田螺?”
周龍答:“就人家張大戶田里摸唄!”
何嬌聽聞,顏色更變,嚴肅起來,“周龍你們真是不懂事,張大戶田里的螺怎么就等你去摸,人家養的,不然別人不會去摸嗎?要是被知道可罵死你,以后不要亂摸別人田里任何東西,就算爛死都別動,咱惹不起麻煩?!?
周龍滿不在乎語氣:“怕他什么,大嫂你也太膽小了,出事人家上門來我擔著,不連累你們啊!我周龍男子漢大丈夫,敢做敢當。張家大戶良田千傾,山林上萬畝,沒空照料的田地多了去,挨著我們這邊這片田的螺吃他幾個算得了什么?!?
小子兩片薄嘴真能說,何嬌說不過周龍,去忙著煮晚飯。
雞鴨楊婉霞來喂,來這么久慢慢的學做這些家務,比較熟練。
董氏和瑤芙芝從地里干活也回了家,小香和云玲跟著,四人肩上也不空著,大的擔大,小的擔小,挑著草給牛吃。
不一會兒周昌和周成相繼回家,他們把鋸子帶回來,活也一定干完了。
他們去干活也差不多半個月,每天回來每人背著一捆松明子,這可是個好東西,可以代替油燈照明,多的話拿到集市賣,消量非常好,但不多得。
舜源峰古樹不少,產松明子不多,因為松樹轎少,有點松明子都是自己用,只有生活非常困難家庭帶到集市賣換鹽吃。周三衛一家子不必,三爺每年回家都給家里一筆錢,夠一年買鹽吃,其他所需就自己掙錢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