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誤食半夏
- 快穿我來自兩千年之后與你結緣
- 步步驚心之麗
- 2011字
- 2024-04-16 12:11:45
壓到芭蕉芋苗,歪了幾顆,斷株四根,婆媳起來撣身上的塵土,拔腿就追周龍。
周龍被倆人拽胳膊,架起來就是一頓暴揍,嘴巴一個勁喊求饒:“娘,你們饒了我吧!再打都冒泡了,饒命呀!”
周奎和周坤在一旁看小叔被打心里可痛快,叫他平常欺負人,現在吃虧了吧!
給周龍個小教訓,婆媳就止放過,董氏繼續忙活,楊婉霞也學做點,芭蕉芋跟雜草是有區別,葉子大桿又高有節。
周小香和周云玲會干活,經常下地幫干些輕活,只是家人少讓她們去干,一去七個全都去,女孩乖巧懂事,男孩不好好干活,專門搞破壞,讓大人分心,活干不了,還得監督他們。所以干脆放家呆著,比較省事,也不怕摔。
楊婉霞對這種植物好奇,就問董氏:“娘,這些小苗子叫什么名字,我怎么從來沒見過,結果在哪個部位。”
董氏耐心講解:“孩子,這種植物叫芭蕉芋,根塊結壯形,你看現在移栽才一株,過段時間從根部又長出新芽來,只要多施點肥,它能迅速生長,每一兜可以收滿滿一筐,產量高,葉子還不生蟲。到冬季野草枯黃,種這些用來喂豬,人也可以吃,嚼起來有點沙粒感。”
周龍道:“娘,您說對,用來喂一家的兩腿豬。”
董氏白了他一眼,前家最壞屬于周龍,嘴巴還不老實,她冤自己生了個啥兒子,就是個冤家。
周龍吐舌頭不言語了,也幫著拔點草。
松土蚯蚓被翻出來,這可是寶貝,周龍拿刀去砍竹子,用竹筒把蚯蚓裝起來,拿回家喂小鴨,也可以拿給爹當魚餌,周三衛每天傍晚去放地籠捕泥鰍,用蚯蚓剁成餡,拌米糠做餌料,春季嫩楓葉也可以拌蚯蚓泥做餌料。
七個孩子同時圍著董氏身邊,就等她下鋤頭翻土,睜大眼睛盯著,像極了一群小鴨圍跟著鋤頭,就怕挖著挖著鴨頭沒了。董氏嫌他們礙事,堵在這不好挖地,叫周龍:“你們別堵在鋤頭邊,我一鋤下去不留神傷到你們,離遠點,別防礙我干活。周龍,你去那面草叢拿鋤頭來,你們自己一邊挖去。”
周龍跑去找,真就扛過來了,周龍也照著母親方法給芭蕉芋松土,侄們跟著他撿蚯蚓。
做一下沒耐心了,把鋤頭給周小香和周云玲,姑侄輪番干活,剩下五個刨蚯蚓。
周龍刨著土,翻出個似鳥蛋玩意,地里還挺多,撿起來一陣研究,把泥巴抖干凈,用指甲把皮給刮掉,肉質白澤,捏在手里歪頭瞅瞅,好有食欲感,想嘗嘗味道。
先伸舌尖舔一下,沒什么味道,整個放嘴巴,嚼起來脆脆的,嚼著嚼著不對勁,嘴巴開始麻起來,那滋味才叫活見鬼。
也不吭聲,撿幾個刮好皮,他還不忘分享,讓別人也跟他一樣遭罪,先給周小香和周云玲,她倆連看都不看一眼,知道他冒壞,又拿什么東西來騙她們上當,沒接過那東西。
周奎和周坤見到,以為什么好東西,拿就放嘴巴嚼起來,好嘛!嘴巴也被麻到,趕緊吐出來,這倆傻蛋成功上當。
周龍強忍著,又撿一個刮好皮,盯向楊婉霞那邊,一臉奸笑,心里有思考,你仗著個高點,老是欺負我,還跟娘和伙揍我,娘是長輩就不計較,但是同輩豈能放過,也讓你嘗嘗鮮,這叫有難同當。
走到楊婉霞進前,遞給她,楊青霞接過滿臉疑問:周龍給什么玩意,有點像馬蹄肉。
周龍道:“三嫂,這個可甜了,我有好東西先給嫂子嘗,你吃等下還想著找我要。”
楊婉霞信以為真,放到嘴里就嚼,還挺脆,吧嗒滋味并不甜,什么味也沒有,周龍等上頭時候來了,離她遠點,跑去狂吐口水了。
這下楊婉霞那個難受,嘴巴又麻又癢,尖叫了聲:“周龍,東西這么難吃,我嘴巴麻了。”
她也狂吐干嘔,周龍吐口水,眼睛翻翻著,指著楊婉霞說:“三嫂,怪你笨,可怨不得別人,我吃麻嘴巴才讓你們一起跟著麻,有兩個不上當,你們三個大傻子都上套了,感覺難受不,不行了…呸…”
又得吐口水,這才叫烈火中燒,董氏過來看怎么回事,問他們:“你們在地里撿什么東西亂吃了,周龍你個惹禍鬼。”
周小香撿那小果給母親,“娘,哥就是吃這東西,他拿給我和云玲吃,我們就沒要。三嫂,周奎和周坤被他坑吃了東西,嘴巴才發麻的。”
董氏拿過來一看,這是半夏,天南星科植物,有毒,能治蛇毒,指著周龍罵:“周龍你個兔崽子,什么東西都往嘴里塞,不吃你,害別人也跟著遭殃,這是半夏有毒的雜草。”
四個難受眼淚都淌下來了,也說不出話來,光吐口水了。
董氏有經驗,嘴巴被麻要吃有嚼勁的食物就能解,在荒地挖著一筐茅草根,帶到水田去洗干凈,讓他們四個嚼茅草根。
嚼這玩意要牙口好,嘴巴有力才嚼動,滋有點微甜,四個嚼著茅草根嘴巴不那么難受,要不停著嚼才能解,一半天光嘴巴不住嚼,上下巴都不聽使,牙都快崩掉。
這招還真有效果,四個人嘴巴恢復正常,起身回去跟董氏。
董氏帶著周小香和周云玲已經把地給處理完,大家準備收工回家。
周小妞和周云英兩個玩累了,在草堆睡大覺,去叫醒她們,剛睡醒不愿意走路,要背著才回去。
安排婆娘各背一個,周龍扛著鋤頭,周奎和周坤用扁擔抬著空筐,周小香和周云玲各背著一捆草。
周龍扛著鋤頭在前面開道,走到大道上,有一條毛毛道也通周家坨,道比較不好走,但是比大道進點,周龍帶著兩個侄子走了毛毛道。
一幫女生走大道進村,到了家太陽剛下山,一家人開始忙家里事起來,他們人多,分配家務各自配合,很快就做好。
吃了晚飯,洗漱睡覺,又過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