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見證鮮血的馬謖
- 三國:從街亭破局開始
- 夢回沙場點兵
- 2147字
- 2024-03-29 08:23:52
汶山綿虒縣。
漢軍插在城頭上的戰旗已然殘破,將士們血戰數日,傷亡人數已經不足以讓他們繼續再堅守下去了。
馬謖持劍站在城墻邊看著城下張牙舞爪,興高采烈的模樣,這下他終于知道當初為什么董休會在軍議的時候阻止自己前往街亭坐鎮了。
若是按他這個打法,頂多再戰兩夜,綿虒即告陷落。
“府君,末將清點了一下剩余可戰兵力……”郡尉臉色冷峻,這場仗他們一敗再敗,可最終也沒能擋住叛軍的腳步。
黯然神傷的馬謖緩和了一下心情,隨即開口道:“還有多少?”
“…已不足兩千。”
郡尉的聲音越來越小,只聽撲通一聲,馬謖猛然轉頭看向身后,郡尉面露痛苦倒在地上,他的腹部滲出大量鮮血,不知是何時被敵軍的刀傷到的。
“軍醫!將張將軍抬下去包扎傷口!”馬謖幾乎是歇斯底里,他已經向成都求援,不知援軍何時才能到達這里。
在援軍尚未到達前,他還要在這里死扛幾天,哪怕是死在汶山,也絕對不能帶人逃走。
因為他也參透了諸葛亮當初將自己分配到汶山的意圖。
汶山郡的東部就是梓潼,而董休如今為梓潼太守,成都方面肯定會向董休下達增援令,讓他率軍西進援助馬謖。
現在他也只能祈求東邊的董休已經接到了來自成都的軍令率軍增援自己吧。
“悠悠蒼天,何薄于我!”
他站在城頭上不免哀嘆,自己終于明白了這一切,這場慘敗遲早會發生,只不過董休讓它推遲了。
北伐不是他的試金石,若是真讓自己上了街亭,恐怕等待他的不是如今這步境地了。
這場仗恰好讓他認識到了什么叫做戰爭的殘酷,周圍將士們拼死奮戰卻依舊無法力挽狂瀾。
“府君!府君!”
突然,一個小卒滿面歡喜地跑到馬謖面前拱手道:“府君!梓潼太守率軍已至綿虒以東不到三十里處!”
“…果真?!”馬謖那面如死灰的模樣瞬間煥發一絲活力,“當真是援軍?”
那個小卒一個勁地點頭,并且將他所看見的旗幟和兵力配置全都告訴給了馬謖,在確認董休率軍增援后,馬謖的臉上總算是露出了笑容。
援軍終于到了!
看著周圍垂頭喪氣的守城部隊,馬謖這時站在他們的中間高聲道:“諸位將士們!梓潼太守率軍距綿虒已不到三十里地,我軍有救了!”
聽到這個振奮的消息,情緒低迷的守軍將士們頓時兩眼放光,他們面面相覷,互相安慰著彼此,他們將要被解救出來了。
眾人的目光看向眼前的馬謖,神情從絕望瞬間變為希望。
“他母的,這幾日的仗打得太憋屈了!”
“聽聞梓潼太守驍勇善戰,曾在街亭之戰當中兵出奇招襲擊魏賊糧道迫使那魏賊張郃退兵!”
“是啊是啊!聽說他曾在南中平叛作戰當中屢立戰功,還被陛下嘉獎了呢!”
有了董休的增援,將士們的信心瞬間倍增,他們緩緩站起身來看向城下耀武揚威的羌胡叛軍,眼神中充滿了怒火,待援軍殺至城下,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傳令下去,將城中所有糧食全部抬出來,還有僅剩下的豬肉,也都埋鍋燉煮了!”
馬謖大手一揮,讓軍需官下去吩咐營中庖廚把城中所有軍糧全都拿出來給這些將士們吃了。
他對這些人道:“吃飽喝足,養精蓄銳,待援軍殺到,我軍出城迎擊,殺叛軍個片甲不留!!!”
這些將士們聽了馬謖的話,霎時間士氣高昂。
片刻后,董休派的使者來到了綿虒城內。
只見一名都尉走上前來向馬謖稟報:“府君,董將軍派來的使者到了。”
“快,請他前來!”馬謖眼神一亮,連忙讓他把人帶來。
緊接著,黃英的身影出現在馬謖的眼前。
當老黃看到馬謖蓬頭垢面,鮮血遍身的馬謖,心中不由得對這個曾經只會紙上談兵的馬參軍生起了一絲敬意。
最起碼,他親自帶兵上戰場和敵軍浴血奮戰了。
就沖這一點,就讓老黃值得欽佩。
“末將黃英,參見馬太守!”
見到黃英的那一刻,馬謖那懸著的內心終于是落了下來,他拉著老黃的手走到一旁,“伯善援軍距綿虒還有多少里?”
“回馬太守,我部援軍已距綿虒東南方向不足十里,董將軍派末將前來告知馬太守迅速整兵,與我軍雙線出擊,將城外圍困之敵悉數擊退!”黃英走到城墻邊指著城外的叛軍說道。
不過,馬謖更想知道董休帶了多少兵馬。
多了容易引起羌人的憤怒,少了又有可能會進一步使這些羌人蹬鼻子上臉。
所以馬謖急切地想知道援軍的具體人數。
“回馬太守的話,董將軍思量許久,汶山羌胡叛亂定然事出有因,所以不宜趕盡殺絕,只滅其有生力量即可,因此率領兵力僅四千有余。”黃英將董休的戰略想法對馬謖和盤托出。
聽到這番話,馬謖皺了皺眉頭。
四千人,有些少啊。
算上本郡剩下的兵馬,兩方兵力合并也不過六千有余,叛軍的兵力已經過萬,甚至還要更多。
看著馬謖的窘態,黃英又放眼看向周圍的守軍,他頓時明白了這一切。
“難道守軍就只剩下這些人了?”
“唉……汶山郡兵本就不足萬人,此戰傷亡五千有余,如今可戰之兵不足兩千,伯善所部四千與我軍合并,如何能退得了叛軍?”馬謖心生憂愁,怕他們兩股兵力合流后仍不能退敵。
但黃英卻讓馬謖放心。
“請馬太守安心,我軍人數雖少,但勝在皆是精銳。”黃英信心滿滿地對馬謖說道,“汶山軍情,董將軍已略知一二,叛軍長驅直入攻至綿虒,后方補給定然短缺。”
難道他董伯善又要重現街亭一役?
“硬碰硬不是明智之舉,擊退圍城之敵后,定然會引起叛軍反撲之舉,因此董將軍建議放敵軍進城,給叛軍燒何上演一出請君入甕。”
之所以這么說,也是董休深思熟慮之后才定下來的。
叛軍長驅直入氣勢如虹,如今他們已經打到綿虒城下,若想破城只是時間問題,因此他們的心氣早就飛到天上去了。
一旦他們攻進城內,他們大概會認為勝利的天平徹底地偏向了己方,殊不知城中有大批伏兵在等著他們。
這就是董休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