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姜維到訪
- 三國:從街亭破局開始
- 夢回沙場點兵
- 2157字
- 2024-03-28 17:30:12
寧成蹦蹦跳跳地來到兵器架前開始挑選起了他喜愛的兵器,可是這些兵器都太大,自己想要將它們拿在手中,根本就拿不動。
“你還小,這些兵器你雖然使用不了,但我可以給你做一把小的,供你訓練使用。”
有了董休的保證,寧成興致勃勃地走到一桿長槍前,他的小手握了握槍桿,董休也大致確認了寧成喜歡長槍這件兵器。
“喜歡長槍?”
“嗯嗯!”
寧成的小腦袋連連點著,董休咧嘴一笑,將這兵器架上的長槍拿在手中揮舞起來,一連套地打出了好幾招槍法。
蛟龍探海,潛龍在淵,白蛇吐信。
這一種接著一種的槍法讓寧成更加急切地想要董休教導自己槍法,但由于他還沒有武藝的基礎,所以還不能讓他練槍。
而是讓他練氣。
呼吸吐氣是練習槍法的關鍵所在。
倘若他的爆發力不足,槍法不能好好施展出來,那一定和練氣有關,因此在選中兵器后,董休根據他的身體情況,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練氣訓練。
過了片刻,有人來報。
“府君,奉義將軍前來求見!”
姜維?他怎么來了?
董休呆滯一會兒,他果斷讓人將姜維請到府衙正堂等候,并把寧成交給身旁跟隨的隨行士卒,讓他們負責照顧,自己待會兒回來。
……
府衙。
姜維此刻坐在席上頗為急切地等候著董休,環顧四周,這里的布置貌似不太像是處置政務的公堂,反而像是軍營的中軍帳。
周圍擺放著的兵器架,還有燭燈的擺放位置,都與軍營別無二致。
不過他現在無心觀看這些,只想盡快把成都方面的軍令傳到董休的手中。
片刻后,董休匆匆趕到。
當見到這位梓潼太守風風火火踏進正堂的那一刻,姜維頓時站起身來向董休行禮。
論官職,董休要比姜維高。
“伯約前來可是帶了丞相的命令?”董休走上前去讓姜維不要拘謹,臉上笑了笑示意姜維落座,“坐,莫要拘謹!”
董休的爽快讓姜維變得輕松許多,只見他坐在席上,與董休相對而坐。
“不錯,丞相派維前來有一道緊急命令。”說著,姜維從懷中掏出一封命令,然后走上前去交給董休,“汶山羌首領燒何起兵反叛,叛軍多達萬余,其主力已逼近綿虒,丞相命將軍即刻率部增援馬太守。”
增援?
汶山郡兵都哪兒去了?
董休不解地問道:“馬太守麾下郡兵少說數千,羌胡雖然人多勢眾,但不至于輕而易舉地直逼郡府城下吧?”
“羌胡來勢洶洶,馬太守率軍積極防守,奈何叛軍士氣正盛,我軍一路敗退至綿虒城中,馬太守無奈,只好寫信向成都求援,梓潼離汶山最近,因此丞相派在下星夜疾馳向將軍傳令,請您迅速整備兵馬,兩日內抵達綿虒城外相助馬太守解除危機!”姜維站起身來臉色急切地回答道。
也幸虧是梓潼離汶山近,不然兩天時間他們可到不了綿虒城下。
而他的這一番話也恰好讓董休印證了一些事情。
諸葛亮為什么會把汶山交給馬謖,梓潼為什么會交給董休?這其中肯定有第二層含義,絕不僅僅是讓他董休處理鄭憲一案。
現在他算是明白了。
要想讓馬謖重新回到權力中樞,諸葛亮只有讓這兩人挨在一起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汶山羌胡眾多,發生變亂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把馬謖塞到這個地方,一來是能讓他在這個地方施展他的懷柔之策,二來就是能夠讓他在這里建立威信,從而讓當地羌人信服馬謖。
如今他的懷柔政策明顯取得了效果,但這次汶山叛亂,也恰恰是這些不愿歸附蜀漢的羌人發出的一個信號。
一旦馬謖扛不住,駐扎在梓潼的董休立刻行動協助鎮壓叛亂。
這就是諸葛亮的本意。
這樣一來,董休協助馬謖平叛獲得戰功,馬謖坐鎮汶山統領大局安撫那些心向大漢的羌人,二者相輔相成,功勞都讓二人所得,這是諸葛亮最想看到的結果。
“來人!”董休想了片刻后,隨即喊道,“擂鼓聚將!”
說時遲那時快,幾通鼓響后,身在梓潼軍營的將官紛紛前往太守府參與軍議。
霎時間,城中所有將領,包括城防部隊的守將也趕了過來。
剛剛找完董休的黃英聽到鼓聲滿臉寫著疑惑,這是又怎么了?
當他們齊聚太守府看到姜維那張急切臉色的那一刻,基本上也猜出了個大概。
出事兒了。
“發生什么了?”黃英皺著眉頭看向眼前的姜維問道。
坐在上位的董休開口道:“閑話少說,成都方面傳來緊急軍令,汶山羌人舉兵叛亂,丞相命我部馬上集結兵馬增援馬太守!”
眾將聽完來自成都方面的軍令,一個個都精神抖擻,雙眼放光。
許久沒打仗的黃英這時也來了勁頭。
“我帶梓潼主力去增援!”
他老黃是一定要去的,不過汶山叛亂的真相目前還并不明了,所以他們要斟酌兵力人數,多了容易引起羌人狗急跳墻,少了有可能助長叛軍的勢頭。
思考一番后,董休命令道:“夏侯忠,你的部隊訓練也有些時日了,該讓他們見見血了!以你的部隊為前部,句扶柳隱為左右兩翼,本府率部坐鎮中軍,黃英和馮南隨我出征,劉韜留守梓潼替我坐鎮總領后方轉運糧草事務!”
“那!帶多少人???”
既然要妥善解決汶山叛亂問題,黃英的話就是他們這次解決叛亂的結果。
人數,不能多也不能少。
“此番平叛,只帶四千人。”
算上目前汶山僅剩的郡兵,足夠董休擊退圍困綿虒的叛軍了。
他們的目的不是趕盡殺絕,而是鎮壓。
把他們的有生力量消滅殆盡,叛軍就沒有了反叛的資本,再利用逐步分化的手段把他們逐個擊破,這場叛亂就將迎刃而解。
“伯約,久聞爾武略超群,此番作戰,可否隨本府一同前去?”董休看向身旁的姜維,并向其拋出了橄欖枝。
既然董休盛情相邀,那他姜維又豈有拒絕之理。
更何況,他這次前來,諸葛亮也已經猜到了結果,董休不會放過拉著姜維上場作戰這個機會的。
要知道他乃新投之將,寸功未立便如此高位。
董休是個明事理的人,他肯定會帶姜維一同前去平叛,不然諸葛亮特意將他派來是干什么的?
這不是很明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