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山萬水 :《道德經》的啟示
- 周南
- 7字
- 2024-01-04 16:21:13
第一部分 談求知
1-1 才上一層樓,前方萬重天
寫這篇小文前,上互聯網查閱,才知道福建沙縣有16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的是坐落于大洛鎮寶山村的鑼鈸頂,海拔1537米。我在沙縣長大,上大學前去過的最高峰是高橋鎮桂巖村的天臺山。站在海拔約千米的山頂一帶,無論往哪個方向看,都是近處林木蔥蘢,遠處峰巒疊嶂。當時年少,無論如何也不曾料到,后來即使遠至天涯海角,總有山與我相伴。
山外是何處?23歲那年,我去福州上大學。三年后,1978年,臨畢業時,父親得了急病,我趕回沙縣。幾天以后,他去世了。父母合葬在柱源村后的一座小山上(墓地是父親生前選的),山下是柱源村與鎮頭村之間的小盆地,盆地中間有條小溪,溪邊多水田。我小學畢業于鎮頭小學,學校后面是重重高山。
從老家趕來參加葬禮的大表兄包朋華,站在父母的墓前,指著對面的山峰對我說:“南表弟,這座墓風水不錯,正對高山,寓意‘看得高,走得遠’。我相信,舅舅的心愿是你將來越過這些山,到‘外面’去?!?/p>
大表兄是姑姑的大兒子,生于1925年,比父親小六歲。他們舅甥二人,從小在福建古田的小山村里一起下田干活、讀書識字,十分親密。我四歲時,我家就已從古田搬到沙縣。懂事后,我只見過大表兄寥寥數次。他怎么知道父親的心愿呢?父親從未對我提起過??!
我不懂風水,在場的其他親友與父親的同事們也不懂,我們都不明白大表兄說的“外面”到底有多“高”和多“遠”,以及要越過多少座山才能到達。那是1978年夏天,中國還沒有開始改革開放。
四年以后,我30歲,“高飛遠走”,去了美國留學。兩國之間,相隔“千山萬水”。身在異國,我有時會琢磨,大表兄說的“這些山”是這“千山”的一部分嗎?我抱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心態,在美國和加拿大學習、工作了12年。1994年,我到香港城市大學的前身香港城市理工學院任教,心態逐漸轉變為“那山望著這山高”。我曾在《要錢還是要命——〈道德經〉的啟示》一書中回顧過這個轉變過程。
香港是個“山城”,無論哪一處,最多步行幾十分鐘就能到山邊。天氣晴朗時,我經常與學生們去學校的“后山”筆架山游學(見本書彩插圖片1)。我告訴他們,眼前目力所及的山,無論是位于對面的香港島,還是坐落在腳下和周圍的新界與九龍半島,我幾乎都去過。往西邊大嶼山與澳門方向遠眺,那一片海域中顯露出座座小島,海天之際隱隱有數重山。我常問他們:“你們能看到幾重山?”這些山峰,最遠的在幾十公里以外,即使天氣再好,也總是影影綽綽,看不分明。學生們看了又看,數了又數,有些回答“五重以上”,有些回答“七八重”,回答“九重”的最讓我感興趣。原因是,“九”是“大數”,泛指“多”。我跟他們談起大表兄在我父母墓前說過的那一番話。我對他們說:“我當年都走得出去,你們年輕,將來一定會比我‘走得遠’。希望你們首先學會‘看得遠’。”
我們有時也在山上探討怎樣才能“站得高”。我們引用過王安石的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體會那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豪邁氣概。我們也結合王之渙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展開討論。這兩句詩體現了一種振奮向上的豪情壯志。我尤其喜歡在山頂附近的最佳觀景點談論這些話題。那里,藍天白云,視野開闊,“觸景生情”,心胸也變得開闊了。我曾據此寫就以下感想:“對我而言,初登筆架山時,從觀景點四望,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而現在,不管往哪個角度望,都覺得自己不過是一只‘井底之蛙’?!薄叭送咛幾?,登山次數多了,才能‘消化’眼前的‘景’‘象’,越往上行,思考與境界自然越‘高’‘遠’。在大自然中領悟人生真諦,層次不同,風光各異,潛移默化,行勝于言?!敝劣趯W生們,一批批地來了,又一批批地離開了。二十多年過去,他們當中有一些人早已比我“看得高,走得遠”。
去年,我65歲,從香港城市大學退休,幸運地加入深圳大學管理學院。身處深圳大學后海校區,“悠然見南山”。我曾與一群修我的課的大一學生去附近的南山公園游學。公園高處,蛇口港與整個深圳灣盡收眼底,遠處可見深圳灣大橋和對岸的香港。我們互稱“同學”(人生路上一同求學者),互相鼓勵。將來,他們也一定會比我“看得高,走得遠”。
今年夏天,我與童澤林、張寧、張琴和周玲等幾個早已畢業的學生結伴去云南游學。我們的最后一站是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3300米左右的高度可能是我這個年紀能承受的最高海拔了。古城的制高點是建立于清朝康熙年間的龜山公園。站在山頂,抬頭可見連綿不絕的雪山,低頭可俯瞰縣城全貌。公園里有座大佛寺。夕陽下,大佛寺牌匾下的兩句詩清晰可見:“到此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見本書彩插圖片2)。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保ā兜赖陆洝返谒恼拢┤送庥腥耍酵庥猩?,天外有天。自1978年從福州大學畢業留校當助教,至今正好40年。《禮記·學記》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睆母=ㄉ晨h山區走出來的我,仍對世界充滿好奇,帶著求知的渴望,眼光“朝上朝外”,快樂地探索未知。
正所謂:學問人生,永無止境。才上一層樓,前方萬重天。
2018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