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系統觀:從R15到R18的演進之路
- 張晨璐等編著
- 762字
- 2024-01-09 15:00:41
序1
移動通信系統作為人類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高效實現“最后一公里”移動信息無縫連接,極速推動了現代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以高級移動電話系統(AMPS)、北歐移動電話系統(NMT)、全接入通信系統(TACS)為代表的1G系統,到2019年我國商用的5G系統,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前后經歷了40余年的歷史,并正以每10年一代的速度持續演進著。
進入5G時代后,移動通信技術改變世界的速度也在加快。在5G R15奠定的堅實基礎之上, 5G R16、R17持續完善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應用場景,并重點針對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和大連接物聯網(mMTC)應用場景進行了全面的增強。隨著5G車聯網、工業物聯網(IIoT)、終端節能、非地面網絡(NTN)、5G輕量級終端、定位增強等大量增強特性的引入,5G將從重點支持To C場景,逐漸向同時兼顧To B場景、賦能千行百業的方向快速發展。可以預見,5G帶來的變革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
在如今移動通信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禁要問,移動通信技術是如何影響世界的?是什么推動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通信技術又將走向何方?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在本書中,作者全方位梳理了通信技術從有線到無線、從1G到5G的整個發展脈絡,給出了移動通信技術變革的歷史背后,推動其演變的潛在驅動力,并在后續章節中加以論證,為讀者展開了一幅清晰、生動的技術發展畫卷。本書對5G技術細節的介紹不單單解決了5G“是什么”的問題,還探究了“為什么”,讓讀者可以全方位地理解和系統性地思考。
本書作者為長期奮戰在3GPP標準一線的優秀學者,深度參與了全球5G標準制定全過程,為5G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是我國通信標準化事業的骨干。本書層次清晰、特點鮮明、圖文并茂、語言流暢,既有技術細節,又有歷史的厚重感,適合對5G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也可供從事移動通信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技術人員查閱。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