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久了觀點總會有些許變化,這篇便是
青城大學終章下章(星星)上
小橋流水,迎光而登,驕陽晴空,老物猶在,兔潔常駐,老屋玉宇。
家在幾百米的高山之上,上山路中有爺爺用鏨子和錘子,一錘又一錘親手敲打出的一級級石階,爺爺“奶奶說下山路太滑。”便鑿出上百步石梯是為了奶奶能下山更方便,走過石梯,映入眼簾的是土房,屋前是茂密的山林,側屋是農作耕土,屋后是一望無際的大山上云霧繚繞。房屋是石頭打的地基,泥土做的房身,黑色的瓦礫屋頂,每片屋頂還有幾片透明瓦片透光,高高的紅磚煙囪每當到了燒火時,炊煙裊裊升起隨風飄散,桃屋房頂還有三個屹立了幾十年的小石獅子,桃屋的大木門布滿了歲月的痕跡,這是幾代人從這道門跨出的印記。
旁屋放著爺用純木頭打造的風車,腳踩打谷機,兒時比我還高的自行車,還有黑白畫面的電視機,一樣也不落下。
在和爺爺、奶奶生活的日子里(白天跟著奶奶上山種地,或是陪著爺爺坐公交車進城賣菜,又或是在家看看書,寫作業),我看到的是農作中的刻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還有生活中的相互理解、謙讓,是銘記于心中的那份最真摯、純真的愛。
時間如白駒過隙,在青城大學的學業到了尾聲,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迷茫未來的自己究竟能不能找到喜歡的工作,也許尋求老師幫助是最好不過的方法,老師常說如何寫一份簡歷才能打動人心。“簡歷追求的是客觀事實,在一個企業決定錄用你的時候他們會來學校查看和你有關的資料,寫的不用夸大其詞,平靜寫出自己的求職信息就行,以及自己希望得到的待遇,面議必不可免,專業知識的儲備很重要,小有緊張不要緊,保持正常心態就好。”
畢業前我把自己的簡歷遞交給了生活了10年小鎮上的中學,我希望能回到家鄉工作,做一名老師讓更多的夢想起航在希望的路上,希望是燈,照亮前途的路。
鈴、鈴、鈴,一個電話打了進來。
電話那頭“你好,是胡光耀先生嗎?”
胡光耀“是的,我是。”
電話那頭“你可以稱呼我...老師,我們看到了你的簡歷,很高興你能回家鄉工作,回到曾經讀過的學校,對此我們同意了你的入職申請,時間在3天后,我們準備在學校進行考核,考核結束后大家會對你的能力進行評估,通過了,就正式成為我們的一員了。”
胡光耀“好,謝謝。”
老師“嗯,期待年輕人的表現。”
話音剛落老師便先行掛斷了電話。
胡光耀“用一天時間完成所有想完成的事,明天就離開學校吧。”
今天,圖書館閱讀一上午,這是我見過的最繁榮,左圖右史最多的圖書館,日日人滿。校門口一側的四季花園,生生不息,每一個季節都有一片綠。還有宿舍對面食堂的飯菜幾年過去了,家的味道依舊。不變的是那顆熱愛的心,光陰似箭幾年的學習生活如夢如幻,夢想在此刻正式接觸,希望未來夢能成真!
在學校的一天,學習氛圍蒸蒸日上。曾經、現在,晚9宿管阿姨在走廊叫到“同學們,早些休息。”燈滅,休息,一覺醒來又是忙碌的一天。
第二日一早起床,宿舍已沒有了以往的熱鬧,打掃衛生,帶上行李,關上門,一路欣賞著學校的景觀,一步步走向校門口,跨出校門,轉身,最后看一眼學校,深鞠一躬,是告別,告別校園的美好時光。“辛苦老師們這幾年的栽培。”
在去城中客運站路上,打個電話告訴爺爺、奶奶晚一點到家,以前都是爺爺接電話,這次是奶奶,聊了幾分鐘,奶奶“我們等你。”便掛斷了電話,40分鐘的高速路程,到了縣城客運站,下車轉公交又是30分鐘,三岔路口下車看到了回家的必經之路,步行30分鐘到山腳,上山20分鐘,到了離家百米遠,一聲呼喚“小黑,麻狗。”幾秒后,便從家中搖著尾巴,一路狂奔,期間小黑因跑的太快,一不小心失控摔了一跤,滿身泥土,仍舊快速起身,跑來,蹭來蹭去,嗅了嗅,跳上來要抱抱,嚶嚶嚶,圍著蹦蹦跳跳一路到家,回到院子里不停奔跑,小黑,麻狗看起來很瘋,其實很開心。回到家,看見家里來了很多人,平時不怎么來的長輩也來了,胡光耀“爺爺、奶奶我回來了。”
奶奶打開房門,似乎心情沉重,我走了進去。
胡光耀“爺爺你這是怎么啦!怎么躺在床上?
爺爺看見我連忙起床,小聲的說到“來,耀,聽你奶奶說畢業了,來,讓爺爺看看你的畢業證書。”我拿出占了半個書包的大學畢業證,爺爺雙手小心接過,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輕輕翻開畢業證。
胡光耀“爺爺你稍等我一下。”拿上書包去了隔壁房間,換上畢業典禮上穿的畢業服,戴上帽子,找出剛考不久的教師資格證,還有參加比賽獲得的獎狀、獎章。爺爺看這就是我們的畢業服,帥氣吧,對了還有這個,還有就是等我工作穩定了我就抽空準備考研。
青城大學終章下篇(星星)中
爺爺聽后連連稱贊,笑著說到“我就說嘛,耀已經長大了!
胡光耀“爺爺放心吧!能不能告訴我這是怎么了?”
爺爺“人嘛!年紀大了,身體不如從前嘍,不過問題不大。”
胡光耀“長輩都來了,必定不止如此。”
爺爺“真的是小問題,我的話都不信了?”
看見爺爺堅決的態度,“我當然相信了。”
爺爺握住胡光耀的手,問到“畢業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胡光耀“那個...猶豫片刻,我后天回鎮上的中學面試,要是考核通過,以后我就在家鄉工作了。”
爺爺“好、好,想起幾十年前修建那所學校時地基便是我們一行人打的,兩個月之內硬是把最基本的地基打好了。”
耀“難怪以前有老師問我認不認識打地基的胡師父,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他們說的啥?現在我才知道原來那位胡師父是爺爺。”
爺爺“當年就不提了,去了學校好好面試,教書更是要仔細、用心。”
胡光耀“爺爺放心吧,我會全力以赴的。”
爺爺“嗯,我知道耀一定會如此的。”
胡光耀“我小時候爺爺就是這樣牽著我的手去逛街,在街上我盯著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久了,你總會問是不是喜歡呀?每次我說是,您都會盡力把它買來給我,要不我們出去走走,這次換我來。”
爺爺“精神不咋好,就不去了。”
耀看見屋里的輪椅,“要不用這個我們出去看看。”
爺爺“不了,坐那東西出去不美觀。”
爺爺一向不愿讓別人看見自己狀態不好的樣子,幾十年前爺爺身為大師父級的石匠,自然也少不了登門求學的學徒,父親,長輩,還有同村好幾位老石匠也都跟隨爺爺一干就是十幾年,直到爺爺干不動了,大家才各自離去,直到現在家里還放著,各式各樣的打石工具,墨斗,大錘,鉆子,鏨子,撬棍,卡尺......滿滿一大木箱的工具一放就是幾十年,到了現在已無人問津,不少石匠都退休了,年輕人面對這高強度的工作大多都望而生畏,而更為先進的機械化打石成為了新的發展趨勢。
胡光耀“那好吧。”有些許沮喪
爺爺“耀,可不能這樣,去好好準備面試,等你面試過了當上老師爺爺、奶奶就來聽你的第一堂課,等你成家立業了爺爺、奶奶還要吃你的喜糖哦!”
胡光耀“好。”微笑的回答道。
“那爺爺好好休息,我去準備準備。”起身離去,奶奶走進里屋摸摸額頭,緊緊握住爺爺的手“老頭子,好好休息。”爺爺“嗯。”
流光易逝,今天該去面試了,一早向爺爺問好,這一刻我似乎不太想去面試了。爺爺見我沒有動,說到“我以前說過不要因為我們的事影響到你,快去學校,不然遲到了,爺爺等你帶好消息回來,快去吧!”
猶豫片刻拿上證件,“爺爺拉鉤。”爺爺舉起微微抖動的手,“拉鉤一百年不許變,誰都不許變。”“好了,我去面試了,等我好消息爺爺!”
爺爺起身吃力的揮舞著手拍了拍胡光耀衣服上的灰塵,整齊好衣領。“把衣袖放下來,別扎上去,不好看。”整理好后爺爺才放心,“去吧,耀。”揮舞著手目送,看著耀漸漸遠去的背影。
離開家百米,長輩們守在門口,奶奶從里屋出來雙手不停的擦著臉,陪爺爺、奶奶生活了10多年的三花貓蹲在閣樓上叫著,小黑,麻狗叫了片刻便沒了聲。到了路口,公交車來了,我猶豫了,這一刻萬千思緒涌上心頭,不知該如何?不能...回去爺爺知道了會不高興的...說過要來聽課拉過鉤的......一定不會食言的......,上車找到座位坐下,內心一段聲音不斷出現“等我...等我的好消息...
家的視野在眼前漸漸遠去,駛入一座山中便徹底阻斷了家的視野。途中接到了奶奶的電話,幾句交談后,便匆匆掛斷了電話,從今以后再也不會有因為我取得一點小小成績就滿眼星星的人了,鼻子酸酸的,雖然面若平湖,胸有驚雷,震疼了五臟六腑卻說不出來到底哪里是痛著的......爺爺留下的精神寶藏我會永遠記得,在照片里,在心里。
依稀記得,在這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老屋,我親手把錄取通知書遞給爺爺,爺爺看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雙手小心翼翼接過,呵護著生怕出什么問題。爺爺大壽那晚賓客都已離去,奔走了一天的爺爺奶奶還是決定親自下廚。爺爺說“今天主角不止是我,還有耀,那今晚就由我們來炒菜。”爺爺奶奶相互綁好圍腰(圍裙)后進了灶房(廚房)。不一會兒,在灶房外我聽到了干竹燃燒時的爆裂聲,也聞到了菜香味。正在灶房忙活的爺爺說道“鴨肉別爆太干了。”離開家求學的幾年里,我很久沒有現在這種放松,溫暖的感覺了。忙活了一兩個小時,晚飯上全家人齊聚一堂,爺爺拉著我的手向長輩們說道“耀不負所望”。剎那間堂屋響起了悅耳的掌聲,夸贊讓原本安靜的老屋瞬間熱鬧了起來。此時,爺爺拿出紅色的錄取通知書,封面寫著——青城大學,翻開主頁,學校外觀的立體剪影映入眼簾,名字處寫著“胡光耀,”考號,照片,身份證號,還有學校蓋的印章,請胡光耀于幾月幾號到校報到,最下方是校訓。在長輩的夸贊聲中,一時之間我不知如何表達心中喜悅了,微微一笑,感覺不太好意思,那一晚爺爺和長輩們一聊就是幾個小時,也道不盡心中的那份喜悅。
青城大學終章下篇(星星)下
爺爺致奶奶的信——
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伴兒,老伴兒,是不離不棄的伴......
第一次相遇的方式是我沒想到的,不過也正因為老伴兒你的不責怪,在和你接觸的那段時間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對你的感覺漸漸的越來越好,我最大的幸運就是遇見了你,結婚后,我一直忙于在外工作,每次回家都是傍晚而老婆你都還在忙碌,在灶房忙著做飯,孩子哭了鬧了我卻束手無策,讓老婆你一人拉扯孩子長大,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可無論我怎么努力工作,家里的狀況都沒有改變,雖然很累,很忙,每次回家飯菜都是那么香,但那些日子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自從和耀去了大城市(青城),我看見了幾十年來祖國發展的繁榮昌盛,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而你總在不停的忙碌,辛苦了老伴兒(老婆)永遠愛你。
我們以這樣的方式相遇也許是上天的緣分吧......
耀,長大了,再也不是那個需要我們擔心的小孩子了,記得去聽耀的課,我答應過的,可是這一次我要食言了,老伴兒這個重任便交給你了,我先走了,去那方探探路,請不要為我傷心這樣我會擔心的,看來這次真的要說“再見了。”
老伴兒我永遠愛你!
奶奶“老頭子(老伴兒),那一天我一直都記得,你不知所措的樣子,永遠在記憶中徘徊,你曾經說過,少年夫妻老來伴,相依相守,一輩子,愿夜幕永不開啟,再回首,你還是少年,我也還是少女,那一天在心里,永遠在心里......”
太陽高懸在天空,烈日炎炎,奶奶來到第一次與爺爺相遇的地方,站在那久久不愿離去,那時的一切好像剛剛才發生......
再見了,尊敬的爺爺。
《夢與想的開端》至此結束
今天晴空萬里,金燦燦的陽光灑滿大地。
爺爺“奶奶去朋友家了,耀走我們趕集去。”
耀“拿上書包,走,走,走。”
來到路口等候多時的公交車見人上來就發車,到了鎮上爺爺牽著耀的手下了車,走過馬路,沿街都是賣菜的農民伯伯,來到商店。
耀“爺爺看這不是你常抽的煙紅塔山,黃梅。”
爺爺見到后,猶豫片刻買了條紅塔山,沒過一會兒,爺爺手機響了,拿出手機一看,是奶奶打的電話。
爺爺“奶奶準是回家,沒看到我們打電話來了。”
爺爺接過電話,聊了一會兒。
爺爺“耀想想辦法幫爺爺把煙放一放,回去被你奶奶看見定要說我了。”
耀“沒事,出門帶了書包,放里面奶奶肯定不知道。”
耀“放我這,妥妥的。”
爺爺“好,走,我們回家嘍。”
......
原由:
人終將為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擾一生,但也會因一時之景,解開一生困惑。
第四章你好!昌城七中,章節青城大學,這幾章中的學習生活皆為年少時的我,對于未來最期待發生的結果,知道的,沒考上的我去了最不喜歡的職校學習,這樣的結果誰也無法改變,既然再也沒有辦法改變,不管怎么樣生活還要繼續,曾經的高中夢、大學夢,在現實中可能永遠沒有辦法實現了,那就換一個方式實現它,所以這便是寫《夢與想的開端》緣由。少年時的夢在這里重新開始,又將在這里畫上句號。也許并不理想,又或者是癡人說夢,不管怎么樣也好,曾經的夢想在這一個個漢字中得以實現,這樣也算是一種別樣的實現方式吧!
我依舊清晰記得劉阿姨曾經說過“好好學習,上學上不好,你的工作后半生會累的。”
所以不甘心又如何?無法釋懷又如何?對和錯,只不過是站在不同的視角,觀看而已。跳出自己的立場去看待問題,談何容易,即便是站在同一立場,也是一樣,那個夏天誰對誰錯,都有可能是別有定論,當年的埋怨,在時間的沖刷下其實沒有什么的。這么多年過去了,最應該放過、理解、原諒的人是自己。放過自己,原諒當初那個考不上的自己,理解,理解自己想讀高中、大學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笑話,理解父親、母親當初盡最大努力能給我的最優的抉擇吧!
那么祝各位也能夢想成真,成為自己心中最期待的那個自己。加油!相信自己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致孩子》——紀伯倫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中看定了目標,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遙遠地射了出去。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了那靜止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