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姜太后跟著元錦帝回到了他的寢宮。
“你們都下去吧。哀家有一些話跟皇帝說。”
宮人都退下。
“皇帝,你派去鎮壓北羌人的那個人完全沒有實戰經驗,就冒然派這樣的人去抵抗北羌人,實在是太冒險啊。”
“不給他計劃,如何成長為干將?母后,我給了他五萬人,去打三萬人,然道還打不過嗎?”
“為何不用鄭家。他們駐守邊陲多年,對付外敵有自己的經驗。皇帝這樣猜忌,未免太過兒戲。”
姜太后現在已經無法跟元錦帝正常溝通了。
"母后,其實您很清楚朕不用鄭家的緣故。"
“那好,太子之位空玄,皇帝不能再這樣下去。必須立太子,國家才能安穩。”姜太后搖頭道。
“母后,兒子還是中年。即便現在不立太子,又如何。您這般逼著兒子立太子,是想兒子早死嗎?”元錦帝自從經歷了那場毒后,整個人性情變得很暴躁,也很多疑。
姜太后無奈地起身,一甩袖子出去了。他們這樣的爭吵已經發生不止一次。
半個月后,元錦帝派的那個新人,姓湯,率領五萬人火速趕往北邊,去鎮壓北羌人。
可大軍還沒到北羌人占據的遼城,就在與之毗鄰的奎州就遭遇了北羌人。
五萬人毫無防備,還沒到目的地,就被打潰了……
有的軍士們直接逃了……
“無能!”元錦帝拍著桌子道。
大臣們,沒有一個人敢說話,當然他也說不出什么來。
“皇上息怒啊,如今大事要緊啊!”終于有人道。
“依你之見,叫誰去。”元錦帝已經焦頭爛額了。
大臣吵吵囔囔,最后也商量不出個什么結果來。
最終,是馮家次子,馮裴領兵七萬。再次出兵奎州,鎮壓北羌人。
馮家也是老牌的武侯門閥,而這個馮裴也算是英雄出少年。
年方二十二,是元錦帝三十三年中的武狀元,一直是參將。
如今,元錦帝給了他四品將軍。
但是,大廈將傾的時候,一兩根柱子豈能阻止?
馮裴領著人馬與北羌人在奎州開戰之后,不過三日,元錦帝就收到了更加令他頭疼的消息:禹州兵變。
這一場兵變可不是農民起義軍那樣的烏合之眾。
它就像一把火,迅速點燃了大胤各處。兵變就像雨后春筍,此起彼伏,不斷涌現。
很快,距離京城的一個叫做燕城的地方,也出現了起義軍,他們率領著人馬直接要闖入京城。
皇宮里,已經亂成一鍋粥,人心惶惶,完全沒有了往日的景象。
實在是因為這一場變故來得太快了。短短不過月余,京城就已經被義軍侵入了。
“皇太后,請您帶著陛下先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幾個老臣跪著道。
元錦帝甚至都不相信真地有起義軍,他們就真地帶著人敢來殺自己!
“皇上,快快召御玄王回朝平亂。南楚人已經敗了。”姜太后撥開人聲,直接朝著端坐在龍椅上的那個人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