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活著
- 閑言碎語錄
- 初君a
- 985字
- 2024-01-23 09:11:14
花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了余華的《活著》。這本小說非常好讀,里面的細節也寫的非常到位,會讓人產生畫面感,尤其是前面的三個章節,可是后面的章節沒有前面寫的好,也許有些著急了。
在我的印象中,我覺得小說一定要有細節描寫,不管是長篇還是短篇。如果全書沒有一點兒的細節描寫,那我會認為這是一本失敗的小說。讀完以后完全沒什么印象的小說絕不是什么好小說。當然意識流的小說的小說除外。
說回正題。如果硬要給這本小說找缺點,那就是這里面的有些人物我覺得死的并不合理。余華太刻意了,太追求悲傷了,在書中他把所有的人幾乎都寫死了,家珍死了,有慶死了,鳳霞死了,女婿死了,最后苦根也死了,留下來的只有福貴和那條老牛了。在這些死去的人當中,我覺得最不合理的就是苦根,余華給出的理由居然是吃豆子吃死的,這個理由讓我有了一種出戲的感覺,很可笑,可笑到你非要我相信一個人的出生方式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程度,神話可以這樣寫,但是這本小說所描述的社會背景卻是過去的那個真實的中國。
小說讀到最后,我似乎也并不同情富貴,我覺得那是他自作自受,我同情的是那些死去的人物,他們都是那個時代被命運被苦難所折磨的好人,尤其是家珍。所有的人都死掉了,可是最該死的那個人卻還活著,主角光環的能力也太強大了。看來還真不是好人有好報的結論,好人也沒有一生平安,在這個故事里面,好人都沒有長命,禍害卻遺了千年。
這本不到十萬字的長篇小說自出版以來就備受好評,不光是在中國,在各個國家也是好評如潮,光序言部分余華就寫了好幾個。我覺得其實沒必要寫那么多的序言,寫一個就夠了,越短越好。因為好的小說就是要讀者沉浸到小說的世界中去,讓他們越陷越深才好,絕不能讓他們跳戲了。這么多的序言讀完了,我反倒沒有心思看正文了。當然,瑕不遮瑜。
現在都二〇二〇年了,可這本小說依然賣的很好,依然長期占據著暢銷書的排行榜上,可以說是個奇跡。我相信《活著》會成為永恒的經典,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定會有它的一席之地,因為它里面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是人類共通的情感,這是不分國界的,所以韓國人看了感動,英國人看了感動,日本人看了也感動。看來梁實秋說的才是最正確的——文學發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
既然《活著》留了下來,那余華也就可以不朽了。這是多少寫作者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啊,即使以后躺在床上睡大覺,他依然可以靠著這本小說的版稅不愁吃穿,然后還能流傳千古。真是人生贏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