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邏輯框架基本理論

1 邏輯框架概述

1.1 邏輯框架法發展概述

邏輯框架法(Logic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目前國際上被廣泛應用的項目基本分析方法。邏輯框架法于1969年由美國國際開發署(U.S.Agency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發明,在20世紀70~80年代被廣泛傳播。邏輯框架法自其面市以后,由于它能適應與項目有關系的各個層面人員的需要,迅速被以項目開發為主要活動的單邊或多邊國際組織采用,并成為這些國際組織的標準方法:

——亞洲開發銀行在1998年發表“部門分析和項目設計中邏輯框架的應用”(Using the Logical Framwork for Sector Analysis and Project Design);

——歐盟援助協作辦公室(Europe Aid Co-Operation Office)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使用邏輯框架,從1993年起,在歷年發布的“項目周期管理”(Project Cycle Management)中,都用大量篇幅介紹邏輯框架法,作為項目周期管理的核心工具;

——澳大利亞國際開發署(Australia Agency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將邏輯框架法正式作為項目周期管理的一個部分,并于2000年發布了Aus-Guidelines,其第一部分就是專門介紹邏輯框架法;

——英國國際開發部(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2年發布了“開發工具—邏輯框架矩陣”(Tools for Development-Log Frame);

——芬蘭國際開發署(Finn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1991年發布了“項目準備、設計與監督指南”,重點介紹邏輯框架的分析過程;

——世界銀行自1997年8月正式在其項目報告中采用邏輯框架法,并于2005年1月1日正式發布由團隊技術公司(Team Technology,Inc.)為其編寫的“The Logframe Handbook”,該公司還為此方法開發了使用軟件Team Up PCM,目前在世界銀行的網站上,每個項目的網頁上都專門明示著項目邏輯框架分析的結果“成效與目標”。圖1-1-1是世行第七次越南減貧支持項目的主頁,圖上兩個橢圓分別是該項目的“成效”與“目標”;

——加拿大國際開發局(CIDA)與巴西協作局(Brazilian Cooperation Agency);

——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esellschaft für Technische Zusammenarbeit,GTZ);

——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nk);

——瑞典國際開發署(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等發達國家的相關機構,也都在不同的工作文件中發布了邏輯框架法的操作手冊或指南。

由上可見,在國際組織與發達國家中,邏輯框架法是一個標準的方法,已經被廣泛使用,說明其不僅在理論上有科學性,而且在實踐中具有較好的操作性?,F在,邏輯框架法已經成為國際上項目開發活動的基本交流工具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岭县| 乌鲁木齐县| 三河市| 泸水县| 稷山县| 平利县| 体育| 平顶山市| 延庆县| 毕节市| 枝江市| 大余县| 岳普湖县| 邓州市| 贵南县| 平阴县| 大方县| 柳林县| 江门市| 罗甸县| 寿光市| 大荔县| 浮山县| 云和县| 汶川县| 安西县| 香格里拉县| 合作市| 柳江县| 五指山市| 大埔县| 东明县| 晋中市| 北海市| 织金县| 修武县| 福州市| 祁连县| 富蕴县| 吉林省| 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