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模范公務員龍清秀同志先進事跡

苗族女干部龍清秀,生前擔任湖南省發(fā)展計劃委員會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湖南省西部開發(fā)辦副主任。1948年3月6日,龍清秀出生于湖南省吉首市,1968年8月參加工作,197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在湖南省計委辦公室、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處、農業(yè)處任科員、副科長、科長。1985年開始從事以工代賑工作。曾榮獲國務院授予的“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稱號,全國婦聯(lián)授予的“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湖南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省計委機關優(yōu)秀黨員和先進工作者。因積勞成疾,于2001年2月15日病逝,年僅53歲。

龍清秀同志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實踐者,她以短暫的一生,譜寫了共產黨人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光輝篇章。她滿懷著對人民的深厚感情,深入貧困地區(qū),為群眾辦實事,為人民謀利益,體現(xiàn)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實際行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她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發(fā)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她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雖身患絕癥,仍帶病堅持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真正履行了共產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的利益犧牲一切的誓言。她的事跡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是計劃系統(tǒng)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

一、愛崗敬業(yè),勤政為民,為貧困地區(qū)人民脫貧致富做出了突出貢獻

1985年上半年,龍清秀同志結束了在湘潭大學的在職學習,回到工作崗位。組織上安排她負責以工代賑工作,從此,她以高度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貧攻堅的戰(zhàn)場上,為湖南省貧困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加快洞庭湖治理步伐做出了重要貢獻。

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進行扶貧,是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它把輸血式扶貧變?yōu)樵煅椒鲐殻槍γ總€地區(qū)產生貧困的不同原因,重點修建有利于脫貧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在項目建設中,由國家投入資金購買施工用的水泥、鋼筋等必備材料,貧困地區(qū)的群眾以投工投勞的方式參與建設,并獲取一定的報酬。以工代賑既輸血又造血,既治標又治本,被譽為黨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龍清秀生于貧困、長于貧困,組織上又讓她治理貧困,她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她常常用“責任重于泰山”這句話來鞭策自己,勉勵同志們一定要把以工代賑資金管好、用好,發(fā)揮最大的效益,充分體現(xiàn)出黨的關懷。

對項目的立項,她總是親自調查,精心審核,合理安排。把每一個項目的建設放到整個地區(qū)發(fā)展的大背景中去考慮,使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桑植縣陳家河鎮(zhèn)山高坡陡田少,由于毀林開荒,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很大破壞。當?shù)卣蚴∮嬑岢觯M阎卫硭亮魇Ъ{入以工代賑計劃。龍清秀同志不顧道路艱險,親自到那里進行了實地考察。回來后不久,縣里的同志送來了立項報告,原本以為可以馬上立項,她看了后卻沒有同意。她說:“你們的計劃是坡地改梯土、梯田,水土流失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應當實行田、水、山、林、路、新能源開發(fā)綜合治理。”第二次,縣里的報告將山上的梯田、梯土由種糧改為種果樹。龍清秀說:“你們現(xiàn)在的方案治了山、治了水,是一個進步,但沒有解決農民的燒柴問題。農民沒柴燒,將來還會出現(xiàn)新一輪亂砍濫伐。”她建議把幫助農民建沼氣池列入規(guī)劃。縣、鄉(xiāng)再次修訂了立項報告,直到符合要求為止。經過4年的綜合治理,昔日的荒山禿嶺,已是郁郁蔥蔥,瓜果飄香。

龍清秀同志對項目建設的質量極為重視,她經常深入工程第一線,親自檢查,嚴格要求,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項目決不留情面。1998年冬天,她頂著刺骨的山風,邁上修建中的桑植香子溪渠道。誰知用腳一踩,有的地方水泥就垮了。她嚴肅地批評了施工負責人,責令工程立即全部返工。她說:“這樣的質量,怎么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子孫后代。”后來,她又去了三次,仔細檢查工程質量。這條渠長4200米,每次都要來回走一遍,仔仔細細地檢查。

對項目資金的管理,她慎之又慎。她經常告誡同志們:“以工代賑資金是救命錢,是高壓線,誰也不能亂碰。”她到基層檢查工作,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是查賬本,一筆一筆核對。白天看不完的,就抱回招待所晚上看,天氣冷就坐在被窩里看。別人說:“干嘛勞這個神。”她說:“國家的錢從我手上過,必須每筆都真正用到扶貧上,否則,我們就是犯罪!”有一次,她發(fā)現(xiàn)一個縣挪用以工代賑資金發(fā)工資,當即找到縣領導,要求“半月之內,資金必須歸位”。幾天后,這個縣報告她說,資金已全部歸還,她還不放心,直至看到縣里的轉賬憑證,仔細審核后才放下心。還有一個縣,動用以工代賑資金買了一輛車,她知道后非常生氣,說“項目資金是搞建設的,不是用來享受的,你們要么還錢,要么賣車”。最后縣里只好把車賣掉,將資金歸還。

從這些事情中,她認真總結資金管理經驗,加強制度建設,增強責任約束。她常說:“有管理才有規(guī)矩,有管理才有效益。”她根據(jù)國家每一批以工代賑計劃的不同特點和政策要求,先后制定了七個管理辦法。為了加強資金管理,便于對每一項支出進行核查,她和財政廳的同志研究后,提出了嚴格的財務管理辦法。為了規(guī)范以工代賑的財會工作,她經過近3年的調研,擬訂了《湖南省以工代賑財會工作暫行規(guī)定》。為了搞好計劃系統(tǒng)以工代賑的財務管理,她編纂教材、登臺授課。

龍清秀同志深切地感到,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認真搞好規(guī)劃。在她的主持下,湖南省先后制定了七個以工代賑專項規(guī)劃,既有力地貫徹了中央的政策,又結合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新的開發(fā)思路。通過研究,她注意到,湖南省貧困縣主要分布在武陵雪峰山區(qū)、井岡山區(qū)、南嶺片區(qū),貧困成因各不相同,她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措施。譬如,在制定“九五”規(guī)劃時,她提出,武陵山區(qū)要重點加強農田水利等設施建設,雪峰山區(qū)應著力解決交通閉塞問題,南嶺山區(qū)主要考慮水源點建設,緩解水資源缺乏的瓶頸,井岡山區(qū)重點發(fā)展山區(qū)特色產業(yè)。這些意見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基層廣大干部群眾的歡迎。

龍清秀同志能在以工代賑的工作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與她堅持不懈地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是分不開的。她常說:“當公仆,搞服務,既要肯做事,還要會做事,這就得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熟悉有關業(yè)務。”以工代賑工作涉及到水利、交通、通信、農業(yè)、林業(yè)等眾多行業(yè),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她經常隨身攜帶有三個本子:一個本子記政策,主要摘錄中央和省的有關以工代賑、扶貧工作的政策文件;一個本子記情況,主要是記錄她平時下基層實地調查的第一手資料;一個本子記心得,主要是記錄專家講課和自學心得體會。為了提高業(yè)務知識,她要求以工代賑辦公室做到“三個一”,即:每人每年要寫一篇好文章,每季度要讀一本好書,每月要組織一次業(yè)務討論會。這對提高大家的業(yè)務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后來又把這個辦法推廣到全省以工代賑系統(tǒng)。現(xiàn)在,全系統(tǒng)每年都要開一次現(xiàn)場經驗交流會,辦一次專業(yè)培訓班,搞一次業(yè)務研討會。

以工代賑工作涉及到上上下下的部門多,需要組織協(xié)調的事也多。她把工作看成是服務,不僅辦事態(tài)度好,熱情高,而且善于管理,同各部門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她要求大家,基層的同志來辦事,不管事情辦得成辦不成,都要“請個座,倒杯茶,說聲謝”;與其他部門同志合作要堅持三個原則,“有情況要通報,有矛盾不回避,作決策先協(xié)商”,這樣工作起來才順當。她經常組織有關部門聯(lián)合調查,聯(lián)合辦公,把各方面的力量匯聚起來,共同做好工作。她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總結,逐步探索出符合當?shù)貙嶋H的以工代賑工作新路子,基層的同志稱贊她是“農村通”,以工代賑系統(tǒng)的同志講她是“活字典”,領導同志說她是扶貧領域的“行家里手”。

二、作風深入,求真務實,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龍清秀同志長期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間,把群眾的事情當作大事。她知民情,解民憂,幫民富,得民心,把個人奮斗的目標和群眾的根本利益緊緊結合在一起,幫助貧困地區(qū)的人民解決交通、通訊、飲水、灌溉等實際問題,促進了貧困地區(qū)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知民情——真正了解和體恤人民群眾的疾苦。龍清秀同志不滿足于僅僅坐在辦公室聽匯報,而是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用于調查研究。15年來,她常常不畏艱險,在崇山峻嶺中踏勘,足跡遍及三湘四水,每年下鄉(xiāng)都在100天以上,為基層和群眾解決了大量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桑植縣她去了38次,隆回縣去了29次,永順縣去了24次。64歲的古丈縣以工代賑辦公室原主任魯開玉說:“全縣189個村,她跑了60%,最偏最遠的地方都去了。我也參加工作幾十年了,像她這樣負責,對老百姓這樣有感情的干部見得少。”安化縣以工代賑辦公室蔣應巖主任回憶道:“清秀同志每年都要來安化1~2次,檢查、指導以工代賑扶貧工作。每次來,都是把工作安排得十分緊湊,抓緊時間盡可能多地深入項目現(xiàn)場、深入群眾,走遍了全縣30多個鄉(xiāng)鎮(zhèn),她給安化人民辦了許多實事。”龍清秀對每一個貧困縣、每一項工程都了如指掌。每一個以工代賑工程,從項目立項開始,直到竣工驗收,她都要去好幾次,甚至驗收完了,她一有空還要回去看看效果怎么樣。新化縣以工代賑辦公室原主任周本道深情地說:“龍主任每來新化,不要我們做好多書面匯報的準備,也不要求領導陪同,只強調要去實地察看。到現(xiàn)場看了,只要以工代賑工程過得硬,老百姓滿意,她就喜笑顏開。如果工程沒搞好,群眾有意見,她就直言不諱,嚴厲批評。”

解民憂——自覺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桑植縣橋自彎鄉(xiāng)原是個有名的缺水鄉(xiāng),每遇干旱,縣里只好用汽車從幾十公里外給學校和農民送水。群眾用水往往是一瓢水先洗菜,再洗臉洗腳,最后喂牲口。因為缺水,留下了許多的人間遺憾。有一年,一個剛過門的媳婦挑了一擔水,走了半天才回到家,快進屋的時候,一個跟頭下去,水全潑掉了。她丈夫說了她幾句,媳婦賭氣離家出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龍清秀同志聽到這個故事后,心情非常沉重,她來到橋自彎,和當?shù)馗刹咳罕娨黄鸱皆綆X,查找水源,幫助群眾興建了飲水工程。當清洌的泉水從20多公里外流進農家的時候,群眾自發(fā)地敲鑼打鼓,鳴放鞭炮,慶祝以工代賑給人民帶來的實惠。1998年夏天,新化縣鳳陽村支部書記找到龍清秀,反映他們村解放50年了,至今沒通公路,一千多村民都是靠肩挑背負、翻山越嶺,村里人多半一輩子都沒出過大山,要求幫助把10公里山路打通。龍清秀同志認真核實了情況,及時進行了立項,安排了資金。2000年10月份,清秀同志躺在病榻上,仍惦記著該村的通路問題,對辦里一位去新化出差的同志說:“有時間的話,到鳳陽村去看看,路是不是通了,還有什么困難。”

幫民富——把幫助貧困地區(qū)脫貧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1991年11月上旬的一天,寒風呼嘯,大雪紛飛。龍清秀來到素有“湖南西藏”之稱的隆回縣小沙江瑤族聚居地。她走進瑤民沈自課家,看到她的全部家當一根扁擔就能挑著走,心情十分沉重。她找當?shù)馗刹咳罕娮劊涍^反復研究論證,為他們選擇了一條通過發(fā)展中藥材脫貧致富的路子。經過幾年努力,小沙江的中藥材種植總面積達到12萬畝,成為全國第六大中藥材生產基地。其中僅金銀花一項就實現(xiàn)人均增收600元,大部分特貧戶擺脫了貧困。瑤族同胞深情地說:“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全搭幫龍主任。”龍清秀在桑植縣兩河口鄉(xiāng)田家村考察時發(fā)現(xiàn),村民席本耀家種有8畝湘南黃梨,一畝年收入能達到5000元,相當于當?shù)?0畝稻田的收入。龍清秀說:“你的路子走得對,能不能做個典型,把周圍的貧困戶帶動起來,一起搞山地開發(fā)?”她住在席家,與村民一起算種梨與種稻田的對比賬,由此提出“能人承包,大戶經營,帶動特困戶”的模式。短短幾年,席本耀自己種梨子,還指導13戶貧困戶開發(fā)果木林,全組的人都富了起來。縣委縣政府推廣了這一經驗,現(xiàn)在全縣果木發(fā)展到10萬多畝,成為縣里的支柱產業(yè),農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

得民心——把群眾放在心上的人,群眾才會真正把她記在心里。一個普通的國家公務員去世了,卻使三湘為慟,四水含悲,人們爭相傳誦著她的名字。龍清秀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龍清秀在桑植縣官地坪鎮(zhèn)幫助實施改田造地工程,共完成造田4293畝,使全鄉(xiāng)人民受益。1999年2月,該鎮(zhèn)黃家臺、青佛山等村的村民自發(fā)地做了一塊記載龍清秀功績的木碑。龍清秀知道后,立即打電話給縣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向延清,嚴肅地說:“以工代賑是黨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地區(qū)人民的關懷,我不過是在這個崗位上做了一點應該做的工作,要記應該記住黨,感謝黨。這是個嚴肅的政治問題,請你們立即將紀念碑撤掉。”縣里派人到黃家臺做群眾的思想工作,群眾只好將木碑撤掉,自覺挑沙背石,捐工捐料,在黃家臺村的山坡上,鑄刻了“以工代賑,利國利民”八個六米見方的大字,幾里路外都能看得到。群眾從龍清秀同志身上,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看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看到了我們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隆回縣曉陽溪村黨支部書記謝玉禮說,我們看明白了,只要像龍主任那樣做人做事,群眾就會跟我們一條心。

三、清正廉潔,甘于奉獻,體現(xiàn)出共產黨人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崇高品格

龍清秀同志清清白白地做人,扎扎實實地工作,廉潔奉公,舍己為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廣大公務員用好手中權力、當好人民公仆樹立了榜樣。

龍清秀同志擔任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每年經手的項目資金數(shù)以億計,她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謀私利。龍清秀妹夫的單位發(fā)不出工資,她妹妹想讓她出面給縣領導打個招呼,給他換個單位。龍清秀耐心地說:“現(xiàn)在下崗的不止他一個人,幫他調動了工作,別人怎么看咱?”1997年,她公公在鄉(xiāng)下去世,辦公室派車送她回家奔喪。回來后,她硬是交了200元的租車費。后來審計廳的同志查賬時看到了,都豎起大拇指說:“龍主任不簡單,過得硬!”1998年,龍清秀的兒子從湖南商學院畢業(yè),家里的親戚勸她說:“你只有一個孩子,無論如何也得給他找一個安穩(wěn)的正式工作。”龍清秀說:“年輕人應該讓他自己去奮斗,我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兒子安排工作。”

龍清秀同志待人和氣,從不拿官架子壓人,但在工作中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從不拿原則做交易,即便對家鄉(xiāng)、對親人也毫不例外。龍清秀的老家在古丈縣桐木村,有一次村干部找她,想打通一條出山的公路,她婉言拒絕了,說:“家鄉(xiāng)窮,鄉(xiāng)親們苦,我心里清楚,但古丈縣目前不是國家貧困縣,以工代賑資金不能往那兒用,請你們諒解。”她的表哥曾對別人拍著胸脯說:“我和清秀從小一塊兒長大,跟她要點項目資金,多少得打發(fā)點!”他千里迢迢來到省城,龍清秀對他說:“政策是國家定的,我沒這個權,也不能破這個戒!”

龍清秀同志在日記中寫道“人格比生命更重要”。正是有了這種信念,她宴請不到、送禮不要,體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對別人送的禮金,她一概嚴辭拒絕,如數(shù)退回。她常說:“有的人為了錢,最后身敗名裂,不值得。守住清廉,心里踏實。”她兒子回憶說,像她這樣的工作,各種應酬應該很多,可她基本上都不去。只要她不出差,就必定為家人做好每一餐飯。她去世前住院期間,一些基層干部和親朋好友來看她,送了6000元錢。她對來探望的湘西自治州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郭漢輝說:“大家誠心來看我,送我這些錢,在病床上推辭不掉,上交又怕傷了感情,請你代我捐給學校,供窮孩子讀書用吧。”

龍清秀堅持廉潔自律,為自己設了“三關”。第一道是門衛(wèi)關,對那些上門送禮的人,她先是囑咐傳達室的門衛(wèi)擋住。73歲的蹇福斌老人,在龍清秀所在的住宅區(qū)當了9年門衛(wèi)。他說:“小龍千叮嚀、萬囑咐,如果有來送禮的,就說我不在。”第二道是家屬關,送禮的人門衛(wèi)擋不住,再由他的兒子和丈夫出面擋。第三道關是她自己,如果實在推辭不掉,她就折價退款。一次,沅陵縣一位領導知道龍清秀到縣里來了,晚上去住地看她,順便給她帶了點臘肉和兩條煙。龍清秀推辭不過,只好收下了。可事隔不久,這位同志卻收到龍清秀寄來的200元錢。他有些生氣,打電話給龍清秀:“我現(xiàn)在又沒有分管這項工作,不是要求你辦什么事,這只是我作為私人朋友的一點心意。”龍清秀解釋說:“我就是要養(yǎng)成這個習慣,誰的東西也不收。不然關系好的收了,那跟誰又關系不好呢?”

龍清秀同志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每次出差,她總是要求在機關招待所或食堂用餐,住宿標準也很低。她出差去北京舍不得進賓館,只住辦事處或招待所。到縣里檢查工作,縣里同志看到她工作任務重,找她的人又多,想給她安排個套間,她婉言謝絕,說:“這樣住一晚,老百姓能吃一年吶。”她下基層總是要求吃食堂,一次沅陵縣的同志多炒了幾個菜,她不肯吃,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是做扶貧解困工作的,每次端起飯碗,都要想一下還有不少人吃不飽飯,在挨餓呢。”1996年,她晚上住在村民席本耀家,席本耀捉來一只老母雞,準備招待龍清秀。她看見了,急忙抓住席本耀的手說:“母雞是生蛋換油鹽的,千萬不能殺。你不殺母雞,我留下來吃飯;你要殺,我就走!”當晚,就和席本耀一家人吃了點苦瓜、絲瓜和酸菜。

龍清秀同志平時省吃儉用,可當貧困地區(qū)老百姓遭遇困難或不幸時,總是熱情捐資相助。她用的梳子是從地攤上買的,2元錢一把,她都覺得貴了。平時,她的服裝再普通不過,都是幾十元錢一身的。惟一一套200多元的化纖西裝,是專門上北京時穿的。彌留之際,她對守候在身旁的妹妹說:“妹妹,我要穿本色衣。”“本色衣”就是她平時喜歡穿的8元錢一米的白色土布內衣。龍清秀同志對自己很節(jié)儉,對貧困地區(qū)的人民卻很“慷慨”。1973年,25歲的龍清秀作為省扶貧隊員,曾到隆回縣金石橋鎮(zhèn)曉陽溪村蹲點近一年。20多年來,龍清秀心里一直牽掛著這個村,1995年,聽說老隊長羅崇戊得了心臟病,龍清秀托人送去藥和100元錢。兩年后,她到隆回開會,還記得這事,又托人送來幾盒藥、幾斤糖和一大包橘子。1994年4月,龍清秀同志到桑植縣獅子坪檢查工作,看到村民李紅梅因不幸翻車,頭部受傷,當即送去1000元錢,并叮囑她好好養(yǎng)傷。白水坪組村民聶平安家連續(xù)兩次失火,一家3口住在巖洞里,孩子輟學在家,龍清秀送去500元錢,催他趕快送孩子重返校園。

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到最后一息

由于長年在外勞碌奔波,風餐露宿,龍清秀同志身體一直不太好,患有風濕性關節(jié)炎,還有嚴重的哮喘,做過膽切除手術。但她每次都叮囑同志們,千萬不能講她身體不好,生怕基層的同志知道后,不讓她去多走走,多看看。支撐她頑強工作的,是她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高度責任心和使命感,是她對以工代賑事業(yè)的一片赤誠。由于經常下基層,經常在工地上跑,多次奔赴抗洪救災第一線察看險情,也經常會遇到危險。她三次遭遇車禍,但仍不畏艱險,堅持長期深入實際、深入基層。

2000年4月,龍清秀同志對自己的病情有所察覺。她感到身體不適,覺得胸部有個腫塊。正好那時,中央做出了西部大開發(fā)的重大決策。龍清秀既興奮,又焦慮,成天想著湖南怎么辦,湘西怎么開發(fā),整天忙于向黨組匯報,制定有關方案。一連幾個月下來,她都沒有休息過,有時通宵加班,自己的病也就拖下了。組織上多次要求她去醫(yī)院檢查,她總是推辭說:“要是動個手術,至少要幾個月,現(xiàn)在工作哪脫得開?”

去年7月份,國家正式確定湘西自治州享受西部開發(fā)的優(yōu)惠政策,龍清秀同志又忙于研究規(guī)劃,制定措施,經常上北京匯報,下基層調研,忙得不可開交。10月8日,她實在頂不住了,才抽空匆匆去醫(yī)院檢查,這時才發(fā)現(xiàn)已是癌癥晚期,醫(yī)生強制她住院治療。在省計委黨組的再三催促下,才住進了醫(yī)院。但她仍放心不下工作,堅持在病榻上看材料,聽情況,經常向來看她的同志詢問工作進展。她的主治醫(yī)師說:“我看過數(shù)不清的病人,像這樣忙的,還是頭一個!”

12月27日,湖南省召開了全省以工代賑規(guī)劃座談會,她帶病堅持在會上作主題報告,劇烈的咳嗽使她的發(fā)言無法繼續(xù)下去,但她仍堅持參加完會議才回醫(yī)院。會后,單位的同志把全省各地以工代賑“九五”總結和“十五”規(guī)劃匯編成冊,請她過目。春節(jié)期間,她仍捧著稿子天天看,把71萬字的書稿修改得密密麻麻。大年除夕,她還三次打電話給湘西自治州以工代賑辦公室主任郭漢輝,核實有關數(shù)據(jù)。

今年2月8日,因病情急劇惡化,龍清秀同志不得不第二次住進醫(yī)院,這時癌細胞已轉移到肝部和肺部,肝腹水和劇烈的咳嗽無情地折磨著她。2月9日,她還和以工代賑辦的同志們在病榻前研究工作,最后語重心長地說:“聚在一起是緣分,大家要團結共事。”2月14日,聽到她病危的消息,省以工代賑辦的同志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她跟前,這時她已深度肝昏迷。同志們圍在病床邊輕輕呼喚:“龍大姐!龍大姐!”只見她手在顫,肩在抖,嘴唇一張一張,她極力想說些什么,但終究沒有說出來。2月15日上午8時31分,龍清秀離開了她熱愛的事業(yè),離開了她日夜牽掛的貧困地區(qū)人民。

聽到龍清秀同志去世的消息后,數(shù)百名老少邊窮地區(qū)的各族干部群眾自發(fā)趕來,只為最后看她一眼;遺體告別儀式原定上午九時五十分開始,可從早上七點半起,吊唁的人群就陸續(xù)趕來,工作人員趕制的600朵小白花一會兒就發(fā)完了,原定兩三百人的規(guī)模突破了千人。就像送別自己的親人一樣,人人傷心垂淚,個個泣不成聲。許多人悲戚地說:“龍主任是為老區(qū)人民累死的呀!”這淚水是人民群眾從內心深處涌出的無限深情,是對黨的好女兒龍清秀的最高評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高尚的人格緣于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圣潔的心靈。她的高尚品德和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在她身上發(fā)揚光大的結果,是我們黨長期培養(yǎng)教育的結果,同時也是像她那樣長年奮斗在以工代賑戰(zhàn)線的同志們相互影響、相互激勵的結果。她是廣大計劃系統(tǒng)干部的一個縮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龍清秀同志以實際行動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江總書記提出的,黨員干部“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xiàn)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應該留點什么”的人生課題。她的精神、她的品格、她的作風,將永遠值得計劃系統(tǒng)干部乃至所有國家公務員學習,永遠銘記在各族人民的心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昌县| 英吉沙县| 遂平县| 青神县| 嘉定区| 碌曲县| 旺苍县| 交口县| 卫辉市| 英吉沙县| 石景山区| 霍山县| 石泉县| 白山市| 凤凰县| 新乐市| 扎兰屯市| 瑞昌市| 崇州市| 克山县| 武鸣县| 泸西县| 宝兴县| 朝阳县| 常熟市| 通海县| 景洪市| 扶绥县| 岳阳县| 界首市| 丹东市| 若羌县| 德庆县| 玉山县| 二连浩特市| 兰西县| 双江| 大方县| 张家港市| 宁河县|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