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龍清秀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材料

◆ 情系貧困地區 心想人民群眾

李學斌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是湖南省計委以工代賑辦公室副主任李學斌。龍清秀同志生前是我們以工代賑辦的主任。

以工代賑,是一種特殊的扶貧方式,就是政府拿出資金或物資,幫助貧困地區和災區興建基礎設施,群眾參與勞動,獲得報酬。以這種方式扶貧,是一項既輸血又造血、既治標又治本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作為一名出身于貧困地區的苗族女干部,自打1985年走上扶貧崗位的第一天起,龍清秀就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寫了一條座右銘:“群眾高于一切,責任重于泰山。”當時,她看到的統計資料是,湖南省還有118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在湘西,她看到一個農民家里所有的家當,一根扁擔就能挑走,她心痛了,她震驚了!她多次對身邊同志說:“貧困地區的鄉親這么困難,我們寢食難安啊!黨把這個重任交給我們,老百姓在期待著我們,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

可真要把這些問題解決好,又談何容易!

古丈縣的斷龍山下,居住著一萬多土家同胞。那里是典型的溶巖地帶,有山卻無水,十年九干旱。離這里20公里以外有座龍洞山,海拔1600米,山腰長年有一股清泉直瀉而出,千百年來人們只能隔山望“水”興嘆。解放后,當地干部群眾曾數戰斷龍山,幾度懸崖取水,都未能如愿。

聽了縣里的介紹,1991年臘月,龍清秀來斷龍山考察。那天正趕上下大雪,斷龍山懸崖高聳,一不留神就可能墜入萬丈深淵。縣領導勸她別去了,她卻說:“我要是不去,那不成了拍腦袋、瞎決策?”

風雪山川,坡陡路滑,同行的男同志都有些挺不住了,而她卻攀著巖石一步步爬上去,又扯著茅草慢慢滑下來。從早上8點走到下午4點,龍清秀摔得一身泥一身水,腳底磨起了好幾個大血泡,當晚就病倒了,但她始終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

經過五年艱苦奮戰,堪稱當代“紅旗渠”的百里引水渠——接龍渠終于建成了。當清亮亮的渠水流入干涸的田野時,鄉親們眼中閃動著感激的淚花,高呼“共產黨好,共產黨萬歲!”。從此,這個有名的貧困山鄉,變成了古丈縣有名的“糧倉”。

龍清秀常年奔波在貧困山區,一年365天,每年有上百天在基層。在她車上有個裝鞋的車斗,里面常有布鞋、球鞋、雨靴三種鞋,無論寒冬還是酷暑,無論刮風還是下雨,都阻擋不住她前行的腳步。差不多每個以工代賑項目,她都要親自考察。十幾年來,龍清秀幾乎走遍了湖南省所有的邊遠貧困鄉村,有人作過統計,桑植縣她去過38次,隆回縣29次,永順縣24次。可很少有人知道,這位渾身仿佛有使不完勁的女干部,患有哮喘、關節炎等多種疾病,還做過膽切除手術。常年在崎嶇山路奔波,她曾遭遇3次車禍,埋下了日后重病的隱患。

龍清秀的老家在湘西,那里有她年邁的母親和兄弟姐妹。可她公務繁忙,多次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母親聽說她到了吉首,就去找她。見到白發蒼蒼的母親,她止不住涌出淚水:“娘,不是女兒不想你,是我的工作確實脫不開身啊!”。

作為一名扶貧工作的領導干部,龍清秀知道,以工代賑不光是搞幾個項目,更重要的是科學決策,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為了掌握情況,做好工作,不論走到哪里,龍清秀總是隨身帶著三個本子:一個摘錄中央和省的有關政策;一個記錄她調查的第一手資料;還有一個記錄專家講課和心得體會。幾年下來,全省31個貧困縣需要解決哪些根本問題,她都如數家珍。在實踐中,她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湖南實際的工作方法,基層的同志稱贊她是“農村通”,同行稱她是“活字典”,領導說她是扶貧的“行家里手”。在她的主持下,湖南省先后制定并實施了七個以工代賑專項規劃。到2000年,全省貧困人口已下降到了130萬。龍清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貧困村民的心中,樹立了一座愛崗敬業、勤政為民的豐碑!

龍清秀負責以工代賑工作,每年擁有幾個億的項目資金審批權,但她嚴守紀律,秉公辦事,從不以權謀私。她經常告誡同志們:“以工代賑資金是救命錢,誰也不能亂動。一定要把這筆有限的資金管好、用好,使它發揮最大的效益。”她到基層檢查工作,不單是聽匯報,還要查賬本,察看每一筆錢是不是真正用到了以工代賑項目上。她還經常叮囑基層管項目的同志:“項目資金是用來扶貧,用來搞建設的。浪費一分錢,對國家是失職,對貧困地區人民是犯罪!”

龍清秀同志不徇私情,從不拿原則做交易。她惟一的兒子陳云龍,大學畢業4年了,至今仍在一家私營企業打工。有一次,她老家的一位干部來找她,想打通一條出山公路,她婉言拒絕說:“家鄉窮,鄉親們苦,這我清楚,但你們不是國家貧困縣,目前還不能享受以工代賑的政策,請你們諒解。”她的表哥龍巴五,拍著胸脯說:“我跟清秀從小一塊長大,我向她要點項目資金,多少得給一點。”他千里迢迢來到省城,龍清秀對他說:“表哥,政策是國家定的,總不能盡把好事往自己家里做呀!我沒有這個權,也不能破這個例!”回到家里,龍巴五沒好氣地說:“我那表妹,還是那死性子,油鹽不進。”

龍清秀同志清正廉潔,一身正氣,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她為自己廉潔自律設了“三道關卡”:第一關是門衛關,對那些上門送禮的人,她先是囑咐傳達室的門衛擋住。第二關是家屬關,她的兒子和丈夫因為拒收禮物還得罪過不少人。第三關是她自己,堅持宴請不到、送禮不要。即使在她病重住院期間,同志們送給她的營養費,她也如數交給了湘西自治州以工代賑辦主任,并拉著他的手說:“大家誠心來看我,我在病床上推辭不掉,請你將這些錢捐給學校救助貧困孩子上學吧。”

龍清秀同志生活簡樸,多少年來一直保持著樸素的本色。每次出差,她總是要求住機關招待所,在食堂用餐,到北京出差也舍不得住賓館,經常住地下室招待所。有一次,她到沅陵縣考察,當地的同志多炒了幾個菜,她不肯吃,并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是做扶貧工作的,不要弄得這么鋪張,我們的幫困對象還有不少人在挨餓呢。”

2001年2月14日,也就是龍清秀去世的前一天,她已不能說話了。妹妹龍清蓮想為她換下汗濕的襯衫。龍清秀使勁抓住自己的襯衣,搖了搖頭。妹妹明白了,姐姐平時最愛穿的是這種8塊錢一米的土布做成的“本色衣”,她要穿著“本色衣”離開這個世界!去世以后,幾個妹妹含著淚來到家里給她找衣服,她們打開衣柜,里面空空的,除了幾件舊衣服外,找不出一件像樣的新衣來。這就是一個手握實權的政府公務員!這就是一個生前審批過20多億資金的計劃干部!這就是她們在省城的姐姐!她們放聲大哭,花了300元錢為龍清秀買了一套她生前從沒穿過的好衣服。

是龍清秀觀念落后,不會享受嗎?不是。她把一顆心全放在了貧困群眾的身上。當群眾有困難的時候,她總是慷慨解囊。桑植縣的李紅梅翻車受傷,她送去1000元;古丈縣的張東林家失火,她又送去1000元;還給沅陵縣的宋澤江同學資助600元,使他終于圓了大學夢……。這一筆筆數字,無不浸透著龍清秀對貧困群眾的深情厚意。從龍清秀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心系群眾,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才會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戴。

早在2000年4月,龍清秀就感覺身體不適,那時,國家做出了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她既興奮,又焦慮,成天想的是湖南怎么辦?湘西怎么開發?自己的病也就拖下了。7月份,國家正式確定湘西自治州享受西部開發的優惠政策,她又忙于研究規劃,制定措施。10月8日下午,她實在頂不住了,在省計委領導的再三催促下,才抽空去醫院檢查,這時才發現已是癌癥晚期。在醫院,她仍放心不下工作,堅持在病榻上看材料,聽匯報。她的主治醫師說:“我看過數不清的病人,像她這樣忙的,還是頭一個。”12月,病情稍有好轉,她就回到單位忙著籌備全省以工代賑規劃座談會。會上,劇烈的咳嗽使她無法做完報告,但她還是堅持開完了會。會后,她又對《湖南省以工代賑工作回顧與展望》書稿進行審閱,春節期間,也天天捧著稿子看,把71萬字的書稿修改得密密麻麻。大年初一,她還三次打電話給湘西自治州核實有關數據。去年2月8日,病情急劇惡化,她不得不第二次住進醫院,這時,癌細胞已轉移到肝部和肺部。2月9日,她把辦公室的同志叫到病床前,輕輕地對我們說:“聚在一起是一種緣份,大家要團結共事。”沒想到這竟是她留給我們的最后一句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價值在于創造,在于奉獻。龍清秀同志用自己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的品格、人格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行動,模范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扶貧事業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清秀同志,您知道嗎?當您離去的時候,成百上千的群眾忍痛含悲,千里迢迢趕來為您送別;在湘西一些偏僻的山村里,有些村民甚至在家中供奉牌位,像祭奠祖先一樣祭拜您;清秀同志,您知道嗎?在隆回縣曉陽溪村,兩千多村民按照當地的習俗,列隊走在你當年帶領大家修建的河堤上,一路呼喚著你的名字:“龍大姐啊,你回來吧!”山川回應,悲聲震天!

我們的好主任,您放心吧。今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貧困地區群眾生活,加大了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正一步步變為現實。我們一定以您為榜樣,踏著您的足跡,牢記肩上的責任,在扶貧攻堅戰場上,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輝煌業績,這,就是我們對您的最好眷念!

謝謝大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水城县| 深州市| 会昌县| 涪陵区| 德格县| 印江| 昌吉市| 军事| 元氏县| 旺苍县| 米林县| 长武县| 海原县| 安岳县| 邓州市| 武义县| 北宁市| 栾城县| 博乐市| 东方市| 康保县| 深圳市| 徐水县| 寿阳县| 仪陇县| 农安县| 汝州市| 孟连| 上杭县| 澎湖县| 孝昌县| 青海省| 津市市| 赤峰市| 汝南县| 凯里市| 柞水县| 车致| 德昌县|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