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陛下三思啊!
- 讓你拯救大明,你打造了無上仙朝
- 我菜故我在
- 2048字
- 2023-12-21 20:39:00
朱由校登基之前已經往遼東、邊關輸送了兩百萬多萬兩白銀。
以及各種武器裝備,甚至各種提高修為的藥材。
但是現在失去的領地依舊沒有拿回來。
這也是這些大臣激憤的原因。
這些錢要是拿去其余地方,就很可能落在了他們口袋。
給了一群兵痞子,斷了他們的財路,能不彈劾熊廷弼嗎。
這可是兩百多萬兩的白銀,以及數十萬兩精進修為的藥材。
朱由校看著這滿朝大臣,握了握手,要不是需要這些人以及他們背后的人治理天下,
早就讓魏忠賢下手抓了起來。
今天此情此景,完全是在逼宮。
其中彈劾熊廷弼的,不僅僅是東林黨,還有浙黨與齊黨諸多黨派。
占據了半數之上。
這時候,尚寶司司承袁可立站了出來,說道:
“陛下,諸位大臣,且聽我一言。”
眾人一看,是袁可立,原本喧鬧的朝堂有些安靜了。
袁可立算半個東林黨人,政治與軍事在萬歷朝已經驗證了自己的能力,
到了泰昌皇帝上位,才提拔重用。
朱由校聽到是袁可立,也好奇的看了一眼,
此人算得上一位能臣與統帥,打后金是一把好手。
對于局勢也是洞若觀火,在后世評價很高。
熟讀明末歷史的朱由校已經有了想法。
朱由校說道:
“說。”
袁可立說道:
“陛下,諸位大臣,薩爾滸之戰之后,我們在遼東已經沒有了絕對的優勢。
努爾哈赤已經一品巔峰,背靠東北,有源源不斷的人參與野獸獸肉提高武功修為,其麾下近十位一品高手,二品高手不知凡幾,軍隊戰力已經今非昔比。
如果熊將軍不把天階功法傳授給核心將領,那么在尖端力量我們將會占據絕對的劣勢。
此其一。”
袁可立頓了頓,繼續說道:
“其二,之前邊軍欠了不少軍餉,這次陛下內帑的也只是彌補了之前的欠下的軍餉,
而藥材才運送過去不足兩個月,軍隊軍卒消化這批藥材,形成戰力最少要三個月以上,
區區兩月不足以見到成效。”
“其三,薩爾滸之戰之后,我朝精銳大損,熊將軍能夠在此情況穩住遼東,已經不易,加上熊廷弼將軍熟悉遼東防御,如果換帥恐怕不利于遼東穩定。
所以微臣建議,暫時不撤去熊將軍職位。”
袁可立說得有板有眼,句句在理,一時間不少人不知道說什么。
特別是東林黨的人,你袁可立可是東林人。
與袁可立的至交好友高攀龍此刻氣得手指發抖。
要不是袁可立與自己是好友,現在他們早就一起彈劾袁可立了。
而齊黨與浙黨一臉懵逼,這個袁可立,蓮舌生花。
說出來的幾點確實是無可辯駁。
朱由校聽完,覺得確實不錯,不愧是讓滿清忌憚的人,
滿清文字獄,把袁可立所有傳記與著作全部封殺,乾隆時期某個人不小心記載了袁可立一點點消息,差點全家被殺頭。
朱由校說道:
“那依愛卿的看法,朕當如何?”
袁可立在歷史上,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天啟皇帝的半個老師。
袁可立好像早有對策,說道:
“陛下,微臣這幾日已經有了好幾點對策。”
朱由校頓時來了興趣,說道:
“愛卿但說無妨。”
袁可立猶豫了一下,說道:
“陛下,微臣以為我們首先做的就是核對京營兵馬,淘汰老弱,充實京營,興練新軍。
之前京營兵馬足額應該是17萬,現在精強可用者十之一二耳,改革迫在眉睫。”
此話一出,不僅是文官變色,大明勛貴也是集體變色。
這話是能說出來的嗎?
啊?
你小子,是不是想死?
這里面的利益關系知道涉及多少人多少王公大臣嗎?
要是查出來,多少人得進錦衣衛的大牢。
朱由校給了袁可立一個鼓勵的眼神,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袁可立繼續說道:
“其二,天階武功秘籍傳授忠臣可靠的核心將領,提高尖端力量。
尖端力量的多少在大決戰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對于袁可立第二點,不少人心思各異,要是能夠讓自家人學到皇家一本天階武功秘籍就好了。
只見袁可立滔滔不絕的說道:
“其三,多儲資糧,以防未然。籠天下鹽鐵之利,城守之計,以食為本,則糧餉之儲不可不預目。
其四,破格用人,以期實用。自東事屢敗,而文臣武臣相繼陷沒,邊軍一品高手數量不能形成絕對碾壓,只是與后金持平,
我們面對的還有蒙古以及江湖門派。”
朱由校說道:
“江湖門派日益壯大,門中高手一品之數加起來甚至能夠與朝廷比擬,
愛卿,你說這些門派...。”
袁可立說道:
“陛下,微臣以為,拉攏一批忠心的,比如武當;打壓一批心懷異心的,比如日月神教,其余所謂中立的,應該震懾他們,關鍵時候殺雞儆猴。
待到京營軍力形成,就可以以摧枯拉朽之勢平了他們。”
朱由校聽到這里,說道:
“好。”
這時候滿朝文武心懷各異。
誠然袁可立的韜略不錯,但是侵犯的利益可不是一家,而是朝廷多家,甚至是背后的世家大族、王公貴族。
那些江湖門派與地方家族也勾結密切,利益鏈早就形成,滅一家,損失的不僅是大量的田產,還有隱匿的人口戶籍。
這時候,袁可立繼續說道:
“治大國如烹小鮮,只要陛下不尋仙問道,二十年之內,大明將會不遜色于漢唐盛世。”
說到這里,在場的大臣全部不約而同的說道:
“陛下,尋仙問道不可求,惜年秦皇、漢武帝、唐太宗都是尋仙問道而死,陛下三思啊。”
“陛下三思啊!”
朱由校冷笑,前幾天修仙的消息還是傳了出去。
“陛下春秋鼎盛,不可尋仙問道啊。”
內閣首輔,東林領袖劉一燝帶著大臣齊齊跪拜說道。
仿佛就要給朱由校打上一個尋仙問道的標簽,
經過他們忠臣的勸諫,朱由校迷途知返,從而收獲一批仕林的聲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看看,皇帝都聽我們,你們跟我混,不會虧待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