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以后,田蚡出了停車門,招呼韓安國同乘一輛車,生氣地說:“我和你共同對付一個老禿翁,你為什么還模棱兩可,猶豫不定?”韓安國過了好一會兒才對田蚡說:“您怎么這樣不自愛自重?他魏其侯毀謗您,您應當摘下官帽,解下印綬,歸還給皇上,說:‘我以皇帝的心腹,僥幸得此相位,本來是不稱職的,魏其侯的話都是對的’。像這樣,皇上必定會稱贊您有謙讓的美德,不會罷免您。魏其侯一定內心慚愧,閉門咬舌自殺。現在別人詆毀您,您也詆毀人家,這樣彼此互罵,好像商人、女人吵嘴一般,多么不識大體呢。”田蚡認錯說:“爭辯時太性急了,沒有想到應該這樣做。”漢武帝派御史按照文簿記載的灌夫的罪行進行追查,與竇嬰所說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為此竇嬰犯了欺君之罪行被彈劾,讓咱們這位皇帝陛下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別監獄里。漢景帝時,竇嬰曾接收過他臨死時的詔書,那上面寫道:“假如遇到對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隨機應變,把你的意見呈報給皇帝。”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滅族,情況一天比一天緊急,大臣們誰也不敢再向漢武帝說明這件事。竇嬰便讓侄子上書向皇帝報告接受遺詔的事,希望再次得到漢武帝的召見。奏書呈送漢武帝,可是查對尚書保管的檔案,卻沒有景帝臨終的這份遺詔。這道詔書只封藏在竇嬰家中,是由竇嬰的家臣蓋印加封的。于是便彈劾竇嬰偽造先帝的詔書,應該判處斬首示眾的罪。元光四年冬天,灌夫和他的家屬全部被處決了。竇嬰過了許久才聽到這個消息,聽到后憤慨萬分,患了中風病,飯也不吃了,打算死。有人說漢武帝沒有殺竇嬰的意思,竇嬰又開始吃飯了,開始醫治疾病。
這時在長安坊間竟然有流言蜚語,制造了許多誹謗竇嬰的話讓皇上聽到,因此就在當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將竇嬰在渭城大街上斬首示眾。元光五年春天,田蚡病倒,嘴里老是叫喊,講的都是服罪謝過的話。讓能看見鬼的巫師來診視他的病,巫師看見竇嬰和灌夫兩個人的鬼魂共同監守著田蚡,要殺死他,不久田蚡驚懼而死。其子田恬繼承了爵位。元朔三年,田恬因穿短衣進入宮中,犯了“不敬”之罪封爵被廢除。元狩元年,淮南王劉安謀反的事被發覺了,漢武帝追查此事。劉安前次來朝,田蚡擔任太尉,當時到霸上來迎接淮南王說:“皇上沒有太子,大王最賢明,又是高祖的孫子,一旦皇上去世,不是大王繼承皇位,還應該是誰呢。”劉安十分歡喜,送給田蚡許多金銀財物。漢武帝自從竇嬰的事件發生時就不認為武安侯是對的,只是礙著王太后的緣故罷了。等聽到劉安向田蚡送金銀財物時,漢武帝說:“假使武安侯還活著的話,該滅族了。”按理來說田玢此次咸魚翻身后應該很好把握住自己的運,謙恭自守,禮賢下士,寬和待人。在他病重的時候,作為多年好友我也拼盡所學醫術之能試圖延長他的生命,但卻也是無力回天。田蚡死后,其子田恬繼承侯爵才四年,就因罪被廢除了爵位。咱們在很久以前,就給諸位說過田玢的故事。現在重新提出來,主要是借用來劉從戎以此例子給田千秋、魯吉陽、籍興三個人解釋命運的寓意。劉從戎講道這里,深吸了口呂宋草后,對田千秋等三人講要是會為人處世,他的運氣起碼還要往后延長挺多年。但通常說性格決定命運,田玢因為他的性格乃至自己的所作所為,最終才會有如此的結局,所以說很大程度上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田千秋聽罷恍然大悟,不由連連點頭。
接著,劉從戎喝了幾口御酒后又給田千秋、魯吉陽、籍興三個人講述了下當朝一些人物的結局,隨之引起了田千秋、魯吉陽、籍興三個人的一陣唏噓。見時間還早劉從戎則也來了興致,他笑著對這三個下屬講那我給你們講下為什么吳長信下屬的另一半官軍將士要駐扎在江州的江津吧,而那里也是咱們到了江州后必定要去的地方。有關江津后世也發生了一些故事,我在這里順便也給你們講一下。江津位于江州西南部,東鄰巴南、綦江,南靠習水,西依永川、合江,北接璧山、九龍坡、大渡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貌類型以丘陵兼低山為主,分為平階地、丘陵和低山三大基本類型。江津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價值,這主要體現在其地理位置、歷史背景和軍事設施上。首先,江津地處長江要津,是渝西川南水陸交通樞紐,這樣的地理位置使得江津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自古以來,江津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水陸交通的便利性為軍事行動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其次,江津有著悠久的軍事歷史。在明清時期,江津城就經歷了多次修繕,用磚石代替了泥土,筑成了一座軍事要地。江津古城呈橢圓形,四面都有城墻,城墻高約6米,厚約3米,周長約3356米左右。因為江津是川東水陸交通重鎮,道路四通八達,商賈云集,所以古城開設有九道城門,并在城上建有城樓、女墻、月城、城濠等附屬設施,這些都彰顯了江津在軍事上的重要地位。再者,江津還曾是南宋抗蒙英雄城,有著“天下第一坪”的美譽,這進一步體現了其在歷史上的軍事價值。此外,在現代有多家軍工企業落戶江津,這些軍工企業的存在也進一步提升了江津的軍事價值。
江津,古巴國地。夏之《禹貢》中,江津地為梁州域,商因之,周并入雍州。南齊永明五年(487年),設立江州縣。西魏,改江州縣為江陽縣,置七門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因縣城地處長江之要津而改江陽縣為江津縣。唐武德三年(620年),劃江津縣西部部分地域設置萬春縣(后改為萬壽縣)。宋乾德五年(967年),撤銷萬壽縣并入江津縣,又分置鼎山縣,不久即撤銷。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江津縣屬四川省重慶路總督府自轄的錄事司。明洪武九年(1376年),四川省設置重慶府,江津仍屬重慶。清朝,江津縣屬四川省,康熙七年(1668年),改設川湖總督,康熙十九年(1680年),又改為川陜甘總督治下川東分巡道重慶府。民國元年(1912年),重慶蜀軍政府與四川軍政府合并,設重慶撫府,后改為川東觀察使,后改川東觀察使為川東道,轄36縣,江津均在其中。民國十八年(1929年),重慶市政廳改為重慶市。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津屬四川省第三行政督查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1月,江津解放,屬四川璧山專區。1951年4月,璧山專區改稱江津專區。1968年,改為江津地區。1981年,更名為永川地區。1983年4月,撤銷永川地區并入重慶市,江津縣屬重慶市轄。1992年11月,江津撤縣設市,為省轄縣級市,四川省政府委托重慶市政府代管。1997年,設立重慶直轄市,江津劃歸重慶直轄市管轄。2006年10月,撤銷江津市,設立江津區。江津美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江津肉片、芝麻圓子、冰糖竽兒泥、冰糖藕丸、江津綠豆團等美食分別入選《中國烹飪百科全書》《川東小吃》和《川味小吃菜譜》。
與美食密不可分的江津醬油、醋、燒酒釀造技藝和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藝被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江津人杰地靈,物產豐饒,主要特產有以下幾種:
1、江津白酒
江津釀酒歷史悠久,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距今900年,江津以盛產高粱白酒享有“酒鄉”之稱。白酒制作先將整粒高粱加沸水浸泡,蒸煮糊化,攤涼;然后培菌糖化,續糟發酵,定時定溫蒸餾取酒;再經陳釀酯化,使酒質更加醇厚豐滿;最后檢驗,勾兌,裝瓶而成。整個過程貫徹勻、透、適三要求。酒液清澈透明,純凈無雜,醇厚芳香,回味甘爽。
2、江津米花糖
江津米花糖是重慶市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以優質糯米、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白糖、動植物油、飴糖、玫瑰糖等為原料,經10余道工序精工制成。產品潔白晶瑩,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膩,營養豐富,有滋陰補腎、開胃健脾等功效。
3、尖椒雞
尖椒雞采用江津本地跑山雞、朝天椒、青花椒和土菜油炒制而成。尖椒雞始于清末民初江津九龍鋪,是深受大眾喜愛的江湖菜代表之作。麻辣突出,粗獷豪放,椒里尋雞。
4、江津花椒
江津花椒,具有顆粒大、皮層厚、果實飽滿、油苞凸出、含油量高、色澤青綠、香麻純正、開口好、上市早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5、江津石蟆橄欖
石蟆鮮橄欖皮肉細嫩,清香適口,有較豐富的營養成分,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數據顯示,鮮橄欖的含鈣量在水果家族中名列前茅,每100克果肉含鈣204毫克,比香蕉、蘋果、柿子、桃子多20倍;維生素C的含量也是蘋果的10倍。
6、江津大茶樹
清溪溝鄉木皮槽有野生茶樹六七百株,高十余米,分枝稀疏,樹姿直立。
7、江津廣柑
江津廣柑品種有:錦橙、先鋒橙、冰糖柑、津華橙、春橙、五月紅等。錦橙:果肉細嫩化渣,酸甜適度,味濃汁多,微具香氣;先鋒橙:果色橙紅稍淺,風味酸甜,味濃有香氣;晚熟甜橙頭年開花、翌年4月成熟。
江津有個“天下第一坪”,還曾是南宋抗蒙英雄城!鶴山坪其形如名,東、西兩面是陡峭的山壁,在11處險峻的崖沿關口筑有嚴實的寨門,形成一個獨立而又險峻的軍事要塞。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里又稱鶴山坪大寨。鶴山坪面積很大有39.4平方公里,分為上坪、中坪和下坪,有“天下第一坪”之稱。“鶴山坪大寨,城西二十余里,為津城保障。發逆二次攻撲俱為槍石擊退。寨之可恃如是。”又曰:“鶴山坪,有寨,縱橫三十余里,門十一,為縣城保障。“鶴山坪大寨,是與合川釣魚城同時期的巴蜀人民抗擊蒙軍的重要城堡之一。南宋后期,蒙軍屢次舉兵南下。1236年8月,成都失陷,蒙軍接著分兵抄路,沿嘉陵江由北而南,進攻重慶等川東大片地區,江津受到嚴重威脅。四川制置副使兼重慶知府彭大雅主持擴修重慶城,為抵抗蒙軍和守城之計。重慶遂成為蒙軍進攻的主要目標。江津為重慶上游郊縣,要攻重慶,須取江津,以解后顧之憂和腹背受敵之困。所以,蒙軍為攻重慶城,曾五次經戰江津:
第一次是1255年8月,占據云南和陜蜀的蒙軍在金沙江上“敗宋軍二萬后奪船二百“,水陸并進,1256年12月經戰江津后,圍攻重慶城。1257年正月,蒙軍撤圍,又經戰江津后退守云南。
第二次是1258年7月,蒙哥率軍南征,成都的三支蒙軍沿沱江南下,攻破敘州、瀘州神臂城。蒙軍截斷南宋經過長江增援重慶之水路,從長江北面經戰江津,直抵重慶。
第三次是1275年秋,二萬蒙軍水陸東進,再次經戰江津,與從南充而下的另一支蒙軍會合后圍攻重慶。
第四次是1276年,南宋將領張玨等收復被蒙軍占據的瀘州神臂城,盡俘蒙軍諸將及家屬和養傷將士,這時圍攻重慶的蒙軍無心圍城,急取道江津回師瀘州,沿途遭江津軍民攔截,直到次年春才抵達瀘州。
第五次是1278年,元西川行院萬余大軍經樂山、宜賓、瀘州、江津,且戰且進,直抵重慶后屯駐佛圖關。
不論蒙軍是從江面還是從北面陸地經戰江津,都遭到江津軍民阻擊。蒙軍來勢兇猛,江津軍民屯駐鶴山坪大寨,分北、西兩面居高臨下對長江中的蒙軍進行阻擊。兵強馬壯、兇悍無比的蒙軍意在攻取重慶城,對江津只是借道,絕不戀戰。彭大雅力主筑城修寨抗擊蒙軍,他任上兩年間,大筑重慶城,“并遣將甘閏初修釣魚城“。成都被陷后,重慶“城猶無恙,真西蜀根本也“。其為保衛重慶立下大功。彭大雅曾在江津住過較長一段時間,他的進士之名也是此時在江津獲取。江津是蒙軍進攻重慶城必經的水路之一,在險隘之處修城筑寨抵御蒙軍的重要性彭大雅最為清楚。鶴山山脈四面陡壁、中為坪地,離江津城近,戰時城中人口牲畜全可移居鶴山坪。山坪的北坡和西坡下面正是長江,蒙軍水師經過,坪上守軍居高臨下,憑據有利地勢對蒙軍實施阻擊。鶴山坪東南陡坡下則是筍溪河,鶴山坪就是天然屏障,易守難攻。鶴山坪大寨還與長江北岸的碑槽山溶洞群地下城堡形成對蒙抗擊防御體系,南北相呼,水陸相應,形成犄角。鶴山坪由南向北,自然傾斜。南部為上坪,大溝、石墻一帶為中坪,聚寶、雙石一帶為下坪。三坪視野開闊,土地肥沃,有溪流等澆灌設施,特產豐富。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此處所產大米為巴蜀之最,曾為朝廷貢米。坪上設有兩個集市,山民按期趕場。在鶴山坪,不用囤積糧草,就可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獨立小王國。北宋乾德五年(967年),江津曾分設鼎山縣,縣治曾一度遷到鶴山坪馬驄嘴(安定門)一帶。鶴山坪有寨門11道,全是修筑在地勢險峻之處,是進出山坪的險關要塞,寨門一關,燕不飛進。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清同治初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為占據重慶、奪取成都,曾三次攻打江津縣城,意欲從江津渡過長江。均在鶴山坪大寨遭到當地民團阻擊,只好退回綦江。鶴山坪有11道寨門,依次為井寨門、安定門(又名馬驄嘴)、天平門一門(鉆山洞)、雙扇門、城門洞一門、通眼門、馬家巖門、太平門二門、黃桷門、一人巷門、城門洞二門。此外還有內城福龍門等。現在保存比較完好的有太平一門、安定門、福龍門。這些寨門后來又多次進行補修,從寨門附近和一些山崖上殘留的城墻條石風化程度看,城墻和寨門最初的修筑時間不下于七八百年,這正是巴蜀抗蒙的重要時期。以后又經歷多次戰爭,如元末明玉珍割據四川占據江津,明末奢崇明叛亂占據重慶和進攻江津,明末清初張獻忠占據四川以及后來的石達開進攻江津等,使城墻特別是各個寨門均受炮火創傷,可謂飽經滄桑。鶴山坪山勢奇峻,峰回路轉,坪上多有自然和人文奇觀。如香爐石、帥印石、回馬橋、飛仙石、飛龍洞、玉皇溪、檀溪、瑩溪等。而江津,是一座千年古城。在明成化八年,江津城經歷了一次重修,用磚石代替了泥土,把這座文化之城筑成了一座軍事要地,明清時期,江津城共修繕了十次。江津古城呈一個橢圓形,四面都有城墻。城墻高約6米,厚約3米,周長約3356米左右。因為江津是川東水陸交通重鎮,道路四通八達商賈云集其間的緣故,古城開設有九道城門。在軍事上,城上還建有城樓、女墻、月城、城濠等附屬設施。除此之外,城墻外的濠溝有一個很精巧的設計,壕溝寬4米深3米,與城墻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