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汽車網絡安全權威指南(下冊)
- 李程等
- 3152字
- 2024-04-12 19:36:57
前言
為什么要寫本書
縱觀汽車的發展史,汽車的安全性一直在不斷提高。如果沒有解決安全問題,汽車不會發展到今天。當下汽車行業正處于變革的風口浪尖,其競爭格局有極大可能會重塑。電動汽車正在徹底改變汽車的動力方式,車聯網讓汽車能夠接入互聯網,同時自動駕駛正在重塑人們與車輛的互動方式。這些不僅會改變汽車的運行方式,甚至還會重塑未來道路和城市的設計,同時也會引入新的安全問題。安全問題是進步的必然產物,但在任何情況下,安全都是我們必須努力實現的目標。
近幾年汽車網絡安全成為汽車行業的熱門話題,但是這并非一個新話題。針對車輛的網絡攻擊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當時OBD(車載診斷)系統被引入車輛,并首次提供了對車輛的診斷訪問。隨著互聯汽車時代的到來,汽車網絡安全的格局再次發生變化,數千萬輛具有嵌入式連接功能的汽車已經上路。對于黑客來說,最重要的變化是不再需要對車輛進行物理訪問,他們現在可以將聯網入口作為目標,從而攻擊移動中的車輛。早在2015年,著名的Jeep黑客攻擊事件就證明了這一點,然而汽車網絡安全(Cybersecurity)領域的第一個法規UN R155,直到2020年6月才由聯合國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WP.29)正式發布,并于2021年1月生效。UN R155要求自2022年7月起,出口歐盟的新車型均需滿足該法規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安全標準的發展滯后于行業的發展。
在行業外的人看來,攻破汽車是一件非常酷炫的事情,而只有在車企從事網絡安全的人才明白,汽車網絡安全的“水很深”。首先來看一組數據,如圖1所示,常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的代碼量為1300萬行,PC操作系統Windows Vista的代碼量為5000萬行,而一輛高端智能汽車的代碼量可達1億行。未來,一輛全自動駕駛車輛的系統代碼量將升至5億行,而且汽車代碼組成復雜,包含供應商代碼、開源代碼、自研代碼等,代碼質量很難統一標準,可想而知,很難保證其沒有安全漏洞。

圖1 不同系統/軟件的代碼量對比
黑客一般攻擊的是已經量產、投入運營的車。實際上汽車安全涉及汽車的3個階段(見圖2),每個階段都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

圖2 汽車的3個階段
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不一樣,互聯網產品出現安全漏洞,可以很快修復,而量產后的車出現安全漏洞,則很難修復。雖然有些問題可以靠OTA升級解決,但是并非所有模塊都可以進行OTA升級,而且車廠也不會主動召回車輛。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現在并沒有明確要求出現什么級別的網絡安全漏洞就必須召回車輛;另一方面,車輛漏洞的安全等級定義也不清晰,甚至有些存在漏洞的模塊是供應商開發的。一款車從設計、研發到量產一般要兩三年時間,車輛量產以后,可能車廠與模塊供應商的合同已經到期了,這時候車廠再去找供應商也無濟于事。種種原因導致部分汽車帶著漏洞滿大街跑。所以,解決汽車網絡安全的核心思想應是將安全左移,在汽車研發階段就采取措施來保障汽車網絡安全,而不是事后補救。安全左移就是賦予汽車網絡安全免疫基因(見圖3)。
筆者是跨界進入汽車網絡安全行業的。在進入這個行業后,我發現可以參考的書實在太少,好書更是難尋,于是便有了自己寫一本全面講解汽車網絡安全的書的想法。由于汽車網絡安全的涵蓋范圍非常廣,涉及硬件安全、移動安全、系統安全、云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等,憑一人之力難以面面俱到,因此筆者聯合陳楠、王仲宇、徐吉一起來撰寫這本書,并邀請蔣璐明負責技術審核,咸麗梅負責圖片審核。

圖3 汽車網絡安全免疫基因
讀者對象
本書適合汽車網絡安全從業者及愛好者閱讀。本書以安全從業者和汽車從業者雙重視角全面介紹汽車網絡安全,主要內容包括安全標準、安全體系、安全測試、安全研發、安全合規、安全運營、自動駕駛安全,以及實戰案例,既能幫助安全從業者了解汽車行業,又能幫助汽車從業者了解安全行業。本書理論講解透徹,案例貼近實戰,非常適合學習者入門與進階。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從事安全行業不可不知安全法規。因此,建議在閱讀本書之前,一定要先熟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本書特色
汽車網絡安全是安全技術的匯聚地(見圖4),包含云、管、端,涉及云安全、Web應用安全、移動安全、IoT安全、芯片安全、無線電安全等方向,可以說是安全技術的綜合試煉場,對安全建設者來說是巨大挑戰。
本書以安全左移為綱,結合攻防視角,闡述不一樣的汽車網絡安全,讓讀者不僅學會如何去滲透測試汽車,還知道如何進行防護。本書通過系統介紹汽車網絡安全技術,為讀者打開汽車網絡安全的大門,幫助其全面構建汽車網絡安全的知識體系。
本書內容豐富,篇幅較大,故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側重于合規(重點介紹UN R155法規)、體系(汽車漏洞定級標準、汽車安全研發流程等多種核心體系的實戰落地)、工具(汽車攻防工具大全),下冊側重于攻防實戰(全面介紹從功能視角到架構視角的多種攻擊手法)。
如何閱讀本書
全書分為上下兩冊,共4篇(見圖5),分別是概念篇、管理篇、攻防篇、擴展篇,同時提供附錄及資源。本書為下冊,覆蓋攻防篇的后半部分內容、擴展篇及附錄。每篇的開始都會先簡要介紹該篇的內容,以幫助讀者閱讀。
●概念篇
本篇在上冊,介紹汽車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主要內容包括汽車安全發展史、汽車網絡組成、汽車網絡通信協議、汽車電子電氣架構,以及架構和功能視角下的汽車網絡安全。有汽車或者安全基礎的讀者可以直接跳過本篇。

圖4 汽車網絡安全技術

圖5 本書主要內容
●管理篇
本篇在上冊,重點介紹汽車網絡安全合規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國內外網絡安全法規、汽車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及其應用。合規是汽車網絡安全的基石,離開合規,我們將寸步難行。通過本篇,讀者可以了解汽車網絡安全標準并結合業務場景進行多體系融合,建立對應的汽車網絡安全體系。
●攻防篇
本篇是全書的精華所在,以攻防視角講解汽車網絡安全,涉及安全工具研究、攻擊手法以及防護策略,讓讀者攻防兼備。因篇幅原因,本篇分為兩部分,分別位于上冊的最后和下冊的開始。上冊部分著重講解攻擊手法和常用工具,下冊部分對防護策略等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擴展篇
本篇在下冊,內容相對獨立,圍繞汽車充電生態及高級輔助駕駛安全展開。建議學習完攻防篇后再閱讀本篇內容,有助于讀者開闊眼界。
●附錄及資源
本書附錄用一張圖完整、清晰地說明了智能汽車網絡安全的各攻擊階段及相應的攻擊手段,一圖勝千言。
此外,為方便讀者查詢和應用,筆者收集了與汽車網絡安全相關的常用安全工具、核心ECU,以及國內外各主要合規組織及其推出的重要標準。讀者可通過微信公眾號(autosrc)獲取這些資源。
勘誤和支持
汽車網絡安全十分復雜,市面上的資料較少,筆者結合自己實踐撰寫此書,也是誠惶誠恐。限于筆者能力,書中難免有些表達不清晰甚至不妥當的地方,懇請讀者包涵。如有任何問題,歡迎通過微信公眾號(autosrc)與我們聯系。
致謝
致謝背后默默付出的每一個人。感謝蔣璐明對本書進行技術審核,感謝冰河、陳洋、陳宇森、兜哥、段鋼、古河、何藝、黃超、金湘宇、李均、李維春、李雨航、栗蔚、廖位明、劉鋒、劉龍威、馬杰、馬坤、閔海釗、鳥哥、聶君、潘蓉、沈劍平、石祖文(safe3)、孫權、譚曉生、萬振華、王琦(大牛蛙)、王偉(alert7)、肖新光、謝忱、謝濤、熊吉、薛鋒、楊世春、于旸(TK教主)、云朋、張超、張格、張亞楠、章華鵬、周景平(黑哥)、朱志博(按姓氏拼音字母排序,不分先后)對本書提出意見和建議,感謝咸麗梅對本書中的圖片進行審核和處理。
為寫這本書,我們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以期讓讀者對汽車網絡安全有個全面的認知。寫書時,我5歲大的女兒經常會給我送來甘蔗。每次吃甘蔗的時候我都能體會到被榨干的感覺,但還是一直堅持寫。而我的女兒會默默地為我關上門,并告訴家里人:“我爸爸在寫書,不要打擾他哦!”這段時間里,我的妻子懷上了第二個孩子,懷著寶寶的她也在幫我審稿,因此我要向她表達歉意。這些經歷難以忘懷。
最后,再次感謝家人、朋友、同事和領導對我們的理解與支持。
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