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邏輯關系
在客觀世界中,事物發展具有一定的因果關系。例如,電燈的亮與滅決定于電源是否接通,電源接通,燈就亮,否則就不亮,電源接通與否是“因”,也可以認為是條件,燈亮與不亮是“果”,這種因果關系也稱為邏輯關系?;镜倪壿嬯P系有3種:與邏輯、或邏輯和非邏輯,其他的邏輯關系均由這3種基本的邏輯構成,稱為復合邏輯關系,主要有與非邏輯、或非邏輯、與或邏輯、與或非邏輯、異或邏輯和同或邏輯等。
1.4.1 基本邏輯關系
1.與邏輯
定義:只有決定事物結果的所有條件全部滿足要求時,結果才發生;只要有一個條件不滿足,結果就不會發生。這種邏輯關系稱為與邏輯。
在圖1.4.1的電路中,開關A和B串聯,只有當A和B全部接通時,電燈L才亮;只要有一個開關斷開,電燈就不亮。電燈亮和兩個串聯開關的接通形成了與的邏輯關系,則圖1.4.1所示的電路稱為與邏輯電路。

圖1.4.1 與邏輯關系電路圖
兩個開關的工作狀態與燈的工作狀態如表1.4.1所示。圖1.4.1所示電路中,無論是開關還是燈只有兩種相對立的狀態,滿足數字邏輯電路的特點,這兩種相對立的狀態可以分別用數字0和1來表示,開關斷開用0來表示,開關閉合用1來表示,燈不亮用0來表示,燈亮用1來表示,則可以把表1.4.1轉換成表1.4.2,把這種用0和1來表示的表格稱為真值表,是用來表示輸入與輸出相對應的工作狀態的一種表格。表1.4.2中的0和1并不表示數值的大小,而只表示兩個相對立的狀態,表中的0和1稱為邏輯0和邏輯1。
列真值表方法如下:
1)一般在正邏輯體制下,設開關閉合為邏輯1,開關斷開為邏輯0;燈亮為邏輯1,燈滅為邏輯0;
2)n個輸入變量就有2n種工作狀態的組合。
則兩個輸入變量就有4種狀態組合。
表1.4.1 工作狀態表

表1.4.2 與邏輯真值表

由真值表1.4.2可知,與邏輯的規則:有0出0,全1出1。
與邏輯關系也可以用邏輯符號來表示,如圖1.4.2所示,圖1.4.2 a為國標符號,即矩形符號,稱為與門,圖1.4.2 b為大規模集成電路中使用的IEEE標準中的特異形符號。圖中的A、B稱為輸入邏輯變量,L稱為輸出邏輯變量。

圖1.4.2 與邏輯符號
與邏輯關系也可以用邏輯函數表達式來表示,寫成L=A·B,符號“·”表示與邏輯運算,也稱邏輯乘運算。在不致引起混淆的前提下,乘號“·”可省略。在某些文獻中,也用符號∧、∩表示與運算。
由邏輯函數可知:與邏輯的運算規則:0·0=0;0·1=0;1·0=0;1·1=1;0·A=0;1·A=A;A·A=A。
0·0=0 讀作邏輯0與邏輯0等于邏輯0,在此表示兩個開關都斷開時,燈不亮;在數字電路中表示輸入兩個低電平時,輸出為低電平。
實現與邏輯關系的數字電路稱為與門電路,簡稱為與門,常用的與門集成電路型號為74LS08,將在第2章進行介紹。
2.或邏輯
或邏輯的分析方法跟與邏輯相同。
定義:決定事物結果的條件中,只要有一個條件滿足要求時,結果就會出現;只有所有條件都不滿足時,結果才不會出現。這種邏輯關系稱為或邏輯。
在圖1.4.3所示的電路中,開關A和B并聯,只要A和B有一個接通時,電燈L就亮;只有兩個開關都不通時,電燈才不亮。電燈亮和兩個并聯的開關接通形成了或的邏輯關系。
或邏輯的符號如圖1.4.4所示,圖1.4.4 a為矩形符號,也稱為或門,圖1.4.4 b為特異形符號。實現或邏輯關系的數字電路稱為或門電路,簡稱為或門,常用的或門集成電路型號為74LS32。

圖1.4.3 或邏輯關系電路圖

圖1.4.4 或邏輯符號
若用邏輯表達式來描述,則可寫為L=A+B,式中符號“+”表示或運算,也稱為邏輯加。在某些文獻中,也有用符號∨、∪來表示或運算,或邏輯的真值表如表1.4.3所示,從表中可知,或邏輯的運算規則為有1出1,全0才出0,即0+0=0;1+0=1;0+1=1;1+1=1;0+A=A;1+A=1;A+A=A。
1+1=1讀作邏輯1或邏輯1等于邏輯1,在此表示兩個開關同時閉合時燈亮;在數字電路中表示輸入兩個高電平時,輸出為高電平。
表1.4.3 或邏輯真值表

3.非邏輯
定義:條件不滿足,結果才發生;條件滿足了,結果反而不發生。這種邏輯關系就是非邏輯。具有非邏輯關系的電路如圖1.4.5所示。在圖1.4.5的電路中,開關A和電燈L并聯,當開關閉合時,電燈L被短路就不亮;只有當開關A斷開時,電燈L才亮。

圖1.4.5 非邏輯關系電路圖
非邏輯的真值表如表1.4.4所示,它的邏輯函數表達式為,其中,符號“—”表示“非”邏輯,讀作“L等于A非或A反”。通常稱L為原變量,
為非變量或反變量,兩者共同稱為互補量,非邏輯運算也稱邏輯反運算,運算規則為有0出1,有1出0,即
。
非邏輯的符號如圖1.4.6所示,圖中的小圓圈表示非邏輯,也叫求反運算。
表1.4.4 非邏輯真值表


圖1.4.6 非邏輯符號
1.4.2 復合邏輯關系
復合邏輯關系指的是由3種基本的邏輯關系構成的其他邏輯關系,主要有與非邏輯、或非邏輯、與或邏輯、與或非邏輯、異或邏輯和同或邏輯等。下面主要介紹兩輸入的與非邏輯,3輸入的或非邏輯,4輸入的與或邏輯,兩輸入的異或邏輯和同或邏輯,其他的復合邏輯關系的分析方法相同。
1.與非邏輯關系
與非邏輯是與邏輯和非邏輯的組合,先與再非,兩輸入邏輯變量的與非邏輯關系如圖1.4.7所示。
與非邏輯的符號如圖1.4.8所示。

圖1.4.7 與非邏輯關系

圖1.4.8 與非邏輯符號
與非邏輯關系的真值表如表1.4.5所示。列真值表的方法:
1)確定輸入狀態所有的狀態組合,按順序填入表中。
2)根據邏輯函數表達式,按照先與后非的邏輯運算順序求出輸出邏輯變量的邏輯狀態。
表1.4.5 與非邏輯關系真值表

2.或非邏輯關系
或非邏輯是或邏輯和非邏輯的組合,先或后非。3輸入邏輯變量的或非邏輯關系的符號如圖1.4.9所示。

圖1.4.9 或非邏輯符號
輸入邏輯變量有000~111共8種邏輯狀態組合,根據先或后非的邏輯運算,或非邏輯的真值表如表1.4.6所示。
表1.4.6 或非邏輯的真值表

3.與或邏輯關系
與或邏輯是與、或兩種基本邏輯的組合,先與再或,如圖1.4.10所示。符號如圖1.4.11所示。

圖1.4.10 與或邏輯關系

圖1.4.11 與或邏輯符號
與或邏輯的真值表如表1.4.7所示。
表1.4.7 與或邏輯的真值表

4.異或邏輯關系
若兩個輸入變量A、B的取值相異,則輸出變量L為1;若A、B的取值相同,則L為0。這種邏輯關系叫異或邏輯,其邏輯表達式:,讀作“L等于A異或B”。異或運算也叫模2加運算。異或邏輯關系的邏輯符號如圖1.4.12所示。
異或邏輯的真值表如表1.4.8所示。

圖1.4.12 異或邏輯符號
表1.4.8 異或邏輯的真值表

6種常用的復合邏輯關系如表1.4.9所示。
表1.4.9 6種常用的復合邏輯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