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鞠芳田
四、無題
1、念經(jīng)
和尚念經(jīng)為修身,爺爺念經(jīng)哄兒孫,兒子念經(jīng)要啃老,媳婦念經(jīng)盼家分。
人一生,辯假真,路人念經(jīng)要當心,朋友念經(jīng)多無助,商家念經(jīng)求真金。
2、拜佛
佛前下跪幾心誠,
積良積善積德功。
不是求官求富貴,
就是求護求康寧。
這日佛祖睜眼看,
自己也成搖錢翁。
阿彌陀佛咋回事,
急發(fā)慈悲度生靈。
3、字性
富是寶頭在遮天,
福祉必須守田關。
靜心就要爭放后,
穩(wěn)中求進急一邊。
忍字刀下有心基,
否則口底不占先。
子學務必放身下,
大了要擔人兩肩。
4、朋友
身材自然有高低,
朋友并非一肩齊,
草木皆知爭光景,
好友也要防人嫉。
5、職場
隨胡溜胡是主流,
溜須拍馬是彩頭。
才學外露遭嫉恨,
一有成績皆開油。
6、酒場
席宴并非歡樂多,
酸甜苦辣自斟酌。
推杯換盞皆美意,
唯有九九瞞漢羅。
7、人心
人心都是兩室開,
一邊正直一邊歪。
若讓人們都行善,
除非串神求如來。
8、讀書
讀書自有益,
惠及各分人,
靜心觀世事,
雄膽贏浮沉,
誤多飄高遠,
立地聚精神,
天間本萬象,
適者共生存。
第二篇經(jīng)歷
一、沒有奮力就不能進步
一九七五年的冬天,是我剛入伍的第一個冬天,也是我們調(diào)防來東北的第一個冬天。這年冬天的一個重要訓練科目是奔襲,部隊傍晚從蛟河某地出發(fā),一夜奔襲一百二十里,到達敦化某地。這一百二十里,上坡路是八十里,下坡路是四十里。
由于我是山東人,會推獨輪車,連隊出發(fā)前便把我調(diào)到了炊事班去推車。連隊奔襲,炊事班要帶足全連一頓飯的糧食、蔬菜、肉、柴草和調(diào)料,還要帶著做飯用的兩口大鍋手搖鼓風機和盆子勺子鏟子等,再加上我們個人的行李和生活用品,沒有推車根本帶不走這些東西。
那時部隊裝備落后,我們連有一臺馬車,但要拉彈藥、器材、全連三日的給養(yǎng)和連首長的背包,炊事班的這些東西,只能用獨輪車推。獨輪車上,除了全連一頓飯的給養(yǎng)外,還有背鍋人的背包和我們推車人的背包,這些東西加在一起,足有四百多斤。班里還有個山東兵,叫吳學典,七一年兵,萊州那邊的,我們兩人輪流推車。
從蛟河起步就是上坡,開始五六里路,我倆輪流推著車子,雖渾身放汗,但還能跟上連隊,后來就跟不上了,十多里后,我們兩個就累的走不動了。班長潘賢金開始急得一個勁的喊,后見我們兩人渾身冒熱氣,知道累壞了,索性不趕連隊了,帶著我們班就在后面慢慢走。
半夜時分,走進了山里,山坡挺大,我們兩人一拉一推也舉步維艱,這時老吳推著車,我拼命的在前面拉,走著走著,我們實在走不動了,老吳就把車往地上一按,轱轆就躺在了路邊,我在前面拉著,感覺車子停了,也沒管是怎么回事,一撲就趴在了路上。
班長見狀,一邊拉我們一邊喊,“這不行,不能躺下,這山里溫度零下三十多度,躺下就凍壞了,”其他幾個戰(zhàn)士也趕快過來把我們拉了起來,我們說,實在是走不動了,班長說實在走不動就休息一會吧。這時,見其他連隊有稀稀拉拉的人從我們身邊過去,也見其他炊事班和毛驢一起拉著毛驢車不斷從我們身邊過去,大家沒有說話的,只聽到喘氣聲。
班長站在那里想了一會,從車上拿出了幾塊面包,說:“先吃點東西”,我們吃了塊面包,喝了點冰水,班長從車上拿下了兩個背包,是他們兩個背鍋人的背包,他們兩人松了一下背鍋的背帶,把背包放在了背著的鍋上,又讓班里其他兩個背背包的戰(zhàn)士到車子的左右兩側,一塊擁著車子往前推,這樣,我們一人推著車子,一人拉著車子,兩人在兩側擁著車子,大家又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下半夜,好不容易走到了山的最高處,再往下,就是四十里下坡路,班長說到山頂了,再休息一會。我們?nèi)嘧谝黄穑殖粤它c東西,這時和我一起推車的吳學典發(fā)起了火,說:“娘屁的,沒有馬車的連隊人家炊事班有毛驢車,我們這有馬車的,把我們兩個人當毛驢使,這八十里地,差點把我累死”。有一個戰(zhàn)士說:“老吳,你在山上躺下時,如果那時有老虎過來,你怎么辦”,這老吳說:“那時我甘愿讓老虎吃了。”
十六年后,由于部隊撤銷,我從副團長位置調(diào)任軍區(qū)后勤某部,一次,去敦化部隊檢查工作,坐著伏爾加重走了這條讓我付出了艱辛的路。
車到半山腰,我讓司機把車停了下來,自己走下車,在公路上漫步了一會,一起的一位參謀問我怎么了,我告訴了他那年我推車在這條路上的經(jīng)歷。
回想這段經(jīng)歷,那真叫不奮力,寸步難行。
到達部隊后,晚上思緒萬千,難以入睡,于是提筆寫下了一首詞:十六年前我走過這條路。
十六年前我走過這條路,
那時拉練的號令催起了士兵的腳步,
一百四十里奔襲翻山越嶺,
三九的東北夜晚,
周身都是云霧。
十六年后我又重走這條路,
轎車飛馳我極力思尋留下的記錄,
八十里爬坡已找不到獨輪車碾出的痕跡,
唯有松濤呼叫,
泛起腦海陳舊。
回想十六年走過的這條路,
思緒萬千心潮像路一樣起伏,
彈指一揮間的往事過去,
在人生的征程上,
沒有奮力,
就不能進步。
二、鄉(xiāng)愁
部隊撤銷不久,自己就被安排到了大軍區(qū)的中心醫(yī)院任副院長,這所醫(yī)院駐扎JL市,來醫(yī)院時間不長,就有一些山東老鄉(xiāng)前來拜訪,他們大多都是部隊轉業(yè)留在吉林的。在這些拜訪的人中,有的身體不佳,需要診治,有的在外地無有親朋好友,辦事困難,尋求幫助,自己非常同情這些戰(zhàn)友,凡是能幫上忙的,都盡力幫助。
一天,有老兩口帶著一個小女孩敲開了我的辦公室,我開門后一個也不認識,那老頭見我疑惑,就自我介紹說,他是我老家鄰村蔣家莊的,叫劉中文,和我父親是抗美援朝的戰(zhàn)友,他說我父親參加志愿軍還沒有出國就摔傷了腿,沒能出國參戰(zhàn),他參戰(zhàn)回國后轉業(yè)到了JL市公安局,在吉林成了家,他每次回老家看家,都去找我父親玩耍,從我父親那里聽說我在這醫(yī)院,就找來了。
我問他有什么事,他就把那個小女孩拉到了我面前,這時我見這小女孩有七八歲樣子,兩眼緊瞪,眼球外凸,張著大口喘氣,骨瘦如柴,很是嚇人。我問孩子怎么了,他指著旁邊的老太太說,這是我老伴,這孩子是我們的外甥女,病了很長時間了,前幾天去了長春,某大學醫(yī)院給診斷為喉癌,說需要放療,在長春放療不方便,JL市其他醫(yī)院都沒有放療設備,別人介紹,就找到你們這里了,說著老人就拿出了醫(yī)院的診斷證明,并說,你們醫(yī)院做放療的人很多,需要排隊,想找你給開個后門,幫忙給安排一下,快點能給這孩子做上,這孩子吃不了飯,喘不動氣,太急人了。
我看過診斷書后跟兩位老人說,放療不是那么隨便的,必須我們醫(yī)院再確診才行,不能盲目的做。老人見我這么說,以為我不愿意幫忙,就有些不高興,說:“人家醫(yī)院已經(jīng)確定了,怎么你們還不相信,不行我們就排隊去。”我說你就去排隊,也必須再做病理確定,你們二老不要著急,先坐下,我一定幫你們給孩子看病。兩位老人坐在了沙發(fā)上,老太太把孩子攔在了懷中,我拿起電話撥通了門診部耳鼻喉科的診室。
門診部耳鼻喉科的大夫,是醫(yī)院退休的原耳鼻喉科的主任,名叫薛慕和,專業(yè)很有一套,曾是國家耳鼻喉研究學會的會員,沈陽軍區(qū)耳鼻喉專家組副組長,由于專業(yè)技術強,退休后醫(yī)院又把他聘回來出門診。我電話里簡單說了一下小孩的情況,他讓我稍等一會,我放下電話后告訴兩位老人,稍等一會我?guī)銈內(nèi)フ叶呛砜频闹魅慰纯矗麄儧]再說什么。
過了不長時間,我們剛要走,薛主任推門進來了,他查看了一下小孩的喉嚨和其它醫(yī)院開的診斷書,說小孩病的很重,我問要不要再做個病理檢查,他沉思了一會說:“我先給她配點藥吃吃看看,如果有效果,就不用再做病理了,如果沒有效果,必須做病理確診后做放療”。和兩位老人商量后,同意了這個方案。
小孩吃了薛主任配的藥,效果非常好,一段時間后老倆又領著小孩來到了我辦公室,見了那孩子,我競不認識了,小孩胖了,也不喘了,好像還長高了。后來他們每次來找薛主任開藥,都會到我辦公室坐一會。孩子的病治好后,我想這老人是我父親的戰(zhàn)友,又是老家鄰村的,就提出來我們一家想去他們家里拜訪一下。我每次說,他們都答應,可就是不告訴我住址,我覺得有些蹊蹺,不過也沒多問,有一次,老頭沒來,是他老伴帶著孩子來的,嘮嗑中,這老伴告訴我,他們家的難處,就是怕老頭見山東人,帶著孩子來看病,是實在沒辦法了,老伴一見到山東人就想家,他自己年齡大了又回不去,每次回去都需要孩子陪著,孩子們又都上班,實在沒有辦法。我這才明白他們不愿意我去他們家拜訪的原因。
在醫(yī)院工作了六年,不但認識了許多當兵后落戶吉林的戰(zhàn)友,也認識了一些大學畢業(yè)后安排在吉林工作的大學生,他們有我鄰村赤澗的、閔家莊的、也有黃樓的,一次老鄉(xiāng)們聚會,把我也叫了過去,酒席間,一位落戶在吉林的大學生酒喝的多了點,在酒桌上流起了眼淚,開始大家還勸他,可大家越勸自己心里越難受,不少人也都跟著哭了,這時臨朐的一位戰(zhàn)友提議喝了一杯想家酒,喝完大家就都抱在了一起。
和這些老鄉(xiāng)在一起時大家商量,我們這些人在外沒有親戚,從今后我們認識了就是親戚,不但我們要加強聯(lián)系,也要讓孩子們將來互相聯(lián)系,將來我們老了,不管誰死了,讓孩子們互相幫忙,拖出去給埋了。有一次我問大家想家想誰想什么,有的說想爹娘,有的說想村子的模樣,有的說想家里那顆大槐樹,有的說想門口的那塊大石頭,還有的說想家鄉(xiāng)地里的土坷垃,不少人現(xiàn)在還保存著離開家鄉(xiāng)時從地里包來的泥土。于是,自己便提筆寫了兩句話:
雖在異地安宜家,機飛車馳走天涯。
常念鄉(xiāng)土芳芬味,端起酒杯落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