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投資人
呂不韋的故事

個人檔案
姓名:呂不韋
出生地: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
出生日期:不詳
去世日期:前235年
享年:不詳(飲鴆(zhèn)自殺)
身份
大商人
秦國相國
主要成就
《呂氏春秋》總編
能力五項數值

失魂落魄的子楚聽說有位商人拜訪,不由得滿腹狐疑:誰不知道,他只是個客居趙國、可能再也回不去秦國的普通質子,怎么還會有人主動登門?子楚仔細端詳,進來的這個人滿臉透著生意人特有的精明,說:“我能光大您的門庭!”子楚不信,笑著回答:“你還是先想辦法光大自己的門庭,再來關照我吧!”那人搖了搖頭:“不,不,要等到您的門庭光大之后,我的門庭才能光大。”對方究竟是誰?為什么對子楚有這么大的興趣?
奇貨可居
呂不韋是衛國人,早年在各地奔波,靠著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方法,積累起豐厚的家產,成為韓國陽翟(今河南禹州)一帶赫赫有名的大商人。
但是,商人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很低,多少都有些被人看不起。呂不韋忍不住在心里琢磨:怎樣才能改變這一身份,躋身上流社會。

銅錯金龍紋鏡 戰國
遠古時代,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之后,又用銅盆盛水來整理自己的儀容儀表,所以說盛水的銅盆就是最早的鏡子。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又開始了制作銅鏡的歷史。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同時它又是精美的工藝品。銅鏡制作精良,造型美觀,紋飾華麗,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有一次,呂不韋去趙國的國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做生意,見到了被秦國送來當人質的子楚。子楚是秦昭襄王庶出的孫子,父親安國君在原來的太子去世以后成為儲君。父親當了諸君,子楚的地位卻沒有隨之提升——子楚在安國君二十多個兒子里排行居中,母親夏姬也不受寵,安國君對這個兒子沒什么特別的關愛。也正是因為這樣,子楚才會被安排去趙國當人質。子楚在趙國的這些年里,秦國絲毫沒有顧及人質的安危,多次出兵攻打趙國。相應的,趙國也沒有對子楚以禮相待。長期受到冷落的子楚生活困窘,整天提心吊膽,完全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里。
在別人眼里,子楚是秦國的一顆棄子。呂不韋卻從子楚身上嗅到了商機,他斷定:“子楚是一件十分稀罕的物品,只要搶先收藏起來,再等到合適的時機,就一定可以賣出高價!”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低價買進、高價賣出,這不就是他最擅長的事嗎?
于是,呂不韋主動與子楚進行了一番深入的交談。呂不韋給子楚分析:“眼下秦王已經老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將來一定能夠順利繼位。我聽說安國君最寵愛華陽夫人,可華陽夫人沒有自己的孩子,將來選立太子的時候,安國君一定會征求她的意見,這就是您翻身的機會。我雖然不太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來為您去秦國游說,想辦法讓您成為秦國的太子。”
子楚激動地朝呂不韋叩頭行禮,鄭重承諾說:“假如真有這么一天,我愿意與您共享富貴!”
金錢開路
呂不韋先拿出五百金送給子楚,作為他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的費用,以便為子楚博取賢明的好名聲。接著呂不韋又用五百金購買各種奇珍異寶,自己帶著去秦國打點關系。
呂不韋通過華陽夫人的姐姐結識了華陽夫人,還在華陽夫人面前裝作無意間提起,遠在趙國的子楚是如何聰明賢能,聲名遠播,所結交的賓客遍及天下。呂不韋還感慨道:“子楚對您十分敬重,每次想起父親和夫人,都忍不住哭泣,痛恨自己不能陪在你們身邊盡孝。”華陽夫人聽后非常高興。
有了這一層感情基礎,呂不韋又趁熱打鐵,讓華陽夫人的姐姐出面勸說華陽夫人:“我聽說用美色侍奉別人的人,一旦年老色衰,寵愛就會隨之減少,到那時,您在安國君心中的地位就危險了。您現在受寵,不代表以后能一直保持。不如在安國君的兒子中選擇一個有才能而且孝順的人,立他為繼承人,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這樣一來,您不但在安國君在世的時候不會失寵,而且安國君死后,下一任國君都是您一手扶植的,您的地位自然穩如泰山啊。您看,子楚不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嗎?”華陽夫人表示認同,就在與安國君交談時推薦子楚。華陽夫人哭著說:“子楚非常有才能,我希望您能立他為繼承人,這樣我將來也能有個依靠。”安國君答應了,和華陽夫人刻下玉符,立子楚為繼承人。

青銅嵌綠松石帶鉤 戰國
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們腰帶上的掛鉤。帶鉤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通過它所用的材質、制作精細程度、造型紋飾以及大小,可以判斷出它主人的身份。
安國君和華陽夫人都送了好多禮物給子楚,并請呂不韋當子楚的老師,因此子楚在趙國一下子變得受人重視起來,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而呂不韋也從商人身份搖身一變成了子楚的老師,只要子楚將來回到秦國,他踏入政壇就將變得順理成章。
投資成功
呂不韋有一個小妾,人長得漂亮又善于跳舞,很快就懷了孩子。有一次,子楚來呂不韋家拜訪,見到這名女子后非常喜歡,當場請求呂不韋將她送給自己。對于這種奪人所愛的行為,呂不韋有點生氣,但轉念一想:既然已經在子楚身上投資了那么多,取得回報之前,再多送一個美女又有什么關系呢?呂不韋索性將女子獻給了子楚。
這名女子也故意隱瞞了自己懷孕的情況。幾個月后,她生下兒子,子楚立她為夫人,為孩子取名為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秦國派出大將王龁(hé)圍攻邯鄲。趙國情急之下打算殺了子楚泄憤。子楚得到消息以后心急如焚,立刻找呂不韋商量對策。
呂不韋拿出六百金,送給負責把守城門的官吏,子楚因此得以脫身,返回了闊別多年的秦國。但由于形勢危急,子楚沒有帶走夫人和兒子。
公元前250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為王,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這時趙國才將子楚的夫人和兒子送回秦國。
安國君在位僅僅一年就去世了,子楚繼承王位,即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子楚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文信侯,以河南洛陽一帶的十萬戶作為呂不韋的食邑(古代卿大夫、士可以從諸侯那里獲得一塊土地作為封賜,以統治人口、征收賦稅、養活自己,稱食邑或采邑、封地)。

“五年相邦呂不韋”戈 戰國
戈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冷兵器,它具有擊刺、勾啄等多種功能。這件戈的正面刻有銘文:“五年,相邦呂不韋造。詔事圖、丞蕺、工寅。”“五年”應指秦王政五年(前242),“相邦”即“相國”。銘文中的“圖”為地名。“丞蕺、工寅”為督造官員與工匠。
至此,商人呂不韋借助對子楚的投資計劃,完成了自己從商人到政客的華麗轉身。
一字千金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禮賢下士,招攬三千多名門客。
呂不韋覺得,秦國如此強大,要是在文化上不如別人,是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情。于是,他也招攬文人學士,要求這些人將他們的所見所聞和觀點主張匯總起來,形成一部二十多萬字的著作。
呂不韋驕傲地認為,這部書囊括了古往今來天地萬物的諸多道理,所以把它命名為《呂氏春秋》。呂不韋命人將《呂氏春秋》的全文懸掛在咸陽城的城門上,告訴往來的游士賓客,只要有人能夠增加或刪減其中的任何一個字,就給予他一千金的獎勵。

明刻本《呂氏春秋》書影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呂不韋組織自己的門客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飲鴆自殺
子楚即位三年后死去,太子嬴政被立為王。嬴政繼續尊呂不韋為相國,還親切地稱他為“仲父”。嬴政繼位后,母親趙姬被立為太后,但她仍耐不住寂寞,常和呂不韋在一起重溫舊情。

精明的呂不韋當然清楚,充當太后的情人風險太大,秦王不懂事的時候,還可以瞞天過海,等秦王漸漸長大,一不小心就會身敗名裂。呂不韋覺得必須想個辦法盡早脫身!
為了避免惹惱太后,呂不韋采用偷梁換柱的辦法,為太后找到一個名叫嫪毐(làoǎi)的新情人。沒想到,嫪毐仗著太后的喜愛,越來越囂張跋扈,甚至密謀讓自己和太后生下的兒子接替秦王的王位。事情敗露后,嫪毐被誅殺,推薦人呂不韋也受到了牽連。
念在呂不韋侍奉先王子楚的功勞,加上許多官員為他求情,秦王起初只是免去呂不韋的相國職務,命令呂不韋回封地。過了一年多,秦王發現其他諸侯國派去問候呂不韋的使者依舊絡繹不絕,他擔心呂不韋做出背叛秦國的事情,于是寫信質問呂不韋:“你對秦國有多大功勞?秦國給你食邑十萬戶的封賞!你跟秦王有什么血緣關系,竟敢號稱仲父!如此膽大妄為,你帶著全家去蜀地好好反省反省吧!”
呂不韋覺得人與人之間一旦出現隔閡,彼此的關系就會越來越疏遠。秦王對自己的懷疑并不會因為自己遠去蜀地而終止,他害怕自己日后被殺,于是就喝下毒酒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