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死線
- 大明崛起:從滅清開始稱霸全球
- 不思和尚
- 2044字
- 2024-01-04 11:29:19
“這些地都是我俄羅斯帝國歷經艱辛才開墾出來的,與明國何干?”尼古拉一世怒不可遏地吼道。
站在一旁的他的女兒葉卡捷琳娜無奈地搖了搖頭。當然,這個葉卡捷琳娜只是和她那位偉大的祖先同名而已。
她覺得父親已經變得如此固執和不明事理。
難道他還不明白,明帝國的真正意圖并不是為了土地,而是在尋找一個挑起戰爭的借口嗎?
葉卡捷琳娜苦口婆心地勸道:“父皇,明國如今兵強馬壯,我看我們還是暫且忍耐一下,等我們的軍隊完成改革后,再奪回失地也不遲。”
“簡直是胡鬧!”尼古拉一世氣憤地打斷道,“我俄羅斯帝國自建國以來,只有通過戰爭奪取的土地,從未有過丟失土地的先例。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在我的統治時期。”
葉卡捷琳娜無奈地嘆了口氣,她知道再勸也是徒勞。
雖然時間已經來到了19世紀40年代,大明已經將戰爭的藝術展現給了全世界,但沙俄似乎還沉浸在過去的光輝中。
他們仍然固守著過時的“排隊槍斃”戰術,仿佛無法接受時代的變遷。
事實上,沙俄的財政狀況并不允許其士兵們使用更先進的步槍。
此外,他們還擔憂后膛槍的快速射速會導致士兵們浪費彈藥,甚至胡亂開槍。
因此,在沙俄軍隊中,一種“少開槍,多拼刀”的獨特思維方式悄然興起。
然而,大明的軍隊即將給他們上一堂生動的歷史課,讓他們明白:時代在進步,戰爭的藝術也在不斷演變。
只是,這堂課的學費似乎有點高昂。
俄羅斯當前的陸軍共計有第一至第六步兵軍團的36萬人,獨立擲彈兵團5萬人,以及近衛兵團5萬人。
在此基礎之上,俄羅斯又征召了20萬的民兵。
對于明帝國,尼古拉一世嘴上瞧不起,實際上還是相當忌憚的。
對此,朱靖堂也給予了相當的重視。
大明的軍隊經過擴充之后,8大軍團已經全部整編完成,而每個軍團的兵員都達到了3萬人,共計24萬人。
而朱雀、青龍、玄武、白虎四大獨立軍團的人數也都已經擴充到了1萬人。
大明自然不是養不起更多的兵,只是沒有那么做的必要而已。
按照朱靖堂的估測,這支軍隊的裝備素養甚至已經達到了前世一戰時的水平,對于這個時代的部隊,可謂是全方位的碾壓。
雖然雙方的人數眾多,但是放在俄羅斯與大明這極為夸張的邊境線上,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
轉瞬間,東西伯利亞的遼闊平原上,俄羅斯與大明的首次交鋒如火如荼地展開。
俄羅斯第三步兵團的6萬精銳與4萬征召兵,目光犀利地瞄準了大明防線的一處破綻,雄心壯志地準備發起猛攻。
而在這關鍵時刻,他們所要面對的,是左宗棠統領的大明第三軍團的3萬英勇將士。
在遠方,俄軍的身影已隱約可見。
左宗棠果斷指揮工兵在陣地前巧妙布設鐵絲網,機槍手們則迅速隱蔽在陣地兩側的塹壕中,準備給俄軍一次猛烈的回擊。
而步兵們則堅守在沙袋后,嚴陣以待。
不得不承認,沙俄軍隊并非毫無進步。
自從釋迦摩尼炮的出現,各國紛紛效仿,對火炮進行改良。
如今,俄軍的大炮雖然尚未達到釋迦摩尼炮的威力,但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
火炮技術的突破性進展,使得過去那種緩慢行軍的戰術逐漸被淘汰。
尤其是對于火力相對落后的一方來說,這種變化更是刻不容緩。
于是,在炮火交織的戰場上,俄軍邁開了堅定的步伐。
行進半程,卻遭受了猛烈的炮火打擊,陣亡了100余名士兵,這讓第三步兵團的指揮官亞歷山大倍感痛心。
相較之下,明軍憑借著分散的陣型,巧妙地避開了炮火的威脅,除非正面遭遇,否則幾乎毫發無損。
“加速前進,敵人就在眼前!”亞歷山大果斷下達命令。
然而,他們很快陷入了一片鐵絲網的困境。這鐵絲網盤根錯節,尖刺密布,令人生畏。
俄軍士兵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只得派遣敢死隊員前去拆除。
但明軍可不會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機槍手瘋狂掃射,俄軍前線瞬間哀鴻遍野。
“這是什么東西!明軍何時擁有了這樣的秘密武器!“亞歷山大驚愕不已。
此前,明軍一直未曾暴露過這種強大的武器。
亞歷山大心中不甘,卻無奈的發現己方無法匹敵。
他無奈地下令部隊撤退。令人稍感安慰的是,明軍似乎也沒有乘勝追擊的能力。
第三步兵團在留下超過千具的尸體后,艱難地撤了回來。
而明軍,僅付出了個位數的傷亡。
這場戰斗,傷亡比例懸殊到了讓人咋舌的地步。
撤退后不久,那些不幸觸碰過鐵絲網的士兵竟然紛紛患上了破傷風。
軍醫們對此卻束手無策,大多數士兵痛苦死去。
亞歷山大回到陣地后,立刻將此事上報。
俄軍統帥本肯多夫聞訊,當即下令停止進攻,必須先解決這棘手的鐵絲網問題。
不久,他們便找到了一種解決方案。
然而,先前失敗的陰影令其他步兵團的指揮官們望而卻步,他們不再敢貿然嘗試。
在這無奈之際,經驗豐富的第三步兵團再次被賦予了重任。
這次,本肯多夫賦予了第三步兵團強大的騎兵力量,以期破陣而出,創造奇跡。
“將軍,那群俄國人又來了,這次還帶了龐大的騎兵隊。“一名副官焦急地跑到左宗棠面前。
左宗棠沉著應對:“看來他們還沒嘗夠上次的教訓。那就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大明軍隊的威猛吧。“
隨即,他一身戎裝,大步流星地走出軍營。
左宗棠與陣地上的白虎團團長楚云飛稍作溝通,楚云飛便領命而去。
白虎團的任務就是向俄軍騎兵展示什么叫做“鋼鐵洪流“。
晌午時分,俄軍集結力量,正式打響了戰斗的號角。
與此同時,他們的鐵騎如狂風般席卷而來,發起了震撼人心的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