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離開
- 戀愛腦廢后被賜死,重生后殺瘋了
- 聽弦音
- 2027字
- 2024-06-27 01:19:24
上官淮用最短的時間將北境所有事情都安頓好,這也得益于他這幾年打下的基礎,如果不是他這幾年的勤政,又善于選拔人才,恐怕他根本沒法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把這么多事情都安排妥當。
為了不打草驚蛇,上官淮和孟知意在第二天清晨就坐著馬車啟程回京。
四年了,他們從未踏出過北境的地界,如今突然要回到京城,孟知意的心里竟然有種說不出的惆悵。
這一次回去,不論是兇是吉,恐怕都免不了一場血雨腥風,他們的腳步會直接改變整個天下,朝局就握在他們和上官闕的手中,可最后不管是誰贏了,結局恐怕都不是孟知意想要看到的。
她抱著上官念,輕輕拂去她額角的碎發,上官念雖然才只有三歲,但是精致的臉部輪廓已經初具模樣,長大了一定也是個美人。
上官念和上官洲從未離開過北境,對外面的事物都感覺十分新鮮,但是他們畢竟是小孩子,新鮮一會兒之后,也都沉沉的睡了過去。
二人一手抱著一個孩子,上官淮看著孟知意垂下的眼眸,知道她現在心里在想什么。
“這一步,是我們終究要經歷的,誰都不愿發動戰爭,京中好不容易才安穩下來,現在恐怕又要經歷一番動亂了。”
孟知意抬眸,順著馬車的簾子看向外面繁華的街道,其實北境現在的發展已經跟京城差不多,除了更具有地方特色之外,她覺得北境甚至比京城還要更好。
別說這兩個小孩子,就連她一想到要離開這里,心里也還是不舍得。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人員的傷亡,也盡量不去波及到百姓。”
無論什么時候,他們兩個都是把百姓放在首位,上官淮對著孟知意點點頭,十分同意她的話。
“離開北境之后,我們不走水路,就走陸路,因為我懷疑水路上已經有上官闕布置的探子。”
孟知意知道上官淮意欲為何,他們離開京城的時候,就是走了水路才讓上官闕跟不上,因為水路既方便,又迅速。
這一次回去,上官闕怕是會在路上對他們動手,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也為了出其不意,他們選擇比水路慢一點兒的陸路,是最好的辦法。
“陸路雖然比水路慢了十天左右,但時間也是夠的,上官闕沒有辦法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咱們身上,所以咱們也能去鉆這個空子。”
孟知意說完這句話,懷里的上官念突然動了一下,呢喃道:“母妃,咱們離開北境了嗎?”
“還沒有,你再睡一會兒吧,北境可大著呢,這一會兒咱們還走不出去。”
上官念聽到她的話,果然又沉沉的睡了過去。
對他們來說,外面的一切都是新鮮好玩的,他們也早就聽說過京城的繁華和熱鬧,從一年之前就吵著要去京城。
現在愿望終于成真了,可他們卻想不到,等待他們的會是什么。
“等到了京城之后,我們讓人分別帶著上官念和上官洲,這兩個孩子絕對不能放在咱們身邊。”
上官淮已經把這件事安排妥當,“放心,我已經給京中傳了信,不會有人發現這兩個孩子跟咱們有關系。”
這也是他們能保證上官念和上官洲安全的辦法,上官闕雖然沒有來過北境,但也肯定聽說他們生了一對龍鳳胎的事情。
他們想要先不引人注意的進入京城,那這兩個孩子,就不能留在身邊,不然這跟活靶子也沒有什么區別。
而且他們年紀相仿,為了安全起見,也必須先分開,直到這件事塵埃落定之后,才能再把他們接到身邊。
這件事,孟知意自然沒有告訴兩個孩子,不然以他們的性格,恐怕一聽到要跟父王母妃分開,就要哭鬧個不停了。
畢竟他們從小都沒有離開過上官淮和孟知意,這突然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小孩子本就不適應,沒有安全感,倘若他們兩個再不從身邊,他們恐怕會更害怕。
孟知意的臉上頗為憐惜,“就是不知道這件事會持續多長時間,如果時間久了,我真怕他們兩個不適應。”
“再不適應也要學著適應,咱們不都是這樣過來的么?”
雖然上官淮的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沒有情緒起伏,但是孟知意還是從他的語氣中,感覺到了他的不舍。
馬車一刻也沒有停歇,下午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出了北境,從這里到京城大概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
這十天里,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上下馬車都非常小心,絕對不會跟上官洲和上官念同時出現。
兩個孩子一開始的新鮮感,也在這枯燥乏味的路途上漸漸消失,好在還有趙兆跟著,趙兆利用休息時間,帶著他們從周圍學習各地的特色藥材,也算是給他們找了事做。
其實這次回京的,并不只有上官淮和孟知意等人,上官淮早就吩咐了手下的人馬,始終跟他們保持著三十里的距離。
這樣一旦發生情況,他們就能夠支撐到援兵的到來。
他們回京城不僅給親人帶去了北境特有的產物,還給上官闕準備了十多萬的鐵騎,一旦上官闕想要動兵,那上官淮和孟知意也絕對不會示弱。
畢竟這幾年他們在北境發展最多的,就是兵馬糧草了。
北境本就地大物博,之前只是缺乏一個合適的領頭人,自從孟知意教給了百姓們的種植技術之后,北境的糧產就比之前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這些兵馬糧草,就是他們敢立刻回京的底氣,因為他們很清楚,只有這些東西,才能讓向來不可一世的上官闕認識到雙方之間的差距。
因為他們知道,這幾年上官闕也想要大力發展這兩樣東西,但是他只會用一些強硬的手段,比如強制征兵,強收賦稅和糧草,百姓們也因此對他心生不滿,自然不愿意盡心竭力的去輔佐他。
自上官闕繼位后,他增長的兵馬也不過兩三萬而已,這個速度比起上官淮,可真是慢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