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經濟學教授
- 重生1986之我是食品大亨
- 半根草
- 2513字
- 2023-11-27 10:09:08
實際上,包括霍薛華和李澤華在內,都沒有要做工業的意思,畢竟通過貿易就能獲得高額利潤,相比之下,做工業、搞生產就太麻煩了,又很辛苦,還賺不到錢。
周易確實鐵了心要做工業的,食品工業是他賺取的第一桶金,等賺到錢了,有基礎了,他會涉足更多領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接下去的幾天,周易在霍薛華、李澤華和李欣然的陪同下,游覽了港城一些著名的地方。
當然,霍、李等人都有事情,不可能天天陪著周易,所以有的時候是霍薛華,有的時候是李澤華,有的時候則是李欣然。
他們還分別介紹了一些自己的好朋友給周易認識,而周易在與這些人的交談中,也更加坐實了他那個華吹的身份。
“易哥,這次我回學校,手續已經辦好了,還跟導師談了談我的畢業論文的選題,我跟他說了一些我的觀點,其中有一些觀點是從你這里得到的,導師知道以后非常驚訝,也對你非常感興趣,想找個機會跟你交流,你看可以嗎?”
今天是李欣然帶周易逛商場,周易對這種活動其實并不感興趣,逛商場的目的也是為了了解現在的國際潮流和技術水平,一圈看下來之后,就找了個咖啡廳喝咖啡。
聞言,周易點了點頭道:“沒問題,我倒是也想跟港城這邊的人多交流,明天晚上霍哥那邊有安排,別的時間我都有空?!?
李欣然聞言高興地點了點頭:“那就定在明天上午怎么樣?”
“沒問題!”
周易欣然答應:“不過,你跟我說說你們導師的情況,免得我到時候說話得罪了對方?!?
李欣然不以為然地說道:“導師說這是學術交流,既然是學術交流的話,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唄,不用擔心的!”
“學術上的交流當然沒有什么好避諱的!”
周易笑了笑說道:“這么說的話,你們導師不會是有什么特殊的政治立場吧?”
李欣然撇了撇嘴說道:“特殊倒是也談不上,我們導師今年三十多歲,去過美國留學,觀點也是美國的那一套,對內地的政策頗多非議,不過我說了我的觀點,他也有所改觀,應該是想要了解更多內地的情況?!?
周易點了點頭,但還是向李欣然打聽了一些她的導師的情況。
這個念頭,對內地政策充滿疑慮的人非常多,畢竟連內地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面對遽然打開的國門,驟然看到外面繁華的世界,受到的沖擊可想而知,簡直就是三觀崩塌。
所以,用后世的目光來看,這個年代的很多人都異常的“崇洋媚外”,他們往往認為西方的東西就是好的,這要是放在普通人身上,最多就是買點洋貨、洋品牌,但是放在專家學者身上,那就很容易出問題了。
周易前世沒有搞學術,只認真寫過一篇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但他看過很多時文,對一些熱點問題并不缺乏認識。
當然,他也不認為自己可以跟港城大學的教授叫板,這次跟李欣然導師的會面,他也只打算談一談內地的情況,再虛心聆聽一下對方的“高論”,實在違和的話,也就是放個大話,等到二三十年后,如果對方還在的話,再找對方打他的臉,要是對方不在了……那就作為想當年的一則談資罷了。
除了要見李欣然的導師,明天晚上霍薛華還安排了一次冷餐會,港城人的生活還是挺西化的,也喜歡搞這種派對。
周易在港城這幾天,大型派對還沒有機會參加,但是小型派對也參加了幾場,當然,也可以說就是小型的飯局。
第二天上午,周易如約來到港城大學。
這時候的港城大學還沒有日后的學術地位,但聲望也是很高的,起碼比這時候的清北要強得多。
“林教授,你好!”面對李欣然的導師林知白,周易態度很恭謹。
“周易吧,你好,隨便坐!”
林知白跟周易握了握手,同時也在打量著周易。
在林知白看來,周易的年輕讓他很驚訝。畢竟,在他的學生李欣然口中,周易是一個很厲害的存在,白手起家,短短一年就在內地搞起了好幾個廠子。
如果單單只是這些廠子,林知白也不會覺得有什么,關鍵是周易還將產品出口到了港城和國外,這就很厲害了。
哪怕這其中有港城企業的幫助,但也說明周易的廠子能夠做出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產品,否則港城市場是不可能讓那些產品進來的。
而在林知白的印象中,內地就是一個蒙昧荒蕪的農業國家,他們的工業落后世界幾十年,可能還停留在二戰時候的水準。
“小周啊,聽說你在內地創業很成功,能不能先簡單介紹一下你的工廠的情況?”等到周易坐下以后,林知白給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微微笑著說道。
周易看了李欣然一眼,微微點頭說道:“就是做了幾個小的食品廠,剛剛起步,也是機會好,在國內的銷量還不錯,并且有幸通過港城這邊朋友的幫忙,出口到了國外……”
周易簡單介紹了一下幾家工廠的情況,最后總結說道:“內地的市場非常大,比如我的老家榆城只是江海省十幾個地市中很不起眼的一個,但是總人口就跟港城差不多。當然,榆城的經濟跟港城沒法比,人們的收入也不多。但改開以后,這幾年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消費需求也增加了,加上供應還沒有跟上,所以現在總體的情況來說,其實是供應短缺的階段,這時候只要組織好生產,能夠生產出東西,在國內就沒有賣不出去的?!?
林知白微微點頭:“供應短缺,這確實是創業的天堂,不過……我聽說內地現在對進口的限制比較多???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八十年代世界經濟普遍比較低迷,是公認的經濟危機時代,需求萎靡,銷售不振,內地這種情況對資本來說,簡直就是天堂。
但內地對進口有著嚴格的管制,林知白顯然對這種情況有所了解。
“內地說改開這么多年了,還是這么封閉。既然物資供應短缺,為什么不對外開放市場呢?只要開放市場,就能獲得全世界的物資供應,就不可能出現在這種短缺的情況?!绷种渍裾裼修o地說道。
周易盯著林知白看了看,對他的這番話有些意外。
這番話要是處于普通人之口,那倒是正常。但林知白作為一個經濟學教授,講出這樣的話就顯得有些沒有水準了。
或者說,屁股決定腦袋,林知白的立場決定了他的觀點。
周易搖了搖頭說道:“林教授,實際上并不是我們愿意管制,我們也希望敞開大門,購買國外又好又多的商品,但現實是不允許的,因為我們沒有那么多外匯,沒有外匯,用本幣購買這些商品,有可能嗎?”
“這……”
林知白皺了皺眉頭,說道:“據我所知,內地也不是沒有外匯,而是只允許少量外匯用于購買生活用品、用于普通消費,卻將大量的外匯用于購買各種機器裝備,這種行為在我看來,就是完全不顧民生的行為,這跟你們過去只重視重工業生產,而不管生活用品的生產是一樣的。你們雖然口口聲聲要搞改開,但實際做的卻還是原來那一套!”
聽到林知白這番話,周易頓時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