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誰說朕要開海禁了?
- 刷視頻就有獎勵,皇帝們麻了
- 新小棟
- 2104字
- 2023-11-26 11:15:00
不要臉,太不要臉了。
叫你開海,你說祖制。
你們的工資,不就是朱元璋定的嗎?現(xiàn)在怎么不說祖制了?
〖要我是朱棣,我直接就把這幫不要臉的家伙拖出去砍了。〗
〖老子從來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直播間里的網(wǎng)友們一個個罵的飛起。
“呵呵……”
朱棣冷笑一聲說道:“剛才你們不說祖宗之法不可違逆嗎?違逆就是畜牲嗎?朕可不能背上這樣的罵名。”
當(dāng)時,文官們的臉都黑了。但他們都是久經(jīng)沙場,臉皮厚過城墻轉(zhuǎn)彎處的人。
戶部尚書說道:“子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攻之也。圣人言,我們要會讀之。”
禮部尚書說道:“此言大善矣,為了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好,有時候,祖制也是可以修改一下的。”
說道:“沒有錯,為了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好,該修改的我們就必須要修改。這才是仁君所為啊!”
官員們一個個站出來,引經(jīng)據(jù)典,厚顏無恥,噼里啪啦的說了一大通。
反正為了漲工資,他們一個個巧舌如簧,顛倒黑白。
祖制,已經(jīng)被他們丟進(jìn)垃圾桶了。
這是啪啪啪的打自己的臉,一點都不手軟啊!
這看的直播間里的網(wǎng)友們又是一陣憋氣。
無恥,太tmd無恥了。反正,怎么說都是他們有理。
原來,雙標(biāo)狗是明朝就有的產(chǎn)物啊!
事實上,這些大人也不真在乎這么一點錢。更不會為了這一點錢打自己的臉。
可是這事情不能辦砸了呀,下面的官員會要他們的命的。
更萬一這是朱棣的圈套,到時候?qū)ν庑迹f他們阻礙了這件事情,他們更加麻煩。
想想他們都背脊發(fā)涼了。
戶部尚書舔著老臉上前說道:“陛下,滿朝文武,包括陛下都同意這件事情。那這件事情,就這么定了。”
朱棣磕了一個瓜子說道:“到時候你們不會出去說朕違背了祖宗之法吧?”
“不會不會,絕對不會。陛下絕對是一代圣君仁君,一定要記在史書之上,千古流芳。”
百官又是一通馬屁奉上。
朱棣點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那這件事情就這么定下來吧!”
眾大臣一聽,頓時一個個笑逐顏開。
又是百官朝拜,一個個夸贊朱棣是千古仁君。
那場景,別提多壯觀了。
哎呀,不對。
興奮過后,百官們又開始警醒了起來。
這皇帝不是想給他們一個甜棗,再來一個大棒吧?
先給他們漲工資,然后再說開海的事情。到時候,他們想拒絕都沒有理由了。
是啊!
祖宗之法也違背了。甜棗也給了。我皇帝要辦一件事情,你們還不同意?
不過,這些官員的心中很快就開始冷笑了起來。
呵呵……
想在我們面前玩這一套,沒門兒。
我們工資要漲,海禁照樣不能開。
我們就是讓你賠了夫人又折兵。讓你這個皇帝知道我們的實力,以后更加依賴我們。
反正給我們錢我們拿著,想從我們口袋里掏錢那是不可能的。
官員們反應(yīng)了過來,一個個又恢復(fù)了本來的面目。
他們彼此對視了一眼,一場真正的戰(zhàn)斗要開始了。
接下來,看我們怎么拒絕這個皇帝吧!
我們就是這么不要臉,怎么了?怎么了?
只要我們聯(lián)合起來,就可以碾壓皇權(quán)。怎么了?
吏部尚書出列說道:“陛下,雖然為了我們的國家更好,祖宗之法有時候可以修改。但是,海禁不能開啊!
我們沿海地區(qū)常有倭寇騷擾,開了海禁之后,倭寇就更加猖獗了。開了海禁,對于沿海百姓來說就是一場災(zāi)難啊!所以海禁萬萬不能開呀!”
又一個大臣站出來說道:“是的,陛下。先皇為什么禁海?就是因為害怕前朝余孽和倭寇互相勾結(jié),動搖我大明江山啊!開了海禁,對我大明大大不利啊!”
“陛下,我們大明本就以農(nóng)為本,開海禁是重商輕農(nóng),是本末倒置,對我大明發(fā)展,大大不利,是亡國之策啊陛下!”
大臣們一個個站出來,口若懸河,顛倒黑白,鴻篇大論,引經(jīng)據(jù)典,闡述開海禁的不利因素,說得那叫一個唾沫橫飛。
看得直播間的網(wǎng)友們差點沒氣死。
〖這幫該死的家伙,給你們漲工資的時候你們那樣說,現(xiàn)在又這樣說了,這變臉的速度還真快啊!〗
〖誰說不是呢,朱棣就不應(yīng)該給他們漲工資。這幫不要臉的家伙,氣死我了。〗
…………
直播間里,網(wǎng)友們一個個都罵翻了。
但是朱棣卻是坐在龍椅之上,悠悠然的嗑著瓜子。久不久還喝上一口小酒。那叫一個美滋滋。
朱棣等他們一個個說完,口水都說干了。
這才悠悠的問道:“都說完了嗎?”
眾大臣頓時一陣無語。
朱棣見他們不說話,這才疑惑的問道:“你們在這里說了半天,說的都是啥?朕什么時候說過要開海禁了?朕今天上朝以來,有提過海禁這件事情嗎?”
啊?
眾大臣集體懵逼。
不是要開海禁嗎?
好像,今天朱棣還真沒說過啊!
這這這,他們在這里說了半天,白說了?會錯意了?
不是,你特別召開了這一次大朝會,不說海禁?這怎么可能?
你這玩的又是哪一出啊?
文臣們感覺他們出盡全力揮出的一拳卻打在了棉花上,憋屈的難受啊!太難受了。
朱棣悠悠的說道:“沒有錯,今天不說海禁的事情。朕今天召開這一次潮會,主要是解決吏治的問題,也就是你們俸祿的問題的。”
真的只是為了給我們漲工資?我怎么就這么不信呢?
朱棣放下了一片瓜皮,擦了擦嘴,這才說道:“好了,俸祿的事情說完了。下面這件事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兒。
吏部記錄一下,以后沿海出身的官吏,就永遠(yuǎn)留在沿海當(dāng)官。而那些不是沿海出身的官員,就永遠(yuǎn)留在內(nèi)地當(dāng)官。
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只有本地人才最了解本地的風(fēng)土人情,才能夠因地制宜,作出最優(yōu)的決斷。
所以,為了讓我們的國家發(fā)展得更好,這件事情就這么定了。
吏部調(diào)整一下,從明天開始實行,把內(nèi)地的官員全部調(diào)回來,沿海出身的官員也全部調(diào)回去。”
“什么?”
眾官員,頓時臉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