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如今,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已經知道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有多么艱難,而當他們成為職場新人后,他們會發現把一份工作做好比找到它更難。

不過大多數人并不知道也不會相信,人力資源部門想找到一個適合崗位的職場新人也非常艱難,即便是那些看起來有許多人打破頭想要爭搶的工作也是如此。

現在求職者和應聘者之間的供需信息基本上是對稱的,雙方都知道市場上既存在著大量求職的人員,也存在著大量待招的崗位,但這種信息對稱并不意味著雙方很快就能找到合適的彼此。

這就好像一個人去逛菜市場,雖然里面有許多賣菜攤位,但他可能也買不到合自己心意的某種菜。同樣,雖然有許多人會來菜市場買菜,但也會有某個攤位的菜一整天都沒賣出去。原因就是購買者的需求有其獨特性,而攤位的菜也有其特定的客戶定位;如果需求的獨特性與特定的客戶定位是錯位的,就會導致有人買不到合適的菜,有的攤位賣不出去菜。

人力資源人員就是買菜的人,天天絞盡腦汁想找到符合本機構獨特需求的員工;求職者就是賣菜的人,天天積極努力地想讓特定的心儀工作選擇自己。在將近30年的人力資源管理經歷中,我發現職場新人,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無論在求職意識上還是準備上都是最差的,并且常常因為缺乏職場經驗在入職后很快出局。

為什么會這樣?讓我這個“買菜”的老人力告訴“賣菜”的職場新人和即將求職的同學們原因:因為各位并不知道機構真正看重什么,只是根據自己非常有限的、道聽途說的職場知識,結合稚嫩的學生思維,想象著如何滿足機構需求、適應工作環境和與同事相處。最終的結果是,要么在應聘時耗費精力地做著南轅北轍的準備,無法高效求職;要么在入職后費盡心機地犯著讓人啼笑皆非的錯誤,無法通過試用期。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在其銷量破億的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描述第2個習慣“以終為始”時講,“以終為始”的一個原則基礎是“任何事都是兩次創造而成的”。“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頭腦中構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創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諸實踐,即體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創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1]

作為第一次的創造的構思,并不是隨意發揮的奇思妙想,而是應該如同江河之水流入大海一般,沿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前行。雖然江河之水也會因前面的崇山峻嶺而繞行,甚至會繞行數百公里,但這不會影響它最終流入大海。

職場的入海口就在這本書里。

接觸職場的前3年非常重要,這3年可能是從入職第一份工作的那一刻開始,也可能是從大學期間的實習開始。當然越早開始越好,如果能從大學實習開始,就比入職才開始更有優勢,畢竟3年的時間不短,而當今員工和企業管理者的耐心都越來越有限。

中國有句老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講的是嬰幼兒3年影響了人性格內核的形成,而接觸職場的前3年正是塑造職場理念的最關鍵時期,這3年怎么度過往往決定著后面30年甚至更長的職業生涯怎么度過。

從我自己的職業生涯來看,我前3年擔任過一線操作工人、技術管理人員,后來轉行到人力資源,完成了職業生涯體驗、學習、探索、思考、定位及轉型的全過程。這一過程最終決定了我在人力資源領域里工作近30年,可以說前3年決定了我后面完整的職業生涯,所以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經驗與教訓貢獻出來,幫助準備求職的在校大學生、即將入職的應屆畢業生和已經入職的職場新人在批判的過程中思考。

對求職者來說重要的是,在進入面試間和進入團隊之前,都需要知道如何才能獲得職場人士對自己的認同。不要以為符合招聘要求就可以被錄用或者成為一名合格的員工。如果一家公司把所有符合招聘要求的人都錄用了,那這家公司恐怕連讓員工站著的地方都沒有;如果它讓所有錄用人員都轉正,那可能這一年它都不用再招人,還必須擴大業務,好讓這些錄用人員都有事做。

招聘要求只是最簡單和最初級的篩選,就好像買菜人的清單上寫著茄子,而你恰巧賣茄子而已。錄用則好像在市場上把茄子買回家,按照自己想吃的方式做完后,嘗了一口,好吃的話就繼續吃下去,不好吃的話就直接倒掉。

買菜人停在了攤位前并不等于會買,而通過簡歷初選給予面試機會也只相當于買菜人停在了攤位前,許多情況下買菜人只是停下來掃一眼,有時連腰都沒彎就走了。等到真正站住了,他們還要把茄子拿在手上來回端詳,檢查形狀、個頭、表皮、氣味,最終問一下價格。其實茄子不一定真正有機會被放入菜籃。

許多賣菜人以為只要自己茄子的質量好,就一定不愁賣。問題是茄子不被做成菜、端上桌、放入口,買菜人也真的不好確認這個茄子是不是自己最想要的,但又不可能做完、吃完再付錢,這就是買菜人的苦惱。

為了把菜賣出去,作為賣菜人最應該做的是學會做菜,知道買菜人最需要什么樣的菜。拿賣茄子來舉例:對于想做家常燒茄子和炸茄盒的人,就賣給他味道濃郁、水分充足的圓茄子;對于想做油燜茄子和燒烤茄子的人,就賣給他表皮厚實、耐長久烹飪的矮茄子;對于想做炒茄子、蒸茄子和涼拌茄子的人,就賣給他茄肉松軟、容易入味、順滑軟綿的長茄子。

機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呢?這個問題就和“買菜人到底想做什么菜”一樣,都需要主動了解。本書第一部分的第一章告訴了職場新人如何知道機構需要什么樣的人,要么從《職務說明書》入手,要么從內部人那里了解,要么在直接上級身上想辦法。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把這些都用上,這樣才能對機構需要什么樣的人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只有知道機構的需求,才可能找到瞄準的靶子。為了讓讀者學會操作,本書從第一章開始,在每一章都特別準備了學習和操作的工具。

第二章則告訴了職場新人怎么確定靶心,那就是個體目標一定要服從團隊目標。在一個臟亂差的社區里把自己門前打掃得再干凈,也無法讓整個環境變好多少;一支失敗的部隊里很難走出成功的將軍。射擊場上的獎懲規則符合馬太效應,表現最優秀的人“全盤通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如何調整射擊時的心態,如何設定下限和上限,如何在下限與上限之間自如騰挪就非常重要。

第三章主要告訴大家如何盡快在團隊中找到同盟。同事不是同學,也不是室友,更不是家人。同事有時是隊友,有時是競爭對手,還有可能是未來的上級或者下屬。他們并不會因為畢業或者換寢室而與你分別,也不會在所有事情上都無條件地支持你。但你必須在大部分時間里獲取他們的支持,否則就不可能完成分內工作,所以要讓他們愿意支持你,既出于對工作的責任感,也有個人情感傾向。

第二部分主要講職場新人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很多職場新人既有諸如擔心工作做不好、做不成、被人搶的焦慮,也有貪圖安逸、強調客觀、迷信大廠、迷戀權力等心態,更有在工作上各種認為不可能和做不到的畏難情緒。這些都源于負面思維對職場新人的影響與控制,而負面思維的產生源于對未知的恐懼。第四章重點分析了負面思維的類型,以及如何破掉這些負面思維。

不破不立,第五章重點講如何樹立正面思維。要知道工作并不只是為員工提供了工資,還提供了許多成長的機會。明白自己之前積累的知識、技能、經驗其實遠遠不夠應對職場,知道認知的提升源于用原來的認知做事吃了虧,學會通過犯錯誤增長見識與才干。這些正面思維都要從工作中得到,它們可以使職場新人在工作中提升個人價值。

第六章講述的是職場新人,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在進入職場之后要從學生思維脫離出來,通過7個方面的改變,最終學會使用職場思維來面對職業。在大海中使用內陸江河的漁船行進是走不遠的,職場新人要學習新的規則并加以利用。講得好,不如干得妙,而干得妙也需要懂得使用策略這個杠桿。職場新人不能缺少這堂更新思維方式的課程,如果能在大學期間就加以學習,那么無論實習還是求職都將非常順利,因為當職場新人,尤其是應屆畢業生通過思維方式更新達到《孫子兵法》中“先勝后戰”的境界時,機會將自然到來,而不是求而不得。

第三部分重點講了職場新人,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在機構眼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態度!

除了進入衰退期的機構,絕大多數機構都喜歡具有主動精神——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承擔責任的新人。當然在這個時代,主動精神并非人人具備,需要通過學習和訓練獲得,所以作者在第七章特別提供了訓練方式,讓職場新人可以循序漸進地完成主動性的提升,并對提升主動性的根本(認清自己、相信自己、開發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進行了深入講解。與此同時,第七章結合職場案例,講述了如何充分利用主動性,明確、快速地發展自己的目標。

除了主動精神,還需具備專注這種稀缺能力,第八章專門講述了職場新人應該如何認識和重視、培養和掌握這種能力。正因為人們眼中的世界越來越大,心中的欲望越來越多,手中的資源越來越豐富,才讓太多的可能性分散了職場新人的注意力,最終降低了他們獲得成就的可能性。小即大,少即多,一點突破往往會帶來整體成功。

學習是任何職場人都不能停下來的事情。不要說沒有時間,其實是不想學習;只要規劃,時間總會有的。學習不能是死學,也不能只是苦學,必須有好的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不要迷戀讀完短小文章帶來的成就感,真正的學習要有系統、有節奏、有深度、有思考、有輸出,這樣才能有結果。以上內容都在第九章中娓娓道來,并用小案例、小工具進行了解讀。

第四部分“先管好自己”是本書的核心內容。

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情緒管理。管理情緒并不容易,畢竟不是人人都足夠理性,也不是人人都能長期處于理性狀態。當負面情緒處于主導地位時,職場新人就要及時認識到當前處境,并對負面情緒加以約束、疏導和平復。第十章中強調了情緒失控的根源在于自身還不夠強大,認識到這點,并針對這點加以改進,可以解決大部分負面情緒問題。當然教會大家如何做到情緒管理才是最重要的,第十章給出了許多規律與技巧。

第十一章講了“勤”字的作用和標準,以及怎樣做才算達到了“勤”的標準。別把勤視為一種低效的付出,人力資源考核四大方面“德能勤績”,它位居業績成果之前并非浪得虛名。勤代表著績的獲得過程,除了天才,蕓蕓眾生都是靠著勤字才獲得了出眾的才能和成果。千萬不要看低“勤”的作用,至少職場新人的直接上級非常重視。而且第十一章中對“勤”的描述也會消除人們對它的誤解,如果真能達到書中的標準,那么就真正實現了高效成長。

第十二章講了工作中的膽大與穩健這兩項似乎矛盾的特質如何實現平衡。實現平衡確實很難,但不難就不足以知、不足以學、不足以有。職場新人要知道何時不要急,何時不要怕,何時既不急又不怕。急多了,怕多了,人就容易小事急而不得,大事怕而不為。職場新人讀完此章,將事情想通透,便既能樹立理想的自我人設,又能做到遇事當機立斷。

全書四部分、十二章的寫作目的是讓讀者從認識到學會,所以本書嚴格來講是一本操作手冊,逐章閱讀并進行自我訓練,就可以將認知轉化為自身具備的技能。面試官遇到學會書中內容的讀者,會有一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部門負責人遇到學會書中內容的讀者,會有一份“他鄉遇故知”的驚喜;職場新人學會書中內容,會讓自己找到愉快開始職業生涯的方法。

作家李敖寫過一首著名的情詩《只愛一點點》,其中的激情、浪漫與平常人的不同,他講“不愛那么多,只愛一點點”,這正是本書強調的“小即大,少即多”。所以本書也是用一些小小的工具、技巧、表格、問題、訓練來幫助讀者建立一些小小的習慣,掌握一些小小的技能,獲得一些小小的進步,最終將“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

特別希望準備求職的在校大學生、即將入職的應屆畢業生和已經入職的職場新人能盡早接觸到本書,也希望它能幫大家度過職場最關鍵的前3年,更希望大家能看到書中一直強調的底層邏輯:不斷進取成長和堅持樂觀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30周年紀念版)(全新增訂版)[M].高新勇,王亦兵,葛雪蕾,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徐州市| 烟台市| 府谷县| 元谋县| 武定县| 佳木斯市| 隆林| 贡觉县| 建阳市| 宁强县| 大城县| 石嘴山市| 永城市| 罗源县| 湖口县| 思南县| 克什克腾旗| 台东县| 通州市| 阳西县| 威信县| 基隆市| 武安市| 东港市| 正蓝旗| 寿阳县| 尤溪县| 鄂托克前旗| 铁岭县| 改则县| 改则县| 天门市| 咸宁市| 荔浦县| 肇庆市| 奉节县| 仁寿县| 雷州市| 郎溪县|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