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朱由檢的算盤
- 崇禎,這大明不救也罷!
- 冬日里的暖陽喲
- 2432字
- 2023-12-01 01:56:55
孫承宗聽朱由檢說完,靜靜地捧著茶杯,坐在那里久久的不語。
對于如今的時局,他這個身經四朝,送走過三位皇帝的老臣,又怎么會不知。
閹黨,閹黨,說到底,就是帝黨,他們不過是皇帝,拿出來對付文官集團的一種手段罷了。
這也是他為什么不勸朱由檢,去誅殺魏忠賢的原因。
如今的大明,權利已經嚴重失衡,閹黨只是這種大背景之下,皇室被逼于無奈,才制造出來的產物。
南宋之所以滅亡,說到底,也是因為財政崩潰,包括被大明取而代之的蒙元也是如此。
如今的大明眼看也要步入了這般田地,連年的財政赤字讓這個龐大的帝國不堪重負。
越收越少的稅賦,還有不斷增長的軍費,讓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個帝國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對于這種殘酷的現實,這些人的選擇卻是千差萬別。
有如同范文程那種看大明這艘船要沉,投降女真人的漢奸走狗,也有如同孫承宗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民族英雄。
但更多的,是那種得過且過,舒服一天是一天的躺平族,畢竟作為利益既得者,他們不能背叛自己的階級。
哪怕明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些人依舊不肯讓出一丁點的利益給大明續命。
天啟年間鬧得沸沸揚揚的五君子墓,說到底就是皇權與既得利益集團的抗爭。
很遺憾,最后是皇帝不得不撤回了稅監,既得利益集團獲得了空前勝利。
他們不光是維持住了自己本身的利益,還把皇帝定義為昏君,那些被他們推出來送死的,成為了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如此以來,大明的財政崩潰速度更加快速,以至于邊軍都發不出糧餉,長此以往,亡國幾乎是注定。
“師傅覺得關外女真人如何?”
看孫承宗在那里悲傷難過,沒有道德的朱由檢又一次發問。
“疥癬之疾,不足為患,只要我大明繼續以連堡之策壓縮建奴,不出二十年,建奴必滅。”
對于關外的女真人,即使孫承宗算是大明為數不多的戰略大家,也對其的危害認知不足。
畢竟一個幾十萬人的小部落,也就是在那遼東苦寒之地折騰折騰,成不了太大的氣候。
確實,如果不是太多的意外,滿清別說統一天下,就算是入關成就他們祖先南北對持的局面都難。
“可朕卻不這么看,如果不出意外,都不用二十年,比靖康之恥還要嚴重的蠻夷之亂,將在我華夏大地上上演。”
朱由檢對于孫承宗的話并不意外,別說是他,就算是在后世,很多人都覺得滿清的成功,簡直是開了外掛一般,可以說是毫無邏輯可言。
滿清一個不到三十萬人的部落,卻在短短二三十年,靠著投降了的漢奸帶路,征服了一個擁有上億人口的帝國。
“這絕無可能。”
聽到朱由檢的話,孫承宗斬釘截鐵的說道。
對于女真人,曾經在遼東數年的孫承宗可以說是知之甚深。
雖然其戰力強橫,可終究不過是一群蠻子,特別是他們的老汗努爾哈赤殘忍好殺,遼東幾十萬漢人因他而死。
就這樣的一個小部落,怎么可能會造成比靖康之恥還要嚴重的禍亂。
說個不好聽的,大明只要整合好自身的實力,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女真人淹死。
“師傅看看這個,努爾哈赤已經死了,新繼任的大汗,是他的四子黃太吉,這是他上臺后的政策,其野心已經不單單是遼東之地了。”
看到孫承宗不信,朱由檢把魏忠賢從錦衣衛那里搜集過來的女真人情報,還有一點他的私貨,遞給了孫承宗觀看。
“他這是想要效仿前遼之策,這賊子,果真是狼子野心,還望陛下能讓老臣再次督師遼東,哪怕是粉身碎骨,臣也要阻止其陰謀得逞。”
看到黃太吉繼位以后的種種政策,孫承宗坐不住了,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還真的有可能重現遼金舊事。
“沒錢了啊師傅,不光是國庫,就連朕的內帑也是可以跑耗子,對于遼東那邊,大明已經是有心無力了。”
聽到孫承宗的話,朱由檢兩手一攤,無奈的說道。
不過他這純粹是睜眼說瞎話,雖然大明的國庫,從萬歷皇帝時期就基本是空的,而自己的哥哥也沒有給自己留下豐厚的家底。
可他不要臉啊!
為了撈錢,他連自己的親叔叔都不放過,朱常洵那豐厚的身家,讓他的內帑如今富得流油。
更何況還有朱純臣以及一些實力不足,又被抓到把柄的勛貴士紳,弄來的銀子真心的不少。
不過他如今可不準備繼續沿用孫承宗的對遼政策,那樣下去,滿清滅不滅亡他不知道,養出一個吃里扒外的關寧集團,卻是歷史給出的答案。
“唉!”
聽到這個,孫承宗絕望的嘆了口氣,這個問題,對于他孫承宗來說也是無解。
別看東林黨人現在把他當回事,一口一個孫公,如果自己想要伸手要錢,恐怕直接就會變成老賊。
明知道這樣下去,賊寇會越來越強大,卻因為自身的問題,只能眼睜睜看著,卻又無能為力,老人除了嘆息,還能如何?
“這次請師傅出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師傅能夠配合朕整頓吏治,只有收上來了稅,大明才有機會治理內憂外患,還大明百姓一個安穩。”
朱由檢這次之所以親自寫信給孫承宗,為的可不是讓他繼續在遼東進行他的連堡之策。
雖然這個策略本身并沒有問題,在天啟年間,一度壓到野豬皮崩潰,可問題是遼東的那群狗東西,會養寇自重啊!
這次之所以把這位老人請出來,為的就是依靠他在遼東軍方多年的威望,把還未真正成型的關寧集團徹底拆散。
“在這之前,還望師傅幫朕跑一趟遼東,升任祖大壽為遼東副總兵,讓他抽調人馬前往四川,配合朱燮元剿滅叛亂。”
鋪墊到這里,朱由檢總算是把自己真正的目的說了出來。
只是孫承宗卻貌似有些反應不過來,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聲音。
“師傅不必擔心,前段時間,查抄叛逆家產,送入了內帑一百多萬兩,這次過去,朕會從內帑拿出一百萬兩,用于大軍開拔的之費。”
看孫承宗那一副為難的模樣,朱由檢大方的說道。
“陛下,你說的祖大壽,可是游擊祖天壽?”
看朱由檢好像真不知道,孫承宗善意提醒道。
“祖天壽?”
聽到孫承宗這么一說,朱由檢才反應過來,這貨現在還沒有改名字。
“不錯,正是此人。”
看來,自己還是被后世的記憶影響太深啊!
“老臣遵旨。”
對于祖天壽這個人,孫承宗還是有點印象的,雖然屢戰屢敗,不過也算有些才能。
所以在天啟二年的廣寧之戰后,祖天壽兵敗逃亡覺華島,當時都準備去蒙古放羊了,還是他惜才,把祖天壽招撫回來。
不過這樣一個小人物,怎么就入了皇帝的法眼?
雖然名字都給人家記錯了,等回頭去了遼東,看來自己要給祖天壽說一說。
到時候勸他把名字改了,畢竟這好歹也算是皇帝賜名了,對臣子來說,簡直是莫大的榮耀。